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综合类投诉环比大幅增长 谨防虚假宣传

汽车行业综合类投诉环比大幅增长 谨防虚假宣传
2017年03月13日 13:49 直面传媒

导读:数据显示:2016年质量类问题投诉量环比增长14.9%,服务类问题投诉环比增长13.6%,综合类问题投诉环比增长49.4%。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互联网广告由于投入成本小、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不少商家投放广告的首选,也成为了虚假、违规发布广告的“重灾区”。广告仅可作为参考,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要防止受到一些不实宣传、虚假广告的误导和欺骗。

 《直面》传媒(微信ID:zmtg1108)了解,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2016年汽车投诉情况发布会”,并发布了《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统计分析》和《汽车互联网广告真实性专题维权报告》。

 新京报的报道称:在过去的2016年,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和车主质量投诉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共收到车主针对汽车产品及服务问题投诉44742宗,投诉量较2015年增长了17.6%,其中涉及国内在售汽车品牌的750余款车型。数据显示:2016年质量类问题投诉量环比增长14.9%,服务类问题投诉环比增长13.6%,综合类问题投诉环比增长49.4%。

 统计表明,2016年质量类问题投诉仍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车身附件及电器部分。其中,2016年共收到车身附件及电器系统投诉问题1964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410个;其次,发动机投诉问题1462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935个。在2016年故障问题排名TOP20中,变速箱异响问题和发动机异响问题依旧占据第一与第二的位置。变速箱异响问题投诉点由2015年的2684个上升至4074个;发动机异响问题点则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12个。

 2016年,服务类问题投诉也成为投诉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服务态度问题方面表现突出,以合资品牌最为明显,占合资品牌全部服务类问题投诉27.1%,占进口品牌25%,占自主品牌23.1%。

  而在汽车相关广告投诉案件中,互联网虚假宣传成为汽车类投诉的新热点。投诉的主要问题主要为:实际配置和性能与网络宣传不符(占31.0%)、宣传促销方式与实际不符(占28.6%)、利用微信等方式帮助宣传、商家不兑现承诺(占19.0%)、二手车已行驶里程或过户等信息与网络宣传不符(占9.5%)。

  此次中消协发布的《汽车互联网广告真实性专题维权报告》,曝光了互联网上汽车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引起车企重视之外,也给消费者日常选购汽车敲响了警钟。

  据悉,现阶段互联网广告由于投入成本小、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不少商家投放广告的首选,也成为了虚假、违规发布广告的“重灾区”。广告仅可作为参考,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要防止受到一些不实宣传、虚假广告的误导和欺骗。

  另外,近两年,车企似乎学聪明了,为了避免3.15被点名,很多企业开始扎堆处理客户投诉,或者在3.15之前集中发起召回。而这也是最近车企频繁发起召回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召回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到1132.56万辆,同比增长103%,创历史新高。显示了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成熟,今年前两个月的汽车召回也显得更加“积极”。不过,在这一时间点积极的召回,背后的原因可能车企为避免在3·15消费者维权日上黑榜。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2016年引发召回的汽车缺陷问题比较集中。从召回涉及的缺陷问题所在总成来看,召回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64次,涉及数量最多,为643.02万辆;其次是发动机问题召回28次,涉及数量241.98万辆;再次是车身问题召回29次,涉及数量85.29万辆,位居第三位。

  尽管成绩不俗,但不少问题仍然存在,如部分车企存在回避、推诿主动履行召回义务的情况。不仅如此,同样的一款车型,在国外市场实施了召回,在国内市场却区别对待——没有同样召回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去年汽车召回的一大特点,正是有关部门接连启动包括风险警示通告、缺陷调查和行政约谈等动作,才使得车企主动或被动召回。(内容来自新京报、羊城晚报与汽车内参,《直面》传媒编辑整合)

关于我们:《直面》由直面传媒荣誉出品;我们专注于原创;专注于独家;我们以严谨的内容向读者呈现最有价值的资讯与信息。 (微信ID:zmtg1108)感谢关注。 《直面》爆料或联系邮箱:zhimianchuanmei@163.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