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晒万元羽绒服“炫富”,这个职业真的很富吗?

医生晒万元羽绒服“炫富”,这个职业真的很富吗?
2016年12月09日 09:51 九哥财经

12月4日,认证为“泌尿外科执业医师”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在微博上晒出新买的一件的羽绒服,并称“贵,一万多,但穿身上特舒服特暖和”。微博中,这名博主还表示,自己平时抽的烟,均为“极品烟”。

这条医生的“炫富”微博引发热议。一些网友质疑,一个执业医师为何花钱如此大手笔,还有人认为,身为医生如此炫富恐不妥。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凭本事吃饭,没什么好喷的。

网友的支持声。

网友的质疑声。

12月6日,“成都下水道”发布长微博称,自己年收入超过百万,在成都、东莞等地拥有三套住房,且目前正在考察第四套住房。每年为自己买衣服大概要花20万左右。

身穿万元羽绒服的成都医生任黎明。来源:“成都下水道”微博

据悉,该微博博主任黎明在成都一家中上水平的老牌三甲医院工作,是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在接受接着采访时,他表示,在微博上高调“炫富”起因是与网友“赌气”,后来,则是借此给年轻医生“打气”。“现在,很多医学院都招不满,门槛降低。为什么呢?培养周期长,收入低,优秀的年轻人不来了。”

那么,医生职业真实收入情况如何?医生是不是高收入群体呢?

医生的收入构成

据了解,大部分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职务工资与津贴、科室奖金。2009年医改方案出台后,多地试行医生的多点执业,一些资历深的医生可以院外坐诊,取得工资外收入。此外,红包或回扣等灰色收入也构成部分医生的收入来源。

职务工资与津贴

职务工资由国家统一规定,按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级别的由低到高,工资也逐渐增加。津贴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差别。

《财经》曾报道,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月工资加补贴约1200元、主治医生1200—1500元、副主任医师1500—2000元、主任医师2000—3000元。另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主治医师(工作超过30年)表示,“医生基本工资占全部收入四分之一左右。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收入相对较低,三级医院好一些。”

科室奖金

这部分收入常常与医院和科室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医院会根据各个科室的效益把奖金发给科室,科室再根据每个医生的业绩来分配。所以赚钱多一些的科室、诊疗患者数量多一些的医生,拿到的奖金也多。

根据调查,在2015年广东医护人员月收入当中,外科医师的收入排在第一,每月收入超过2万6千元。而耳鼻喉科医师,最高的仅为6074元,甚至低于外科医师的平均数7734元。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示,骨科等科室由于使用的医疗耗材比较昂贵、手术风险比较大、手术量也较多,所以奖金较多,“但是像我们科室,奖金就排在中下等了,我每月奖金在2000—3000元之间吧。”

多点执业

一些资历深的医生可以院外坐诊,取得工资外收入。所谓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于有效注册期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2005年以前医师多点执业曾不为政策所允许,医生外出坐诊被称为“走穴”。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医师多点执业成为“台面上的”的事。此后,国家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文件出台,在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

但是,该政策却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试点,试行医师多点执业一年多时间,只有100多名医师申请登记。截至2015年4月,北京有超过3000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占北京执业医师总数不足5%。

不少的公立大医院负责人认为医生的多点执业,势必造成病人的分流,从而对医生的第一执业地点医院造成损失。因此,一些医生真正打算多点执业,往往在医院层面就被卡死。

红包、回扣等灰色收入

在“以药养医”的模式下,医生收入来源,除了医院薪酬外,还有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据一位医药代表称,“医生不管有意无意,只要开了我们的药,一律给回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大医院可赚取药品15%的加成,而药厂私下给医生的回扣通常占药价的10%—30%。据相关医生透露,红包现象在外科系统较多。因为外科手术有一定的风险,病人心存顾虑,很多时候都是主动塞红包。这一部分收入无法量化。

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穿“万元羽绒服”的任黎明是如何做到年薪百万的呢?

对此,他直言不讳的表示,收入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工作二十多年,副主任医师的职称,每年从医院获得的收入大概是20万;各种线上、线下讲课、多点执业,年收入大概30万左右;投资了朋友一家公司,年收入比50万更多,联合几位医生成立了一家公司,运营良好,至少没有亏损。此外,任黎明还称,他的微博是十大医疗微博,分答咨询平台收入排名前三,电话咨询15分钟600元。

中国医生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差距大

任黎明表示,并非“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医生”,在医疗行业,收入比自己高的医生很多,“他们才是业界翘楚”。相比与金字塔顶端的医生,中国医生收入水平总体并不高。

国内调查数据显示,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最高为7.6万元,而其他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年收入为6.8万元;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医生平均年收入分别为5.6万元和4.9万元。该调查涉及32个临床主要科室具有初级职称及以上医生,数据分析表明,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平均年收入为6.7万元。

同时,我国医务人员收入受医院等级和地区经济状况影响较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医务人员收入约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2倍。这样的收入差别无疑会对分级诊疗在基层的实际落地造成障碍,同时也会直接助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据上述调查,医生平均年收入最高的地区为北京市(10.5万元),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为上海市(9.5万元)、广东省(8.1万元);平均年收入最低的地区分别为宁夏(4.3万元)、河南省(4.8万元)、河北省(4.9万元),均低于5万元/年。

与国内各行业比较,我国医务人员工资高于全社会平均工资,处于中等水平,但大幅度低于金融等行业。下图是广州市2012年官方统计的工资指导价,按中位数元/年,从高到低排,总共473个职业和工种,西医医师排在第168位。

来源: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比之下,美国医生收入总体水平较高。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医生及其他医疗相关人员的平均年薪为7.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2.6万元),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3倍。

如何让医生获得体面收入

由于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专业技能要求高,要成为一名合格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做到优秀、顶尖所付出的代价更是不可想象。据媒体报道,有位湖南的外科医生吃饭不使筷子使棉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外科手指的灵活性对手术精准度尤为关键,用细小的棉签,可以锻炼手指更灵活。

医生用棉签吃饭。

因此,作为一项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生不仅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颇受公众尊重。然而在我国,医生们面临着则是活多钱未必多,医患矛盾紧张,甚至时不时出现医生被打的情况。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被调查医师中65.9%对个人收入不满,月入过万者仅占6.15%;同时医师工作强度大,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者占32.69%。

医生社区丁香园所做的《2015医生流失情况调查报告》,25岁~35岁的医生是离职的主力军,当前一大批80后医生正加速从医院逃离,其中不少是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高强度的工作、低性价比的薪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等,都是他们选择逃离的原因。

知名医生钟南山曾呼吁推进医改,“我不是想增加医生的收入,只是希望将灰色收入转化为正当透明的收入。”他说,没有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缺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劳动收入,医者难以静心,患者也难以安心。要让医生真正靠技术吃上饭、吃好饭,既要提高诊疗费手术费、使“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又要鼓励多点执业,让市场这台超级计算机,计算出优秀医生应得的合法报酬。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