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核你在一起有什么发现——核电男抢手

记者手记:核你在一起有什么发现——核电男抢手
2017年09月22日 19:45 中核集团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文

 杭州湾头,钱塘江尾。

 从上海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浙江省嘉兴市的海盐县。这里是中国大陆核电的起源,中国第一个自主建造,运行管理的核电厂就坐落在这里——秦山核电。

 从一个机组增加到九个机组,从最早的核电厂变身为最大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周围的中国核电城已经成型,相关制造业逐渐集聚。

 核电小镇里,距离秦山核电最近的居民楼只有600多米。海盐县核电办一位负责人表示,30多年来,从秦山核电退休定居在秦山核电附近的职工超过2000人。“退休后还选择定居在这里,是因为他们了解核电,更对秦山核电的安全充满了信心。”该负责人说。

 在秦山核电站,员工餐厅离机组的核反应堆仅相隔数百米,核电站外就是大海。跳着工间操和小苹果的核电人活泼,也充满了喜感,对未来也充满了乐观的渴望。

核电站和原子弹有什么区别?

 9月20日上午10时许,位于海盐县核电小镇上,中国最大的核电科技馆开馆后第一场科普讲座开始。

 中国核学会理事徐浏华主任解释说,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可控。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反应非常剧烈,不可控制;而核电站内的核裂变反应是有序可控的,仅发生在少量的核燃料中。原子弹中铀的浓度超过90%,而核电站燃料中铀的浓度不足5%。

 讲座中间,一群少男少女挤进来。他们前一天在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了核+X创意比赛的颁奖会。三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大学生,主修核电相关专业。他们对核电的未来充满了乐观。大雨中,参观秦山核电站模拟操作机时,他们热烈地讨论着。也许在想象自己操控一台核电机组的情景。

 在模拟操控室外,一位秦山核电的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他说,核电机组的操作员被称为黄金人。从本科毕业入职,到成长为一名操作员,一般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花费的培养经费能买到一个成人体重那么多的黄金。但操作员的考试很难,需要掌握海量的信息,很多人尝试很多次,但仍以失败而告终。操控室内密密麻麻闪烁着红色、白色、绿色的指示灯,模拟可能出现的故障,让已经通过考试的操作员复训。

 核电厂给当地也带来了就业机会。9月19日下午,核电科技馆开馆结束,我乘滴滴回海盐县城。司机师傅是秦山核电的职工,他刚好下班路过。他是外地人,在秦山核电工作超过十年,他把自己描述成“辅警”,辅助技术人员做一些检修工作。在深度接触了这么多年后,他对核电的恐惧消失了。他把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海盐县,在这里扎根。

 “核电男比较抢手!”

 说这句话的是福清核电基地基建的一名工作人员。福清核电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第五台和第六台核电机组,都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他不时要下工地,监督安全施工工作。

 因为工作地点远离市区等原因,他的一些同事还单着,厂里每年跟其他企业的联谊会都很火爆。他比较庆幸,在大学时就跟妻子确定了恋爱关系,现在,他把妻子接到了福清,一起打拼。

 核电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从国之光荣,国之重器,到国家名片,中国核电正走出国门,给更多人更清洁的能源。中国核电科普也在加速。

 徐浏华表示,法国每使用10度电,其中有超过7度都来自核电站。

 听众中有人问,核电何时能占据中国电力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是,中国部分火电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核电业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