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是“饿死不做游戏”?如今马云为何自打耳光?

曾经不是“饿死不做游戏”?如今马云为何自打耳光?
2017年09月27日 17:30 华商韬略

  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丨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丨作者:王莹

  2010年6月马云曾表示,“我们坚定地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中国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国家将来怎么办?所以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人家投,我们鼓掌,但我们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此外,马云甚至曾公开表态“饿死不做游戏”。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宣布,正式成立游戏事业群,下设开放平台事业部和互动娱乐事业部。

  大家不禁好奇,有人表示,“马云不是不做游戏吗?怎么变卦了?”,游戏产业究竟有多大魅力,能让马云不惜出尔反尔,自打耳光?

  竞争范围:互联网追求内容为王的竞争,目前已从文字、声音,蔓延到了视频和游戏。及时占有大部分优质内容来吸引用户,还是互联网企业迅速占有市场最常规的办法。

  变现力:在国内,游戏已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投入产出速度都较快。很多文化类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游戏的吸金和快速变现能力强大,而手游又是游戏行业的大势所趋,这是阿里选择进入该行业的最直接原因。

  入口优势:以一款或几款游戏来占领相当的移动市场,藉此为突破口把握移动入口,将游戏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是阿里的最终目的。马云背离当年誓言,扑向手游,是因为他看到了手游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一环,不得已而为之。

  2016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55.7 亿元,同比增长17.7%,中国游戏用户数达到5.34亿人,同比增长3.3%。

  一般一款游戏是研发公司开发出来,发行公司获得发行授权(版权金+分成),发行公司和平台及渠道商合作将游戏发布,并通过广告购买和市场活动推广游戏产品,最终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研发商,发行商,以及平台和渠道商。

  过去我们认为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金钥匙,现在还是如此吗?

  时代早就变了,游戏研发公司如果用500万的研发成本去研发一款游戏,那么就必须有2500万营收才能保本。

  而获得游戏指定市场授权的发行公司,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市场和广告,简单说就是给游戏导入玩家、活动设计、玩家客服反馈、游戏中的各种活动等。听上去好像都是市场工作,其实也有一些研发的事情,比如说用户对接平台、支付渠道对接平台,当然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的平台。发行公司基本上可以说是靠数据吃饭。

  事实上,发行商是一件特别烧钱的事情,名义上发行商可以拿到用户充值流水70%-85%,但是首先你需要付一大笔的授权金给开发商,其次,用户获取成本是非常高的;再其次,平台渠道还会分走很高的比例。

  如果自己没有平台,又依赖于第三方渠道,看上去用户充值流水从你手里过,其实到最后都是别人的。

  而不同于研发公司和发行公司,平台及渠道坐地收钱,收益则是相当可观。

  大的平台及渠道,简单说就是收地租和放广告的。中国最大的几家包括,360手机助手,百度91助手等。

  以Apple Store为例,都是收30%的收入分成,已成为行规。

  去年最后一个季度,Apple Store给苹果贡献的收入是33亿美元,按照我们通用的估算方式,这部分收入中,游戏占比应该在90%以上。对应的是110亿美元的用户付费,而其中30亿美元被苹果公司拿走了。这部分对苹果来说,其运营成本非常低,可以认为,很高比例都是纯利润。

  在中国市场,小米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一线平台,小米的利润中,来自手机市场的比重相信是非常高的,这是很多传统行业的人不了解的。 一台手机硬件上赔50块钱,靠预装和市场赚上百块钱,这个商业逻辑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因此,在游戏研发,游戏发行和平台渠道这三大块来看,其实真正说利润率最高的,是平台,是拥有用户和访问量的产品。

  而马云,要做的就是这个平台,自己有钱有用户有流量有技术,这么大一块明摆挣钱的奶酪,难道袖手旁观吗?在地狱不吃人是不道德的,在生意场上有钱不赚,是说不过去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