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期货交易所正筹备上市一批新品种

四大期货交易所正筹备上市一批新品种
2017年09月07日 09:15 证券日报

四大期货交易所正筹备上市一批新品种上期所将深化原油期货上市准备工作;郑商所正积极推进苹果、红枣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大商所正积极推进生猪期货的研发上市工作;中金所不断推进股指期权、国债期权、外汇期货等产品研发储备

本报记者 左永刚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期货市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交易品种将进一步增加。《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上期所将深化原油期货上市准备工作,同时中国期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9月6日也表示“原油期货即将上市”;郑商所正积极推进苹果、红枣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大商所目前正积极推进生猪期货的研发上市工作;中金所不断推进股指期权、国债期权、外汇期货等产品研发储备。这意味着四大交易所丰富品种各有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正在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几年,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将增加,交易方式更加丰富,交易规模将继续扩大,国际化程度将显著提高。

商品期货品种将逐渐丰富

上期所有关负责人9月6日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将深化原油期货上市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纸浆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进20号标准橡胶期货、铜期货期权上市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业务和技术方案;大力推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已完成仓单交易业务方案与流程、业务规则的设计,启动仓单交易技术系统开发;积极开发指数期货,有色指数期货逐步具备上市条件。

目前郑商所正积极推进苹果、红枣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易盛农产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的研究也在有序开展。同时郑商所还在努力推进场外期权、基差交易、仓单交易等业务模式设计。这些新品种、新工具的研发上市,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链抗风险的能力,提升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苹果、红枣期货已经立项,纯碱期货品种正在研发。”郑商所有关负责人透露。

大商所方面,自2013年以来,先后上市焦煤、铁矿石、纤维板、胶合板、鸡蛋、聚丙烯、玉米淀粉等7个期货品种,品种总数扩充到16个,以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禽畜、化工、能源矿石等六大板块为支撑的综合型品种体系初步形成。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透露,“大商所目前正积极推进生猪期货的研发上市工作。”

金融期货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金所不断加强金融期货产品供给,丰富股指期货品种,稳步发展国债期货。

金融期货市场由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旗舰品种增加到目前权益和国债两个系列的共5个品种。

在前期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实现金融期货零的突破基础上,中金所于2015年4月16日成功上市了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产品上市以来,在管理股市风险、降低股市波动、提升持股定力、助推长期资金入市等方便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股指期货在没有自身运行风险情况下,为股市额外提供了流动性,分流了股市抛压。

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投资者有了风险对冲管理工具,股票频繁交易度下降。中金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股市换手率来看,股指期货上市前5年,沪深300指数年换手率均值为457.41%;股指期货推出后6年8个月,沪深300指数年换手率均值为134.97%,比期指上市之前下降了70.49%.

据中金所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7月31日,股指期货三个品种总成交9.61亿手,总成交金额891.33万亿元,日均成交54.23万手,日均持仓10.20万手。国债期货两个品种总成交2556.1万手,总成交金额25万亿元,日均成交2.69万手,日均持仓4.73万手。今年以来截至7月31日,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日均成交持仓比分别保持在0.3、0.72.

另外,中金所2013年9月6日和2015年3月20日分别上市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国债期货上市4年来,在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货币政策率传导、促进债券市场有序去杠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金所还深入推进股指期权、国债期权、外汇期货等产品研发储备,并将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开展股权合作的可行性。

期货市场迎来新一轮机遇 可上市更多新产品

择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期货市场监管转型、制度供给、市场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和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以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为例,上期所目前交易品种已经扩大至15个,覆盖主要基础工业品领域,相关品种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持续提升;郑商所目前上市交易17个期货品种,1个期权品种,范围覆盖粮、棉、油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大商所目前上市交易品种有16个,以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禽畜、化工、能源矿产等六大板块为支撑的综合型品种体系初步形成;中金所方面,五年间,金融期货市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持续丰富产品线类型和品种数量,由单一的权益类拓展至利率类,由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旗舰品种增加到目前权益和国债两大系列的5个品种。

与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相伴的是,我国期货市场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断为实体经济疏通血脉,开创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格局。同时,期货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并日益成为全球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而如何控制好、防范好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引导期货行业做大做强,仍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当前正在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遇,也对期货市场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期货市场而言,就要进一步创新业务模式,发挥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帮助作用,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的创新、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等。同时,还要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机制,上市更多产品并严格有效监管;推动期货市场的双向对外开放,把境外投资者引进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商品期货的交易,建设开发、包容、竞争、合作的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力,正逐步得到各方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期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交易品种将进一步增加,交易方式将更加丰富,交易规模将继续提升,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而在这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证券日报之声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热点 最热投资理财资讯

最新互联网金融动态

独辟蹊径的角度和观点

为您解答财经领域的政策导向

这里是最火爆的股市热点集结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