假货真的是电商必经的阵痛?阿里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假货真的是电商必经的阵痛?阿里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2017年04月28日 12:22 俊世太保

自古以来,造假就是一场与人类贪婪的战争在电商平台上,从零食、服饰这些日消品,到名包名表等奢侈品,尽管大多商家都宣称自己销售的知名品牌来自官方正规渠道,但假货仍然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假货频发,电商发展必经的阵痛

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对造假采取极其严格惩罚措施的国家,也仍然存在大量的假货。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仿冒和盗版不仅给美国经济每年造成2000亿到2500亿美元的损失。如今的假货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假货市场估计高达5000亿美元,且仍在不断增长。

最近,广州、重庆警方就捣毁了两处大型售假窝点,办案的矛头直指京东全球购——其平台COACH包好评榜Top10竟都出自东莞民宅。京东全球购的案例或许便是电商平台假货泛滥的一个缩影,对大力发展第三方的京东来说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不同于传统零售业的实体开店,线上网店往往不会面临线下门店那样严格的监管,也不需要付出高昂的开店成本。资质对于电商平台商家而言更是无太强的约束力,入驻电商平台开店只需满足不同平台的审核规则即可上线,并不需要严格的资质审核。

电商平台很多时候容易出现假货,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商家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将商品卖给任何地方的消费者,但也正是线上渠道,消费者对商品真假的判断依靠的只有平台审核。而相比于大型商超的成熟供应链,电商平台的商品供应渠道大多是由小型供应商提供,这些为店铺提供商品支援的供应商无论是从资质上还是生产水平上水准可以说参差不齐,因此这种鱼龙混杂的商品供应局面为造假售假提供了天然浑水摸鱼的机会。

由此可见,电商平台的售假问题,其中有商家的责任,同时也有电商平台本身监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当然线上的假货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电商平台的监管不力,毕竟生活是一面镜子,线上只是线下造假生态的缩影,一切线下的问题都会在线上复现。

让造假无所遁形,阿里巴巴做出了哪些努力?

假货的问题固然是电商业务的顽疾,但它同时也是其命门所在,关乎一个平台的公信与否。有人说,假货之祸罪在立法根源,这没有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法律的修改、完善和进步是一件非常专业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用户等不及,平台更是不能坐以待毙。就像马云曾经呼吁的那样——要像治理酒驾那样去治理假货问题。

的确,当谈及假货以及打假手段,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自然是不能避之的。如今阿里巴巴与全球超过1200万小商家做生意,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商家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平台上有约12亿件商品、有约5亿用户,每天通过移动端进入平台的用户约有2亿人,如此庞大的生态中,所有线下问题同样也都会在线上得以体现。阿里巴巴深知假货的存在会对平台生态造成怎样的危害。

回顾过去几年,阿里巴巴与打假的关系可以说是在不断“进阶”。从第一阶段打假的争议者、间接受害者,到第二阶段打假的呼吁者和推动者,再到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的政企良性互动的典范,阿里的打假视野也由阿里电商平台自身的治理,逐步转向全社会假货问题的治理。

在具体执行层面,线上拦截通过大数据拦截、资质审核拦截和抽检机制排查,建立起主动防御体系,线下则成立打假战队来专职配合政府部门打假。目前,阿里已经建立起一支人员众多的平台治理队伍,其核心任务是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功能实现主动防控,一旦发现假货商品随时下架或关闭相关网店。该团队运营着全球独一无二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已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跟踪和处理,其效率高达每秒可分析数据1亿次。

依托于这套成熟的实时数据系统,阿里已成功拦截了超1.2亿余件涉假商品在淘宝网发布,并在短短1年中累计绘制出3518个售假团伙分布图,为中国多地警方实现精准打击提供有力的帮助。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之间,依托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打假新兵器”,执法部门关闭了约675家假货的生产、库存和销售点。阿里巴巴也从未停止与品牌携手打击假货,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都在寻求阿里巴巴“打假中国队”的协助。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已与苹果、Burberry、LV、Cartier、Nike等逾1.8万个国际品牌展开打假合作。

能够取得如今的这些成绩,其实离不开阿里巴巴在打假上的决心,每年超过10亿元的投入进行打假,即使对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巨头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但坚持下来终归是有回报的。曾有业内人士这么评价到——假货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打假是跟人性黑暗面的持久战。在这场利益与人性的持久战中,阿里或许正在竖起一枝打假的标杆

打击假货将会是一场持久战争,京东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记得刘强东曾豪言,「任何一个商家只要敢在京东平台卖假货,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破产。我跟所有商家必须签合同,你在京东平台上卖一件假货,京东罚你一百万,或者你过去在京东一年销售额的五倍。」其实京东作为B2C电商,原本假货问题并不严重,毕竟平台自营决定了会对商品品质严格把关。

但为了做大营收和开放平台,引入大量第三方商家,短时间内无序爆发式的增长,这才是造成京东平台假货开始泛滥的深层原因。当然这可能并不是京东的错,毕竟卖假货的不是京东自营,而是第三方自营,但对京东来说,平台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管重任,所以或许是时候应该正视平台上的假货问题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在打假上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京东去借鉴,一方面在内部建立一支专门的打假队伍,利用大数据的主动防御对假货进行主动拦截,另一方面则借助外部的力量对线下造假形成震慑作用。

而在第三方业务增长之时,京东在打假上的投入也要理所应当的加大比例,要不然刘强东的豪言就会成为一句空谈,毕竟即使平台再怎么不允许售卖假货,再怎么对出台严厉惩罚措施,前提都是你要能发现这些造假的商家。

当然我们很难想象一家公司能够解决市场上的假货问题。假货的存在其实伤害的并不是只有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几家电商平台,真正带来毁灭性伤害的是其实是整个中国制造,是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当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速商品、服务在世界各地的分发与流动,对于售假成本极低的电商领域而言,也许未来我们会迫切需要一个社会共治的打假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治假的有效武器,也是售假分子的照妖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