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威力渐显!万科4月销售额都大跌了35%!

调控威力渐显!万科4月销售额都大跌了35%!
2017年05月07日 21:47 九哥财经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mydcyjy)

作者:艾振强

原文标题:4月份万科的销售额都大跌了35%,调控威力渐显!房企要准备好过冬

原文链接:https://0x9.me/sBNL0

今年一季度是房企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一个春天!碧桂园、万科三个月就达到了去年一半的业绩,其中,碧桂园仅3月单月就实现签约销售金额634亿元,同比暴增230%!

不过,正如明源君此前提醒的,这些标杆房企业绩暴涨固然有很多独门利器,但更多的可能源于一点——都把今年的销售目标往前提了。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4月份,大量房企的销售金额即大幅下滑,万科环比3月下跌35%,不少房企下跌50%左右,个别走高端路线的甚至下跌70%以上!

▲ 来源:公司公告、明源地产研究院

毋庸置疑,调控的时滞已过,现在已经开始显示威力。过去几次调控,房价的周期大约为两年,房价调整的周期是7~8个月,但此次不同,还有加严的趋势。往后的销售数据比4月份还坏将是大概率事件。各房企,以及地产人恐怕要及早做好过冬的准备。

01

4月份成交大幅下滑

调控已经开始显现威力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是房企卖得最好的春天,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进入4月份,不那么好的日子开始来临。

一、标杆房企4月的销售额环比下跌严重

市场过热到政策出台会有一个时滞,因为政府要观察、调研,还要商议出什么样的政策,以及何时出;政策出台以后,也会有时滞,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即便踩了紧急刹车,但由于惯性的作用,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会停下来。

这两个时滞的时间段,就是重要的时间窗口。正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碧桂园、恒大等标杆房企早就预判准了形势,而且照此制定自身的战略。

这些企业不仅春节不打烊,而且还加大了推货的力度。在2016年全年业绩记者招待会,碧桂园副总裁程光煜即表示,公司一、二月的快速增长出了得益于春节不打烊……

可以说,一季度卖得特别好的房企,都是成功地抓住了出货的时间窗口,实现了落袋为安的目标。

如今,时滞已经结束,前提层层叠加的调控政策开始显现威力,使得房企4月份的销售额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项目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且产品以改善型、高端为主的房企,因预售证审批受阻,受到的影响尤其大。恒大、碧桂园等受到的影响较小,是由于其在三四线,乃至五线城市有大量的项目,受调控影响小。以下是兴业地产首席阎常铭发给明源君的一张图表的部分:

▲来源:CRIC、兴业证券房地产团队、明源地产研究院

二、北京、上海商品房成交下跌十分明显

与各房企销售业绩下滑相对应的是,最先启动调控的重点城市,成交量和价格双双下跌,且幅度都还不小。

北京4月商品房共成交40万方,环比下降48%。据报道,北京二手房下降明显,中高端房源议价空间在10~15%。

上海市4月商品房成交102.43万平米,环比上月下跌4.12%;成交均价36288元/平米,环比上月下跌2.08%。

虽然价格走低与新房成交在郊区新城或冷门区域有关,但是成交面积下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放量供应,达到今年1月份以来高峰,共计约57.33万平米,但成交量却不升反降。

▲ 来源: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明源地产研究院

苏州4月商品住宅共成交6511套,环比下降0.67%。成交价17951元/平米,环比下降2.08%。新房价格今年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南京、杭州等地的新房成交量也环比下降20~30%,价格已经开始止涨,甚至有特价房出现。

深圳较为特殊,4月商品住宅共成交1977套,环比上涨(3月基数很低),但成交价54619元/平米,环比下降0.2%。连续7个月下跌。

4月份调控频率有增无减,执行力度也越来越大。调控效果在4月已经开始显现,成为楼市行情的分水岭,预计二季度房价将继续降温。

明源君认识一些北京的中介,他们均表示,进入4月份,基本没房可卖,少数中介甚至转行了,剩下的则则只能卖海南的房子。

02

此次调控不同以往

不会这么快结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是,简单地套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却很可能犯错,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从2008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轮由政策放松、收紧、再放松导致的房地产短周期,每一次的周期都大约是2年。而这2年间,市场下行的时长大约是7~8个月,但这一次,显然不同以往。

▧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整周期图

▲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此番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再到金融去杠杆,海陆空全方位压制房地产市场,显示出了管理层调控的决心。明源君认为,此次调控不会这么快结束,周期将超过两年。

第一,加入调控的地方还在增加,已调控的城市还在加码

自去年9·30打响楼市调控第一枪,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5个城市祭出各类调控政策约200次,而北京从“3·17新政”开始的新一轮楼市调控,更是以“四限”手段全方位狙击楼市投资投机。

而且,加入调控的城市还会加多,有些甚至根本意想不到,比如3月23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政府官网突然发布一则“临泉县限房价、控地价给楼市降温”通告。而临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4月份兰州、海口等城市也加入到楼市调控的行列……

早期已经调控的城市也将会不断加码,例如5月3日凌晨,郑州市调控再次升级,除限购区域扩大,还规定自5月3日购买的住房,不满3年不得上市转让。自此,限售再多一城,而这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些调控政策无疑会使得此类城市后续市场交易受到影响,成交面积环比下跌20%甚至更高并不奇怪。

第二,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用房地产刺激的逻辑并不成立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房地产经常在经济下行时充当救心丸的作用,但目前来看这一逻辑不成立。

根据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GDP目标为6.5%-7%。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好于预期。说明自去年9月以来的调控对经济影响不大。

▲ 来源:Wind资讯、明源地产研究院

虽然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但是,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米。

第三,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加快形成

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调性质的观点。不少人将其当作“狼来了”,以为一阵风过去就会继续走老路。然而,这一次极有可能是来真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习总书记主持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则消息亮点就是“加快形成”这四个字!

