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5万亿投资,这是让货币毁灭的节奏么?

2017年45万亿投资,这是让货币毁灭的节奏么?
2017年02月21日 09:47 九哥财经

来源丨财经菁英汇 (id:rzcsapp)

原标题:《重磅炸弹!“45万亿”真的来了?这是让货币毁灭的节奏?!

2017年45万亿,这是让货币毁灭的节奏么?

45万亿是什么概念?中国2015年末总人口为13.75亿,相当于有人要求不论男女老少每个中国人都要拿出3.3万元来投资;全世界人口70亿人,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投资6400元……

什么项目能撑起来这么大的投资呢?

当然是铁路、公路、机场、地铁等无数的“铁公机”项目,我们这10多年来不一直都这么搞么?2008年的“4万亿”投资造成中国债务飙升、房价飙升的爆炸性隐患一直还在,难道,为了纪念那个4万亿,2017年干脆来个45万亿?

咱是普通小老百姓,看不懂国家宏大战略,唯一想问一句:人民币到底还是不是钱?

如果是钱,中国2017年1月份的储备货币总量仅为30.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也不过34.8万亿元,而2016年底中国总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仅为155万亿元,这一下子冒出来45万亿元的投资,要新发放多少贷款、要新印多少人民币才能跟得上?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更是不得了,45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6.5万亿美元,我不知道全球其他国家2016年的所有投资加起来,有没有这个数字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14年曾在博客上公布一个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接近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水泥消耗量的1.5倍!

水泥是什么?是铁公机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美国在整个20世纪都处于扩张的全盛期,绝大多数公路、桥梁和摩天大楼都是在当时修建的,中美国土面积也差不多,3年顶得过人家100年,这数据已经够逆天了。

2017年的45万亿元投资,是准备让地球爆炸的节奏么?

从2008年的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整体债务出现飞速增加——2007年中国债务总额仅为7.4万亿元,到2014年已经飞速增加到28.2万亿美元,2016年底根据最新汇率折算已经高达37万亿美元……

要知道,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美国政府总债务也不过21万亿美元,我们在GDP还不足美国60%的情况下,债务总额按汇率折算已高达37万亿美元,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37万亿美元的债务,要么人民币不值那么多钱,要么,就是中国脱离了地球引力……

如果在此基础上推出45万亿元的投资,我们的债务难道是准备翻倍么?如果翻倍,全球2015年底的GDP尚不足74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债务总额将超过全世界的GDP!

根据传统的经验,中国绝大多数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自有资金一般都在1/5以下,其余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45万亿元投资如果成真,几年之内,人民币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翻倍绝对是可预期的结果(2008年4万亿之后,广义货币供应量迅速由2008年底的47万亿变成2012年底的97万亿元),人民币的未来必定是钱将不钱……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与2016年初相比,2017年绝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特别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诸如手机、电脑、空调的之类过去十几年一直都在降价的电子消费品价格都在上调,大宗商品在过去2016年的上涨更不必说……

即便中国的确是处于债务通缩周期,为了避免债务危机,为了避免信用危机,需要释放一定量的信贷,但哐当一下45万亿元的数据,还真是让人震惊了,这是明显奔着让地球毁灭,让货币毁灭的节奏去的啊!

看来,无论印度、俄罗斯还是巴西、中国,所有的新兴国家政府脑子里都有一个坚如磐石的信念:印钞,让世界更美好!

我不知道未来的人们会怎么看待今天的世界和今天的中国,也许,他们也会像会像元曲里那样对中国式投资和印钞感叹一句:

印,百姓苦,停,百姓苦。

此45万亿,非彼4万亿!

不过,其实,这次的“45万亿”和当年的“4万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45万亿”首次出现,是在2月18日《华夏时报》一篇题为《45万亿!地方投资大爆发 各地大项目纷纷落地》的报道中:

《华夏时报》记者对比各地投资计划发现……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不过,“天天说钱”的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则指出,“所谓2017年的‘45万亿’也不是什么大数字,更不是准确数字。事实上,2015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56.2万亿,2016年是59.7万亿,都远远超过现在拿出来吓唬人的‘45万亿’。

这45万亿,可跟当年4万亿是有本质区别的。

4万亿是在计划之外,额外增加的,而且中央直接拿出来1万多亿,地方配套出2.8万亿,另外,这是直接拿的钱出来,所以造成了巨大的货币超发,那段时间加紧贷款,都被定下了放贷指标,如果不把钱放出去就扣奖金绩效。

当年推出4万亿的原因很简单,彼时中国经济极度依赖外需,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枯竭,推出四万亿为了:扩大内需。

