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经济假high

双十一,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经济假high
2016年11月11日 23:28 九哥财经

九哥财经 原创 

今天一大早,相信即使你没想关注双十一,也可能会被一条条消息刷屏。

20秒超1亿元!

52秒10亿!

6分58秒100亿!

……

甚至有消息称,某品牌几小时内已经全店售罄,不卖货了。看起来中国网民的消费力真是一年比一年高涨,而且咱们消费的方式蛮高端,电商。动动手指,就可以把货物买回家。这点全世界没谁能赶上咱们了。

再加上双十一晚会的存在。你会不会感觉,如果不参与这一刻,都要错过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了?

然而,双十一其实一点都不高端。首先,这只是一场集体价格战和大规模冲动消费而已。大家把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消费集中在这一天消费,总需求并没有增加。

而且,讲真,没有无缘无故的折扣。真正有创新溢价、品牌溢价的产品不会参与这种价格战狂欢。这场狂欢中低质商品的比例只会比平时更高。

你检查一下自己半个月之后收到货品的成色和真假就知道。去年双十一,有知名淘品牌在狂欢过后的退货率超过60%。

决定高不高端的核心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商品的质量。而在当下电商平台的监管严重缺位、信息不对称情况之下,价格战最终导致的后果是,劣币驱逐良币。采用优质原材料、严格生产流程的产品被驱逐出市场,剩下一些劣质、山寨、假冒的商品。

而且,谷贱伤农。生产粮食的农民在价格战中没钱赚,那下一年必然是没钱对种田作投入。这种循环只会导致农业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这是一场双输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十一狂欢更像是制造业的泡沫狂欢。我们最缺的可不是低劣、无法辨清真伪的低价商品,而是高品质、有创新和技术含量的商品。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每次朋友出国都托他们代购是吗?

其实,我们看到,当年风风火火的淘品牌,如今大半已经销声匿迹,因为他们多半无太高的创新门槛。正说明这个平台,并没有催生创新的基因。

所以说,狂欢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惨现实。

你也许会说电商这种方式成本低,高效。的确,在电商发展初期是这样的。但是,当寡头形成,电商的低成本时代早已经过去。

在天猫排名女装销量位居前列的韩都衣舍,2014年和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元和12.6亿元,但净利润仅为-3754万和3385万。2014年和2015年主要投入购买流量的推广费用分别高达9492万元和1.3亿元。

双十一期间的引流成本会更高。有商家甚至说要坚决退出双十一狂欢,因为精神和肉体都吃不消。

而当寡头形成,作为消费者,你则只能雾里看花。

所有的数据都在这些大平台手中。他们能知道那个地区的内衣罩杯数,是没有人会告诉你刷单的规模,假货率。有人还曝光过一些平台利用大数据,将假货优先发给退货率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

核心数据都垄断在这些电商手中,我们只有听他们掰的份儿。

这就是双十一背后的另一个真相:流量和数据都他们的,你只能任他们定价,听他们吹。

所以,你到底是狂欢个啥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