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开发商拿地,让身家760亿的香港富豪跪了

内地开发商拿地,让身家760亿的香港富豪跪了
2016年11月25日 19:12 九哥财经

文/拾遗君

来源:拾遗地(id:ishiyidi)

海航集团的一家子公司这几天在香港不声不响地拿了一块地,在内地没什么反响,但是惊到了香港的开发商。

海航集团最终拿到这块地的楼面价是每平方英尺1.35万港元,折合到内地相当于每平方米13万元人民币,这是深圳市区土地楼面价的2倍。

这一大手笔震惊到了香港的开发商,因为海航集团的出价是两年前,也就是2014年香港类似地块价格的2倍。而且,海航集团拿下这块地的楼面价,已经与地块周围的房价水平差不多。

香港一位身家超过1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感叹,像我们这样的香港本地企业很难竞拍这种高价土地,内地公司有能力竞拍,但是香港发展商不行。

中国人除了去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到处购买房地产,现在内地的发展商也涌进了香港买地做开发。

一个房地产机构统计,在香港政府去年出售的住宅用地中,内地开发商占比几乎达到了一半,44%,在2012年,这一比例还只有7%,今年内地企业已经拍下了香港39%的政府出让土地。

一些分析认为,人民币在持续地贬值,香港税率比较低,而内地开发商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这样的核心城市又拿不到土地,连南京、杭州、福州、厦门的土地价格都已经疯狂上涨,再加上香港融资比较便利,这些因素都在逼迫内地开发商转向香港获取土地。

拾遗君去香港政府网站上查了一下海航集团拿下的这块地,地盘面积1万多平方米,最高楼面面积6万平方米,成交价是88.37亿港元,批租期50年。最后当然是价高者得,海航集团很开心地笑纳了。

参与这块地竞拍的企业来头不小,总共有19家企业,其中香港房地产公司包括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恒基兆业、新鸿基地产、嘉华国际、新世界发展、会德丰地产等,但显然来自内地的房地产公司也不示弱,万科、恒大、中海、保利、龙光地产、华润、世茂房地产悉数在列。

其实香港这位身家几百亿的超级富豪的吐槽很有意思,为什么这种高价地内地企业有实力拿,反而香港本土企业拿不下呢?

其实,香港地区对房地产开发的政策和税收相对有利,特区政府物业税政策坚持“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基本原则,跟所有发达房地产市场一样,香港对征收房地产税的方向是合并、减少已有开发和交易的税收,同时增加保有环节税收。

一家开发型香港房地产公司,其在香港缴纳的利得税,也就是所得税税率,是16.5%,而且香港政府还有减免,在内地,房地产公司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累进税率是30%-60%,但即使如此,香港开发商在本土拿地的时候,还是拼不过内地企业。

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两地房地产市场完全处在截然不同的阶段,内地仍然是开发销售阶段,香港已经进入到存量物业买卖、资产运营阶段,这两种类型房地产市场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公司的财务结构。

内地的发展商要持续地做买地、开发和销售的周转,所以他们手里持有大笔资金,并且主要的资本开支都是用于买地、开发,同时他们也有很高的负债、借贷;而香港发展商则持有很多物业资产,专心做运营收取租金,提升物业品质,对开发资金需求较少,不会沉淀太多的资金,而且,即使赚到很多钱,也都开始去拓展其他业务了,因此借贷水平也比较低。

如果有兴趣的话,简单翻一下香港地产商的负债水平,并对比一下内地开发商的负债水平,也就一目了然。

其实可以对比一下万达主题乐园和迪士尼乐园的发展阶段,就很好理解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区别。

万达的主题乐园现在国内许多城市拿地开建,这是需要许多资金持续不断地投入,所以得做贷款,而且建成以后,还得靠销售主题乐园项目的住宅物业来回收资金。香港迪士尼乐园这两天决定投入14亿美元扩建,因为感受到了来自上海迪士尼乐园带走客流的压力。

所以,万达主题乐园的发展阶段还只是处在拿地开发,而迪士尼乐园已经进入到通过改造运营,提升客流、租金及项目价值的运营阶段,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内地开发商在土地投资上用的杠杆非常高,而且目前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低风险、高利润的支柱产业,企业发债、从银行拿贷款的成本非常低,物业销售也积累了大把资金,而内地核心城市又迟迟不增加土地供应,或者设置各种买地限制,这些内地开发商当然会对香港土地市场萌生兴趣。

但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广州和南京对开发商买地的资金来源都有非常严格的约束,就是资金应该是开发商自有资金,而不是利用银行理财、信托基金等杠杆资金。试想一下,如果香港买地也有这样的限制,让海航集团掏出上百亿资金买块地放手里,它还会如此不惜代价地跟香港地产商抢地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