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曹德旺,到底谁在“跑路”?

李嘉诚和曹德旺,到底谁在“跑路”?
2017年02月18日 16:26 财经汇天下

 前有李嘉诚抄底英国,后有曹德旺投资美国。他们彼此看衰中国经济,纷纷海外市场,究竟意欲何为呢?而从曹德旺的一番话中,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呢? 现实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作为国内数一无二的大boss公司,他们也承受不了残酷现实的考验,真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何在?难道未来的愿景就这么不尽人意吗?在这个适者生存的时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跑路”呢?

我个人认为曹德旺投资美国只不过是一家上市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纯市场行为,针对网上热传的“跑路”问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进行了回应:我什么时候跑了?20年前就开始我就在美国建厂。在美国工厂开通之时,我在天津的项目也开通了,还在苏州工业园区拿了一块地。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但这不等于说不出去投资。因为你想变成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同时曹德旺还表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是要塑造一个跨国集团。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影响下,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投资国,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因此,应该把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不正常的资本外逃现象区分开来,如果动辄给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投资贴上“跑路”的标签,甚至借题发挥,那就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的背景下,还容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恐慌情绪。所以把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在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比较权衡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产业布局,或许更加合适。而对于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大量抛售香港和内地资产,将商业重心逐步移至欧洲,不必进行过度的解读,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如今的中国正在深入推进改革、只要我们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

这轮对“曹德旺跑路”的讨论之所以如此热烈,一方面在于一些媒体迎合大众情绪推波助澜,故意负向引导舆情发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我国制造业前景的忧虑和深入探讨。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低成本制造业的竞争力确实在减小。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居高不下,比如税负沉重、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阻碍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依靠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已经在纺织、服装等领域不断侵蚀中国的空间;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强调“工业4.0”的德国和日本仍保持着优势,特朗普政府也聚焦于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这使得中国的产业升级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中我们也看到中国实体经济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就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等。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投资海外市场,是公司发展正常需求!

任何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只有盈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扩大,进而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为国家解决纳税问题。主观为自己盈利,客观为社会稳定。如果企业不盈利,那么一切就如同美丽的肥皂泡,华而不实。看上去很美,一旦破灭啥也没有。

在企业盈利的过程中,前提是遵守各国与各地区的法律、法规——不论是经营合法问题、还是资金合法问题、更或是劳动用工和法问题……

当今全球化虽深入人心,但黑天鹅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事件让我们闹心:比如贸易摩擦、比如关税协定、再比如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就折射出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绝大多数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就没得商量——不论你持柔软的商量与合作态度,还是强硬的维护自身利益态度,其结局都一样,对方等待你的都是大写的NO!

因此,当我国政府明白世界其他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坦然了、明白了。我们也不再执行弃权了,而是有益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时,我们积极推进,投赞成票,对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则明确投反对票。我们既要忠于自己,也要维护世界安全。因为,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人能拯救你。如果你想照顾他们,先照顾好自己!

同理,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在当今中国较长时间内处于深L型的转型时期。对企业进行国内、国外两手配置非常重要。国内部分针对国家对于不同地区的财政政策、税务政策、人员激励政策……进行全方位配置,争取在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全方位实现投资收益率最大化——这是企业的目标,也是企业的天生职责。

据资料显示,2001年~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历时五年,花费一亿多相继打赢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因此,曹德旺、福耀玻璃名震世界!

什么是倾销?倾销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好好分析倾销与反倾销的本质,我们就能明白它是和政府对出口(进口)的态度密切相关,与本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是以自己的经济环境(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为基础来换算此类产品在他们国家的成本多少,如果售价低于当地价格,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倾销,全然不顾倾销的界定范围是该产品的产出地。在这里,倾销是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一项有利武器,其本质与贸易摩擦、关税协定一样,都是通过经济制裁让中国商品失去世界竞争力,最终想阻止中国经济的崛起!而西方国家针对他们自己有利的行业,向中国低价销售,那些企业却反过来享受政府补贴。

因此,对于倾销与反倾销,我们既得好好重视它,也得藐视它。它就是一个工具而已!

正因为曹德旺打过反倾销战,所以才对企业对外投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现在,企业走出去不仅意味着企业微观层面的战略部署,还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的推进,它有一点就是要求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厂,实现资本投资,产业受益,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多层次、多维度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建立、提升,也必然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转型的成功与经济实力的提升。

怎么样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呢?是全部在国内生产,依靠出口容易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容易?还是经过一系列的可靠考察,在国外建厂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容易?

有前面的案例我们看到,全部依靠出口这条渠道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短时间内可以,长时间内就会引起国际反倾销,如果没有相关熟悉国际法律的人才与雄厚的资本陪伴,企业极有可能夭折。

而通过国外建厂这个渠道实现企业品牌国际化,在国外企业的分公司就会有雇佣当地居民,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就会给当地纳税问题,适当解决当地财政问题;还有中国驻外地者有住房问题、有消费问题……,也给当地贡献GDP和纳税。

在国外建厂的本质就是——在实现我的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实现了赢利,我实现了品牌国际化,你实现了稳定,你实现了发展。国外建厂发展的本质模式就是——利益捆绑。只有实现利益捆绑,西方国家才不会拿起惯用的倾销政策、关税政策针对你。因为:在此种模式中,他针对的是你,也针对的是自己!是一损俱损的结果。或者有这种情况出现:有利于中央、或者其他地区,但对投资建厂的州不利,由于美国允许各个州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也可以较好地保护企业在国外公司的利益。

一开始,我们用美元投资。但随后我们的发展,对于当地政府的有利层面增加、对当地居民的各项影响增加,我们慢慢使用人民币投资,往宏观说对于我们本位币的坚挺具有很大益处,往微观说企业拥有各种货币在多货币的汇率变换过程中,受损较小。

跑路,作者认为:将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销售渠道、人员……提前有计划分批进行全部变卖、放弃,将所有精力转向国外,而致国内一切都不顾。相对比曹德旺与福耀玻璃,显然不是,他只是对国外的一项正常投资。

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国外建厂),我们不应该听风就是雨,听到这样的消息就人为判断为跑路。这样的行为伤了企业家的心!企业家的心伤了,谁来带领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谁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具体承接者?再往具体说,谁来保证你的饭碗?一般人只是提供劳动,用劳动来交换价值。而能够交换的前提是——企业方向正确,能够盈利!而方向正确,能够盈利以及赢利大小的事,恰恰就是企业家的职责!

因此,不论从自身、还是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们都得善待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毕竟,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是我们的天,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你说呢?

经济时评人,金融理财分析者,笔者微信:wzx60806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