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深化改革新目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企深化改革新目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7年11月19日 11:50 证券日报

罗虎

    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看出,这是国企深化改革的新思想,其实质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国企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这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主要内涵,即,其本质和根本途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其最终标准和目标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步阶段,与世界领先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指数、技术创新能力、跨文化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与此同时,领先的跨国公司已经基本实现向全球公司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经营市场“全球化”、管理架构“网络化”、人才使用“国际化”、资源配置“资本化”和治理理念“责任化”等多方面。应对跨国公司的全球公司转型竞争,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位,必然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实际上已经明确指出了三条基本路径,即“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全球竞争力”。具体来看:

    一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资监管正在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重要转变,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成为“管资本”的主要内涵,其根本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在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基本划分为商业一类、二类和公益类三大类的基础上,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搭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以及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等来完善国有资本运营体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等来实现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企业布局的不断优化。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保持国有企业根本性质的基础上,要深化推进、推广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企业包括“十项改革试点”在内的多项重大改革措施,主要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等试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而且明确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可以预期,随着“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在守住国有经济发展底线和红线的基础上,十九大后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三是培育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借鉴领先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战略转型的经验,着眼于扬长补短、提升全球竞争力、打造全球公司,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今后一段时期要通过树立全球思维,从国内企业上升到全球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坚持做强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共享“走出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生产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参与行业国际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等等方法与措施,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证券日报之声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热点 最热投资理财资讯

最新互联网金融动态

独辟蹊径的角度和观点

为您解答财经领域的政策导向

这里是最火爆的股市热点集结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