不过客观来说,这4万亿虽然暂时渡过难关,但“后遗症”相当致命——导致了产能过剩、房价飙升、产业结构升级受阻。2009年,M2增速27.7%,GDP增速8.7%,差距是惊人的3.3倍。这意味着2009年,人民币的购买力一年之内就打了8折!最明显的,“四万亿”最终带来了房价暴涨。

45万亿资金来源

跟2008年资金来源直接从印钞机上下来不同,此次45万亿是本来就存在的,并非增量。

从筹钱的角度,45万亿的投资,并非马上就要扔进去45万亿人民币,一般基建的资金分配来看,这其中国家预算的比例只有15%,国内贷款再有15%,其他资金还有7%,绝大部分都是项目自筹资金,也就是说这些钱本来就存在的,你不让它干项目,就会涌向楼市股市甚至炒农产品去了。

百姓如何过冬?

“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估计要不了几年,就可以达到村村都有机场的地步。

看到这里,我再一次直冒冷汗,这轮刺激下去无异于给虚弱临危的病人送了一剂猛药,凶险异常,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凶险有四:

一、去产能、调结构大方向逆转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去产能、调整结构。主要是因为我们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更导致中国无法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层次,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出口贸易四处受人掣肘,特别是钢铁、轮胎、机电产品等,受到美日欧的各种反倾销抵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今45万亿的“铁公基”项目一开闸,无异于让这些年去产能、调结构所付出的努力功亏一篑,那些在政府和产业硬性规划中,要削减产能的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会如黑洞般吸收各种资源,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过剩国企产能的进一步扩大,也意味高水平制造、科技企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调结构也成为泡影。

没有过剩产能的淘汰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也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未来,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后果的。

二、银行信贷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庞大的投资需要海量的资金予以支持,政府投资也不例外。当前,房政府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和银行贷款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来源的三驾马车,从绝对量来说,土地出让金和政府信贷比重更大。

当前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预期2017年房地产也将出现拐点,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增速双双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地方政府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银行信贷了。

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大量贷款。尽管中央从制度层面对银行放贷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连银行自身也出于风险考虑做出过严格规定,但仍无法阻止新增信贷资金按照地方政府的意愿流向相关投资项目。当前的银行和地方政府已成为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出了不停扩大信贷,银行别无选择。

所有信贷扩张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造成银行在经济上出现困难,其结果是导致许多贷款不能收回。这样,就更进一步地加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当前中国60万亿元的城乡居民存款基本上都被各级政府贷出去了,贷出去的都投资在铁公基这类只烧钱、无效益的铁公基项目上,往往是二三十年都收不回的。

央妈投放再多的基础货币,利用MLF、SLF五花八门的英文字母宽松工具开闸放水,市场上始终都会感觉到钱荒的压力。不管是银行、地方政府、还是制造业企业、个人,大家都觉得缺钱。

原因无二,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流进了地方政府铁公基项目资金黑洞,沉淀下来变成了死钱。由于该类资金投资回报基本为零,没有产生任何现金回流,也不参与货币乘数效应的制造,这也是中国式钱荒的根源。

45万亿的基建投资,必然会进一步加剧银行的金融风险,为银行系统的债务问题留下了巨大隐患,必须慎之又慎。

三、实体企业大失血

由于中央政府将市政地铁、机场等项目审批权的下放,导致地方政府在铁公基项目投资上疯狂加码,出现了今年地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5万亿的地步,这一方面说明了经济管理官员技能的单一、思维的僵化,另一方面说明了为了保证GDP增长的硬性指标,为了保住并加重官帽,地方投资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在地方政府的要挟和捆绑下,银行大的量资金涌入地方政府推动的铁公基项目的同时,必然造成的是信贷资金流入制造业数量的减少,对岌岌可危的制造业形成抽血效应。

 在人工、土地、税费等高企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收紧,将进一步加剧制造业的衰退,从而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会雪上加霜。

四、通货膨胀继续恶化

铁公基项目基本都是海量的资金投入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在不产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后续资金的不断跟进和投入,否则,前提投入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没有大幅增长预期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打造的各种壳资源,继续从银行借贷,无疑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商业银行的资金紧张,无疑会上传到央行,刺激央行进一步增加货币投放,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水漫灌,刺激资产价格、大宗商品、日用品、粮食等继续大涨,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

这两天,很多媒体都在报道涪陵榨菜、马应龙痔疮膏、小米电视机、电动车等都在提价,虽然只是几件简单的商品,说明通胀正在转向食品、日用品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并呈现呈现加速的趋势了。

大量粉丝还未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便点赞,以资鼓励!你的满意与支持、吐槽与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综合自金融五道口、路财主A、海外自由录、价值线、天天说钱、齐俊杰看财经、华尔街见闻、财经记者联盟、笨虎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