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那些投身实业的商业大佬们

近代史上,那些投身实业的商业大佬们
2017年10月18日 14:08 华商韬略

【唐廷枢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

出生于1832年的唐廷枢,初名唐杰,字建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人,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

唐廷枢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一家拍卖行担任低级职员的工作。1851年,他在港英政府内部担任翻译,期间,他开办了两家当铺,这是他第一次踏足商界。

1861年,唐廷枢创办了棉花行“修华号”,收购中国国内的棉花再转售予怡和洋行,这是他首次踏足外贸生意。

两年后,他加入怡和洋行,成为怡和洋行的总买办,负责管理钱款、收购物资、开展航运、扩大市场等。期间,他开始尝试附股多家外国在华企业。

此外,其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民族保险历史上第一家较具规模的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钻探出第一个油井、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后世评价,他的一生代表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

卢作孚】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柳传志曾谈到,自己最佩服的近代实业家是卢作孚。“我绝不敢跟他比,”作为商企业界教父级人物的柳传志曾经说,“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

1925年,出身重庆的卢作孚靠乡亲、朋友的支持,用8000元购买了一艘小轮船,创立了民生公司。由于经营得法,到1937年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工业遭到严重损失。次年,武汉沦陷,上海、南京、武汉囤积大量重工业物资和人员等待转移。

卢作孚向员工发出号召:“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放弃了当年最后5个月里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输机会,倾全公司之力,昼夜兼程抢运,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卢作孚曾回忆说,这些物资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这次抢运行动也被誉为中国的“东方敦克尔克大撤退”。

【荣氏兄弟】宁为玉碎

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江苏无锡人。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钱庄的生意兴隆,但两人觉得“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当时,他们目睹免税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达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荣氏兄弟,也成了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期间,他们也将业务多元化,创办了申新纺织公司,其产出的“人钟”牌棉纱与“兵船”牌面粉齐名,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

民族对外战期间,荣氏沿海的产业大多没能逃脱被摧毁和劫掠的命运。可即便压力重重,荣氏兄弟不变初衷,坚决不肯出卖工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据说,荣德生一度深居简出,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直到时局好转。

【匡仲谋】筹建国货市场的先驱

匡仲谋,出生于江苏无锡。

少年时期,匡仲谋便只身到上海,做过小面馆学徒、棉纱掮客,由于善于经营,他在工作方面可谓一帆风顺。此后,他涉足金融,并拥有大量股票和民国发行的公债票,取得经纪人身份;后又把资金引申到银钱业,兼营地产业。1926年,匡仲谋成立永宁地产公司,在上海市区和郊区拥有不少地产。

彼时日货充斥市场,颇有一番热血的匡仲谋决定利用自家公司名下的一块地皮,独资筹建一家国货市场——便是蓬莱国货市场。

1926年,蓬莱市场开业。由于提倡国货的宗旨符合民族工商业者的共同愿望,很快得到许多厂商的热情支持,纷纷向筹备处预订铺面,准备到蓬莱市场来设立门市部。很快,这个吃、穿、用、玩齐备的国货市场,成了南市30年代的商业中心。

蓬莱市场开业10多年间,一直生意兴隆,各项营业收入甚巨,加之上海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匡仲谋身价也扶摇直上,在无锡形成与荣家对峙之势,但是还流传过“南荣北匡”的说法。

不料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抵制日货的蓬莱市场被一把火焚了个干净。匡氏及各厂商的损失是巨大的。抗战胜利后,匡仲谋图东山再起,开设了蓬莱商场,但后续的规模已无法与当年相比。

【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范旭东是湖南湘阴县人。

1911年,范旭东自日本留学归国。当时,由于食盐由官商合伙垄断,优质精盐全由国外进口,价格昂贵。1914年,范旭东决心改革弊政,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自制精盐。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纯度达到9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三年后他又开始创建永利碱厂。在侯德榜等人的帮助下,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生产出优质纯碱,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

1937年,塘沽沦陷后,范旭东要求员工将厂内留下的部分蓝图和资料集中在制碱炉内烧毁。将部分图纸资料秘密保存,为到后方建设碱厂做技术准备。同时,范旭东将工厂向内地转移,继续在后方创办实业,并积极支持行业工艺研究。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