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非洲人们,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广州的非洲人们,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2016年07月19日 13:50 九哥财经

在外媒上曾看到对广州有个别称叫“巧克力城”,这里的巧克力说的是黑人的肤色,因为广州有许多黑人聚居。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许将成为过去。因为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广州对于非洲人似乎渐渐失去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能感觉到广州的非洲人在减少。

非洲人在广州是怎样的存在?

广州的非洲人数量究竟有多少?这么多年一直众说纷纭,一度还疯传“广州黑人50万”的谣言。

根据2015年官方的数据,在广州常住的非洲人有5208名,但许多人质疑这只是登记在册的非洲移民,算上非法移民的数量远远不止。日本《产经新闻》给出的数据是超过30万,不过无从证实。

因为许多不友好的描述,比如犯罪率高、暴力成性、不讲卫生等,非洲人在广州一直备受争议。许多非洲人来这里淘金,希望改变命运,实际上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美国媒体Quartz曾经报道一位名为Lamin Ceesay的非洲人的故事。这位老兄本以为在广州能迅速发财,后来却连吃饭都成问题。他回到非洲之后,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自己的经历,奉劝别的非洲人别再来中国。

他们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有抱怨,比如检查太多和不公平竞争。

在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便,例如常常很难打到出租车,即使是起步价的距离。租房的时候,如果不是由中国人朋友或亲属去看房,租到的可能性也很低。

更重要的是,不少常住中国的非洲人,因为父母没有合法身份,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户口、学校都成为问题。

在广州的非洲人也是高学历

事实上,在中国的非洲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根据《非洲人在中国》一书所作的民调显示,在中国40%的非洲移民拥有大学文凭,一些人还有博士学位。

在欧洲的非洲人通常从事保安或出租一类地位低下的工作,在广州的非洲人则多从事贸易工作,有的甚至还建立了港口货运公司。

而非洲人涌入广州的背后,是中非经济关系的不断升级。单纯就贸易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中国已自2009年超越美国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了300亿美元,对非贸易与投资额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

巧克力城”将成为过去

然而,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成本上涨、通货膨胀,中国商品在价格上不再拥有绝对优势,对于以往以“倒卖”方式淘金的个体非洲人来说,他们当中可能有很多要渐渐成为广州的过客了。

每个非洲国家在广州都有一名“大使”——由其所在国家的侨民选出。他们负责跟中国警方联络,仲裁内部纠纷,组织社区活动,还追踪他所在社区的本国人口数量。

Felly Mwamba就是其中一位“小小外交官”。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2006年广州的“小非洲”有1200名刚果人,而今天他相信这个数字下降到500人。

几内亚和塞内加尔的“大使”也向CNN报告了同样的下降趋势。

事实上,熟悉广州宝汉社区以及小北路一带的人,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两年非洲人少了很多。

当然,原因还包括广州警方也开始加强对外国人签证政策的管理,以及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改善的群体地位。

一些非洲黑人已经离开广州回国或者去东南亚发展,留下来的非洲人,有的则去了管理稍微宽松的佛山黄岐。

透过城市说故事,欢迎关注请微信关注【九哥财经】微信号:toplines(长按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