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谁会跌出一线城市?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谁会跌出一线城市?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2016年11月22日 09:49 九哥财经

作者|凯风

来源|房屋屋(ID:its-home),转载已获授权。

房姐导读

楼市的非理性繁荣后,迎来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大范围调控,随着人们对“新一线”城市的呼声,一线城市也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地位能否保住?又有哪些“准一线”城市能够晋升新的一线城市呢?新的城市格局正在呼之欲出。

城市格局变化背后,往往都是时代格局变化。

从民国时期的上海、天津、汉口争锋,到鼎革之后的京沪争雄,东北工业一骑绝尘,再到改革开放时代的京沪穗鼎立,直到新世纪的深圳崛起,一线城市地位的变化,无不是政治与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时至今日,困扰我们的新问题是,北上广深谁会跌出一线城市?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哪个城市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1北京上海并非高枕无忧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当中,北京上海地位最为超然。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中心,一线城市地位似乎最是牢不可破。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加上政治地位的加冕,这两个超级城市在未来的地位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当然,这个前提建立在权力对于经济存在重大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失去政治加持,北京上海谁会沦落?

如果权力不能再干预资源分配,或者是失去政治因素的加持,北京将会从超级城市跌落为普通一线城市,顶多为北方中心城市而存在,而不再具备全国性的影响力。今天那些困扰热门的雾霾、拥堵等问题,将会不攻自破。

上海或许会好些。然而,与广州深圳对比,上海同样不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上海最引以为傲的金融业,将会直面深圳与香港的共同竞争。至于国际航运中心,广州深圳与上海旗鼓相当。上海的短板在于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国有经济,如果失去政治加持,这将会是致命伤。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权力仍在支配资源,政治地位仍旧决定一切,国家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失衡,那么北京上海地位短时期内都难遭受挑战。

▎北上广深房价对比图。

2广州深圳谁上谁下?

那么,问题只剩下一个:广州深圳,谁会被挤出一线城市?

最直接的指标是经济总量的对比。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与广州的GDP差距缩小到269亿元,而2010年两者还有932亿元的差距。看城市资金总量,深圳优势更加明显,2016年上半年,深圳各项存款余额高达6.16万亿元,而广州4.4万亿,而2000年前后,广州资金总量还是深圳两倍。

▎广深GDP对比,2010年后,深圳赶超明显。来源/面包财经

从人口流入来看,虽然最近几年深圳房价一路高涨,但深圳人口流入增速却一直高过广州。小学生入学人数是一个人口总量数据更真实的指标,2010年广州深圳小学生在校人数分别为82.48万、61.85万,2015年广深两地的小学生在校人数分别是93.79万、86.48万。五年间,广州增幅为13.66%,而深圳增幅为39.8%,远远高过广州。

深圳超越广州,或许不再有任何悬念,那么广州会被挤出一线城市吗? 

3广州会否被挤出一线城市?

目前来看,还不会。

作为民间呼声最高的南京、杭州、天津、武汉、成都、重庆等六个城市,虽然在GDP总量上都有赶超广深的可能,在房价涨幅上更是超越广州,但无论是城市资金总量、人口流入规模,还是城市辐射力、综合软实力,都还无法与广州匹敌。

▎广州与宁杭津汉成渝六城,核心经济数据对比图。

更关键的是,未来中国城市的竞争,不再是个别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将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中国,能够称得上成熟城市群的只有两个: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无论是经济总量、区域经济联合度还是城市化程度,这两个城市群都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站在城市群的高度,就明白广州为何会屹立于一线城市。除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之外,广州还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双龙头之一,同时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与此对比,着眼于西南的成渝城市群目前尚未成为气候,成都、重庆的辐射力都还相对有限;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结效应并不强,过度依赖于北京的天津缺乏独当一面的可能。

长三角城市群虽然更有前景,但南京、杭州在定位上都弱上海一头,上海是超大城市、金融中心兼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定位,而南京只是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杭州则是长三角中心城市定位。除了新经济蓬勃发展之外,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配套方面,杭州还要弱南京一头。两城目前都不具备取代广州的资格。

所以,未来最有可能的变化是北上深广取代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继续作为一线城市而存在。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城市群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与世界城市群一较高低。

延伸阅读

宁杭津汉成渝,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作者:凯风 来源:房屋屋(ID:its-home)

二十年之前,一线城市只有北上广。随后,深圳依靠强劲竞争力跻身其中,“北上广深”遂成为一线城市的代名词。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试图挑战一线城市的地位,南京杭州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六个城市,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1资金总量:成都南京相对占优

虽说经济实力不一定与城市地位划等号,但经济不强注定难以跻身一线城市。判断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标准是GDP总量,但GDP总量受制于地区面积、人口和经济模式的影响,无法反应经济体真正实力。

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或者说城市资金总量,是一个更好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城市财富的总量,不仅代表现在,更意味着着未来的潜力。这里引入深圳作为对比。

从上图不难看出,在GDP总量上,天津、重庆与深圳相差并不大,但在城市资金总量上却被深圳遥遥领先,城市的实力差距在此一清二楚。六城之中,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资金总量,武汉都稍显弱势。

在资金总量与GDP的对比上,天津武汉相对失衡,成都南京杭州表现相对显眼。但对比2005年,成都资金总量从4477亿元增加到3.23亿元,十年增长621%,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南京资金总量从5263亿元增加到2.91万亿元,十年增长453%,而杭州则从6758亿元增加到3.08万亿,十年仅增长356%,相对较弱。

