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为什么要靠发钱来留住人才

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为什么要靠发钱来留住人才
2016年12月12日 22:37 九哥财经

深圳有着非常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和较为宽松的户籍制度,在这之外,最近深圳还开始“发租房和生活补贴”,为什么深圳作为一线城市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留住人才呢?

文/马小马

来源/财经网(ID:caijingwangwx)

这两天,深圳的一则“发租房和生活补贴”的新闻着实让不少“北漂”和“沪漂”们羡慕不已。

今年12月1日起,深圳正式开始受理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新的补贴标准为: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

深圳晚报截图

这个数万元的补贴申领门槛包括: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深圳户籍、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在深圳缴纳社保等条件。

鉴于深圳较为宽松的户籍政策(深圳对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人才入户量不设上限),这就意味着,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只要选择在深圳工作、落户,基本都可以享受深圳市政府数万元的补贴。

反观国内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均在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根据各地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北京提出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为2300万、且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下降3%的目标;上海2020年常住人口目标为2500万,比2014年的2426万,仅仅增加74万,增速为3%。同时,京沪两城有着严苛的落户政策,很多本科应届毕业生都无法获得当地户口,所以就有了“北漂”和“沪飘”两个特殊的群体。

相关报道截图

在深圳,专科以上学历人群基本都可以实现落户,如今,深圳市政府又通过给应届毕业生发数万元补贴的方式吸引人才、鼓励落户,为什么?

“年轻”的一线城市需要人口

相比北京、上海,深圳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还有着巨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根据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2415.27万人、1350.11万人、1137.89万人。各地的规划纲要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2500万人、1550万人以内;深圳则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

据此计算可知,未来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为129.5万人、84.73万人、199.89万人、342.11万人。

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增长空间(财经网制图)

深圳未来人口的增长空间约是上海的4倍左右,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相比京沪,深圳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口支持。

深圳:吸引人,更要留住人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其本身就对流动人口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的一线城市更是如此,北京、上海即便有着严苛的户籍制度,但也阻挡不了每年百万计人口的涌入,而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落户政策极为宽松,为什么还需要用补贴的形式吸引人才?

深圳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吸引人,更多的是如何留住人。

第一财经统计的2015年各地公报数据显示,从净流入人口数来看,深圳紧随上海、北京,以782.9万的人口净流入位居全国第三,净流入人口占比更是高达68.8%。

2015年重点城市人口净流入(第一财经制图)

从数据上看,深圳的人口流入数据并不低,但其人口结构存在严重的“倒挂”问题: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深圳的户籍人口仅300多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0%左右,是中国4个特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户籍人口不达一半的。

深圳为什么留不住人?

为什么深圳的户籍人口占比如此低?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在深圳“扎根”?

高房价

对于深圳发放“租房生活补贴”的新闻,有网友给深圳市政府的做法点赞,也有“吐槽”的,且主要集中在深圳的房价问题上。

财经网微博评论截图(部分)

随着最近两年中国多个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房价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在一线城市“扎根”的主要障碍。虽然中国多个大城市房价都在上涨,但深圳的房价尤其让年轻人“心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几年9月发布的全球房价观察报告(Global Housing Watch Report)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深圳以38.36位居第一。

房价收入比就是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其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房价水平与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从房价上看,在深圳生活的小伙伴似乎是“全球最苦逼”的了。

今年早些时候,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曾刷遍朋友圈,激起全国范围内关于“深圳房价”的讨论。有分析称,深圳高房价、高地价的背景下,深圳曾经引以为傲的成本优势正渐渐失去竞争力。高房价对制造业、人才的“挤出效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补贴与深圳的高房价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城市配套不够“一线”:教育医疗拖后腿

中国社科院今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显示,深圳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连续第二年位列第一,但与此同时,其城市病指数同样位居榜首。

其中,导致深圳“城市病”严重的领域有医疗、安全等问题。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今年三月通过电台与市民交流时表示,“深圳未来发展还有很多基础性短板要补,这让我压力大。”

从医院、卫生院床位紧张的前十大城市情况来看,深圳排进“三甲”。由于城市规模大,腹地人口数量多,深圳平均每万人只享有25.6个床位。

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深圳民生最大的短板是医疗卫生:“医疗的指标是最难看的”、“省里好几个领导都找我,问我是否知道,我说我很清楚,是很低的。”

同时社科院报告指出,人口规模较大、人口流动性强的深圳市刑事犯罪率相对较高,达到了0.221%,在刑事案件率指数榜上排在第一位。

除了医疗、安全问题,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已是不争的事实,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分别有10所“211”工程大学 ,深圳只有一所“深圳大学”比较知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夏广志认为,

从高校数目和城市人口数的比例来看,深圳远低于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所以,单从数量上来说,深圳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其高等院校的数量至少应该比现有规模“翻一番”。

深圳作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确实是个“赚钱”的好地方,但深圳前有高房价,后有医疗、教育、安全等配套设施拖后腿,相比京沪坐拥全国最优秀的医疗、教育资源,深圳在吸引人才“扎根”方面确实稍逊一筹。

发补贴,是想让更多人在深圳“扎根”

深圳这种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的问题,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深圳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原主任李铁表示,大量外来人口在深圳就业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采取政策使他们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对于深圳来讲是个挑战:

(深圳)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使得公共服务水平不能让所有人分享。城市的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的长期消费愿望,对城市的活力和服务业的质量提升都有‘拖后腿’的作用。

大量人口聚集,但又没有长期性的行为,使整个城市结构存在巨大反差。在一个地方没有长期的居住预期,就没有长期的投资、就业和消费心理,就比如服务业的员工都是临时性的,那其质量和水平就不可能得到迅速提升,直接影响了人口素质问题,直接导致了城市管理和居民所享受的服务质量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同时,增加户籍人口比例已经成为深圳决策层面的一大共识:

《关于深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的报告》提出的八大任务中,改革位列第一,其中,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中提出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实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系列文件,提高户籍人口比重。此前,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曾公开表示,要大幅推进户籍人口所占比例。

如今深圳市政府发放数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一个门槛就是“拥有深圳户口”,想必这也是市政府“增加户籍人口比例”的系列措施之一。

但深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靠进行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资料来源:深圳都市报、深圳晚报、南方日报、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第一财经、中商产业研究院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