限购限贷限售显然都不是长效机制,长效机制一定是符合当前已经高度市场化的机制,市场的特征就是要发挥价格的调控作用,价格调控一定会与税收关联,因为税率是最好的价格调控机制。因此,加快形成房地产调控约等于税收政策会很快出台。

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开始限购,说明房地产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这时候出台房地产税是最佳“窗口期”,房地产税很有可能突然推到人们面前,就像雄安新区的设立。目前,不少地方已经限售,即便房地产税推出,市场也激不起多大的波澜,然后慢慢放开限购,等市场适应后,房地产税自然会替代限购。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朴素、平常的表述背后潜藏了大规模的改革震荡。明源君认为,未来,房地产将配合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基本诉求,从根本上结束多年来的脱实向虚、不断加杠杆的泡沫路线,回归房子的居住功能。

还有诸多迹象表明政策还会继续收紧,比如,最近北京开始对楼市定向加息。北京中介关店300家,链家也不例外,要知道,当年调控时,别人关店,链家则不断开店,待市场回暖之后,它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现在关店,说明其也预判调控会持续很长时间。

03

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房企需要深挖洞广积粮

调控让热火朝天的景象开始转冷,对于房企来说,要做的就是深挖洞,广积粮,静待春天的来临。

一、房企的重要目标是拿钱拿地

通过海外融资为自己输血

在4月21日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称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4月26日,中央召开了国家金融安全会议,明确要求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并制定长效机制,坚决遏制和打击房地产领域的加杠杆违法行为。

事实上,2016年9月前后,央行拉开了去杠杆的大幕,密集出台的政策将房企融资的通道一个个堵死。

此前两年,公司债是房企的重要融资工具。Wind数据显示,2016年房地产类公司债发行986只,发行金额12705.32亿元,占公司债发行总额的46.7%。而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全国房企包括私募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合计仅133.08亿元,相比2016年1月同期下降幅度达到了92%。资金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行趋势。为此,房企纷纷走向海外。

数据显示,2017年3月,房企海外发行的票据、债券达到302.28亿元,占当月房企发行票据、债券总额的74.95%,约为3月份房企银行贷款的2.25倍!

▲ 来源:Wind资讯、明源地产研究院

当然,海外融资有风险,房企在海外融资时会做一定对冲,但汇兑损失并不能完全对冲,而且随着人民币贬值,成本也在提升。以H企为例,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2016年公司由于融资产生的汇兑损失约50亿元!不过,在境内融资受阻的情况下,能够海外融资总还是不错的,至少比成本更好的信托要好。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3月全月共发行260.4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较2月份的166.3亿和1月份的171.2亿增加了50%以上!通过信托拿到的钱很贵,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逆势拿下大量优质的土地

土地是房企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钱和土地谁更稀缺”的争论声中,龙头房企依旧在逆势拿地。

过往的历史证明,调控期是逆市布局,助跑的极好时机。现在这个阶段,房企土地储备规模与结构对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做大规模就要拿地,拿好地!

▧2017年1~4月份,房企土地成交金额TOP10

▲ 中国指数研究院、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7年1~4月,TOP10房企拿地总价高达3460亿元,碧桂园和保利的拿地金额继续稳居前两位。碧桂园在巩固三四线城市同时积极向一二线城市倾斜,广州、苏州、重庆等热点城市积极进驻。

当然,单枪匹马干有风险,因此联合拿地抱团取暖是不错的方式。目前,在一二线热点中心城市,联合拿地成为风潮。例如保利、首开、中海、龙湖联合拿地合作共赢,也为聚焦一线城市北京奠定了基础。

二、地产人要提升自己的附加值

正所谓唇寒齿亡,面对已经到来的不那么好的日子,早有准备的房企熬一熬就过去了。但熬的过程中是要瘦身的,因此地产人要注意了。

中国的楼市是政策市,变化的节奏很快,即便是恒大、碧桂园这样的大型房企,也要靠快周转来熨平政策周期波动的风险。不断的压缩工期,必然要求员工加班加点。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无数地产人都在后台留言表示,一入地产深似海,从此休假是路人。不过,遇到市场转冷,你想加班也未必有机会。比如前几天,明源君即看到一视频,某标杆房企营销口的人员,因为没有完成既定的业绩,被惩罚喝酱油,下一次再完不成必然是要走人的……此前市场火爆时,员工队伍也会急剧扩大,现在市场没那么火了,自然也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一些专业本来也越来越没以前那么重要了,比如成本、运营,因为重心都往前移了,对应的就是投资拿地越来越重要。同时,诸如万达、恒大等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具备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和业务能力的人才受到青睐。地产人该如何应对?对此,明源君下期会专门撰文进行阐述。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mydcyjy)

作者:艾振强

原文标题:4月份万科的销售额都大跌了35%,调控威力渐显!房企要准备好过冬

原文链接:https://0x9.me/sBNL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