2人口流入:天津最多杭州南京最弱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于人口与人才的竞争。农村人口将向城镇聚集,而小城镇人口将向大城市聚集,一二线城市将成为未来人口的主要蓄水池。人口流入流出,则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真实吸引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5年,人口流入量最大的城市为天津,平均每年增加将近50万人,武汉、重庆次之,而杭州南京增量较少,平均每年增加仅有四五万人。

天津之所以人口流入最多,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引进一系列大项目、大工程,吸引大量人才和产业工人进入,加上北京限制人口规模导致的外溢效应,天津人口增速可观。

杭州南京人口流入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回流,这也是成都重庆人口增量不减反升的原因。随着产业转移,四川重庆人口从珠三角和长三角回流,随着本地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都将流入省会城市和主城区。

3国家定位:南京胜过杭州,成渝旗鼓相当

在一个政策资源能够决定未来发展的国家,城市定位对于城市未来的影响非同小可。深圳借助特区地位和全国性经济中心,不断巩固一线城市地位,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六大城市中,哪些城市获得较高的政策青睐度?

先说同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与杭州。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京定位为千万人口级别的特大城市,仅次于上海的超大城市定位,而杭州则与苏州则仅为“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级别仅为500万。城市等级的不同,势必影响未来的发展空间。

再说同处于西部的两大巨头城市:成都与重庆。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与重庆都位列国家中心城市,与北上广津同列为国家六大中心城市。不过重庆北定位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成都则着眼于西部。

单独说天津,天津虽然也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然而天津属于灯下黑的城市,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存在,天津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京津冀城市圈的未来前景也不如珠三角与长三角。

武汉的优势,则在于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顶梁柱地位。然而在2015年批复通过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武汉城市群只是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并列,并未获得特殊政策优待

4城市辐射力:长三角胜过成渝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一线城市,要看的不只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而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产业或地域上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广州与深圳为何能跻身一线城市,不是因为两地的GDP总量高于其他城市,而是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深圳是科技创业中心,广深同时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双子星座。

▎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最为成熟。

城市群为什么重要?因为未来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依托于城市群的竞争。中国目前规划了至少32个城市群,比较有前景的只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这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经济协调程度,都高于其他城市群。

从城市群发展的视野来看,这六大城市中,背靠长三角城市群的杭州南京最有前景,成都重庆次之,天津再次之,武汉最弱。而在各自城市群里,有北京重压,天津辐射范围最小;杭州辐射整个浙江省,而南京则辐射江苏南部与安徽部分地区,影响范围较广;武汉辐射整个湖北;成渝之间,则要争夺整个西部。

5产业结构:杭州新经济独领风骚

一线城市不仅要有经济实力、城市辐射力,还必须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影响力。我们从第三产业比重,可以粗略看出城市的产业结构良好度。

▎重要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制图/21世纪。

杭州最为瞩目的当属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的重头戏,并带动杭州第三产业比重攀升。今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193.8亿元人民币,增长26.2%,占该市GDP比重达23.8%。移动互联网、电商、云计算、软件信息服务业已形成相当强劲的产业辐射力。

相比而言,重庆虽然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重庆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效率较低。数据显示,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高达90%以上。重庆房价在这一轮暴涨中显得相对稳定,正是土地运作过度的结果。与重庆对比,成都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引来思科、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巨头均落地,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不断发力。

天津经济呈现更多的国家色彩,大航天和大化工业成为天津经济支柱。这固然为天津经济带来高增速,却很难惠及普通居民,天津的GDP含金量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一直排在末游。加上京津冀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活力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匹敌。

南京与武汉都是老工业基地,均面临较大的转型困难。南京的电子、石化、汽车、钢铁一直是支柱产业,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8%以上,不过科教文卫优势将成为南京经济转型的助力;武汉钢铁、纺织业也属于落后产能,但科研优势也十分突出,光谷、东湖高新区等表现突出,不过武汉固定资产投资GDP占比在70%以上,经济驱动力不够健康。

6城市软实力:成都杭州胜出

城市软实力体现于公共交通、商业发达程度、教育规模、公共服务质量等多方面。

在此,我们可援引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该榜单2016版本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综合排序,2013版则综合考虑了人均收入、211高校、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

将这两个榜单结合起来,则能相对全面反映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教育资源和经济活跃程度。

成都为何能夺魁?首先成都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次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系列高校,科教实力不弱,同时,在这六个城市中,成都的外国领事馆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均最多,国际航线和机场吞吐量最高。

杭州与南京相比如何?在GDP总量、500强企业落户数、国际航线数、商业发达度、品牌集中度上,杭州略胜一筹;而在交通枢纽、教育资源配置上,南京占有优势。

结论

第一,G20之后,杭州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的呼声居高不下。然而,无论是城市资金总量、人口流入规模,还是城市辐射力、综合软实力,抑或在长三角的定位,都不支持杭州在短期内成为一线城市。在教育、交通和城市定位上,杭州甚至还弱于同一城市群中的南京,杭州城镇化率也低于南京近10个百分点。不过,杭州的优势在于未来,新经济将会开出怎样的花,值得期待。

第二,天津虽然多项指标占优,但天津经济以国企经济为主,GDP含金量最低,依赖于北京,受制于北京,缺乏独当一面的可能。而武汉虽然一直想恢复东方芝加哥的荣光,但无论是经济总量、资金总量还是城市辐射力、产业影响力,都太弱,缺乏一较高下的底气。

第三,成渝争霸,坊间对重庆的呼声较高。然而重庆经济过度依赖于投资和中央转移支付,经济健康度和独立性反不如成都,在城市软实力上也落后于成都。成都外来人口占比高,大企业落户意向高,城市商业发达,比重庆更有潜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