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为何不能专心做创新?

中国手机为何不能专心做创新?
2017年06月05日 21:40 无际通信

纵观现在国内的手机市场,华为、OPPO、vivo等都是其中的翘楚,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扩大。从GfK公布的2017年4月中国智能手机零售监测报告来看,华为、OPPO、vivo名列前三,而苹果三星只排在第四和第八。很多人都形容中国的智能手机终于崛起了,但看似壮大的背后,却总有些心酸的意味。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相较于苹果三星来说,国产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手机市场依然保持着活力是值得庆贺的,但在份额扩大的同时,另一个现实也在敲打着中国手机厂商,那就是利润。2016年,虽然OPPO、vivo等以广泛的线下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了中国市手机市场出货量上的大赢家,可是再反观利润,却少的可怜,与苹果三星根本无法处在一个高度上。以低价策略迅速扩大市场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这个道理相信各大厂商也明白,但为何没人愿意专心做创新研发呢?

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一直都是国产手机的心病,这导致即使他们有能力霸占市场,有能力走出海外,但依旧没能力靠自己做出一款手机来。一款手机从外壳到内部,有我们难以想象的各项技术专利,例如手机屏幕,全球90%的OLED屏出自三星,强大如苹果也不得不从三星那里购买。而芯片方面,几乎顶尖的智能手机都会选择高通的产品,虽然也不乏联发科、展讯,或是华为的麒麟芯片,小米的松果芯片,但他们和高通芯片的性能还是有差距的。包括最近智能手机的双摄卖点,用的也是日本或韩国生产的摄像头。

在手机产业链上的落后,是中国智能手机无法站起来的最根本原因。所以当苹果、三星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减少时,依然没有人会质疑他们的霸主地位,拥有产业链的控制权才是他们强大的主要原因。既然这样,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做创新、去做研发呢?

投资大 产出小

创新研发是一个拥有活跃生命力企业的血液,也是一个无底洞。这是研发的两面性,一旦选择做创新,就意味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而且结果是不可控的。同样的资本注入到线下渠道的建设当中去,得到的回报的概率要远高于产品研发,这也是当前国内手机市场的现状,很多厂商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益,主打低价格、打渠道战,虽然在短期内确实收益颇丰,但是产品的更新和花样百出的销售战略已然成为了他们的命门。当产品失去了新鲜感,或是消费者不再买账这样的销售方式,就是他们窒息的时刻。而且这样的产品过于依赖手机零件供应商,如果出现供应商断供或是产品生产线跟不上需求时,产品就会失去最佳销售期,后果也不可估量。

或者研发成功后,还要面临与原有产业链顶端的企业进行竞争,如何说服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在产业链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面对这样大的投入和不确定的回报,就难怪那么多人选择退缩了。

战线长 收益少

国内做研发的手机公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华为和小米了,两家在芯片的研发上都颇有心得。华为在年报中公布,2016年研发投入高达746亿,占全球第八,共有研究所15个,36个联合创新中心,8万名研发人员,累计获得专利授权超过6万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虽然这些投入并非都是在手机方面,但依旧可以看出华为想做研发的决心。但看似漂亮的简历背后,华为也在反思,为何有世界级的投入,却没有世界级的产出?

而另一个做芯片的小米,现状也不是太好。雷军曾说过“做芯片,九死一生。”这绝不是一句玩笑,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芯片研发需要多大的投入,而小米也因此一直在融资。虽然小米已经相继推出了“松果”、“澎湃S1”,但是小米手机在市场上的份额也由于线下渠道的放松而跌出了国内前5。

可就算现状不好,或是没有回报,但华为和小米依旧在坚持研发。因为只有研发才能让国产手机走出产业链断裂,只能依靠进口的尴尬境地。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手机市场真的崛起了,那也是产品研发创新上的崛起,而不是依靠低价挤压利润,扩大市场份额的崛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