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房企高管年薪也在涨:人均1年1000万

房价涨,房企高管年薪也在涨:人均1年1000万
2017年04月12日 12:18 九哥财经

来源:证券日报、国际金融报、网易房产深圳站等

在房地产企业利润率越发走低之际,上市房企管理层薪酬也随之变化。据Wind行业薪酬统计显示,2016年,地产行业管理层年度报酬均值排行第三位,均值为1095万元,比上一年上涨90多万元。

另据《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获悉,2008年至2013年,上市房企管理层年度报酬总额一直上涨,从1955万元涨至1.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万科总裁郁亮提出“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当年上市房企高管年度报酬总额降至8703万元,2015年进一步下降至5385万元,2016年则反弹至6353万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员工薪酬涨跌情况一般与企业业绩挂钩,房地产行业净利润增长乏力情况下,有些企业正在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甚至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多元化手段强化企业运营效率。

房企高管年薪第一名不再是万科的王石

据Wind资讯统计,2016年,在披露高管薪酬情况的82家沪深两市上市房企中,10家房企管理层报酬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大、中、小房企均有,包括万科、金地、招商蛇口和华夏幸福等房企,其中还有一家以存量房市场业务为主的世联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房企年度报酬总排行榜中,金科股份的19名高管以6472万元的年度报酬总额排行第一,万科以6353万元排行第二。其中,金科股份副总裁副总裁王洪飞,年薪1089.81万元,创下了沪深两市重庆上市公司个人薪酬之最。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薪酬为999万元,比去年微涨,但其在股东或关联单位领薪。

更重要的是,据记者观察,万科、招商蛇口等多家重点房企通常运营稳健,薪酬总额仍延续上扬趋势;而伴随行业分化加剧,小房企生存艰难,高管薪酬有所下降。

不过,对比净利润下降的房企来看,虽然有些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增加净利润,但尚有多家中小房企处于“透支”状态,盈利能力不强,人员效能有待提高,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总额变动与净利润变动差距加大。

加强成本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高管薪酬年度总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多数企业管理费用也排在前列。

以金科股份为例,高管薪酬年度总额排名第一,管理费用排名第五,高管薪酬占管理用费的比值约为5%;万科约为0.9%;华夏幸福约为1%;金地集团约为3.5%。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近三年来看,高管薪酬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在4%上下波动,多数企业都在优化成本管控。比如招商蛇口,在重组之前招商地产高管薪酬占管理费用的比值曾一度达到7%,而现今则降至约为4.6%。但是,以4%的平均水平来看,企业高管成本过高过低的现象在行业中依旧很普遍。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人士进一步称,从高管薪酬与管理费用比值较低的企业,一种是股权激励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比如万科,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较高,其获益与公司股价密切相关,因而降低了他们对于薪酬的要求;另一种是持有经营性物业比重较高的企业,因为其商业运营阶段常规管理工作比重高,也降低了管理层对薪酬的要求。

虽然有些企业净利润低,但高管薪酬却与其成反比,但整体来看,高管薪酬和员工薪酬的增减与企业盈利能力成正向关系,这也是2015年上市房企高管薪酬总额低于2016年的原因。

不过,目前来看,房企拿地成本过高,不少企业都在加强成本管控,以此强化盈利能力,反哺优化员工激励政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百万年薪高管不好招

在房地产行业加剧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各企业都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人才战略、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方面,房地产企业都在积极优化思路和制度以应对市场变化。

在“2016中国房地产最佳雇主企业”30强中,其中恒大、万科、碧桂园等三千亿级别的房企入榜,另外鸿坤、卓越、金科、融侨、亿达等快速发展型企业亦入围30强。

但即使房企雇主钱多人品好似乎也很难招到称心如意的高管人物。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一季度,房企高管离职似乎进入了一个小高潮。

“今年,中小型房企担心资金链,大房企担心什么?一是拿不到地,还有就是高管离职。”一位知名房企高管曾对媒体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人才的竞争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黄金时代离去,房企薪酬对比金融业和新兴行业,并不是最高,房企在转型的同时,人才也在转型,他们会到别的行业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2017年房企要怎么走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TOP100》,今年一季度,三大龙头房企销售均超过千亿,前三十的门槛值从73亿元跨越到135亿元。

这其中,万科单月销售额达到了630亿元,而碧桂园一季度已经完成全年4000亿元目标的36%。 

从一季度从数据上来看,房企表现是很好的。 

不过,易居(中国)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却有些忧虑。他认为,楼市之后可能会迎来更多的调控政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宏观数据好,我心里更加担忧的很重要的原因,宏观数据好才有可能有调控的余地”。

章程认为,2017年楼市要保持谨慎发展的态度。

2016年房市过分火爆,使得2016年三季度开启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周期。与以往调控周期不同,3月份开始的这次楼市调控范围比去年10月份的更大,甚至呈现出同一城市政策层层加码、调控城市范围有中心城市向周边扩围的趋势。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房企的年报中,调控周期下的经营风险也不断被提及。不过,从龙头房企的年报来看,这些公司普遍预计2017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机遇大于挑战。对2017年的经营和市场谨慎乐观。

房企意识到,动辄翻倍的规模增长如今并不能持续。万科、中海均将每年的增长幅度确定在20%-30%左右。

万科在被拉下“一哥”位置后,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对外称,“不必在乎一时的高和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万科所追求的。”

碧桂园也一改此前“翻倍”的进攻口号,将年度目标确立为4000亿元,增长约3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