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监管来临!五部门联合动手,这些明星要哭死

最强监管来临!五部门联合动手,这些明星要哭死
2017年09月11日 16:38 九哥财经

作者|每日君

来源|每日经济资讯

流量明星天价片酬捞快钱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其恶劣行径已经严重侵蚀到整个影视行业,不少导演都开始叫苦,“现在的有些明星太贵,走路都算钱!”好在,现在政府相关部门也看不下去了,终于动手了。

五部门联合整治“天价片酬”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天价片酬”现象开出药方。

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

其中“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成为大家最受关注的地方,此举无疑是对明星天价片酬开刀。

由于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预售,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未拍先买”,电视剧预购阶段,选取“大牌+名导+名编”阵容更受关注。

不少电视剧为讨好电视台的原则进行选角,即使导演、制片们明知观众看剧已经不再注重明星效益,但却为了能播出,依然会选择大牌。

电视台片面单纯以明星论价,客观上造成了拍摄制作成本结构不尽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使得出现大牌明星供不应求,出现天价片酬,滋生出拍戏不专业等行业乱象。

事实上,官方表态要遏制明星的天价片酬并不是第一次。

2016年,广电总局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并提出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2016年8月26日,央视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片中就国内演员高片酬的事情做了报道和点名批评,天价片酬导致制作经费严重被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等问题。

《人民日报》去年9月也发文痛斥演员天价片酬,文章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演员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作、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央视打击天价片酬的报道

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

明令之下,明星片酬为何难以刹车?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行业,中国影视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电视剧品类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知名演员参与的剧集更易吸引关注,拥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因此,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成为“天价片酬”的重要推手。

资本的涌入还放大了一个丑陋的现象,那就是收视率造假。

通知五条指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对于收视率造假的问题,总局多次三令五申。

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专题会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放弃收视对赌、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也已出台。

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所非法窃取。

收视率造假也造成了视节目质量的下降,今年两会,编剧赵冬苓则提议对这些行为用刑法打击,“这种赤裸裸的商业欺诈,应该用刑法打击。以前给电视台行贿,类似违法犯罪入刑后就好很多。”

收视率造假是万恶之源,有评论称,只有真正实现收视率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总局的通知也提到,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

建立起完善的、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让电视从业者有章可循,才能让收视率造假彻底杜绝。

现在影视圈娱乐化太严重,炒作风气太强烈了。每日君觉得,追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或许需要一些精神偶像,但过于非理性的追星将导致整个娱乐圈过于膨胀。例如现在活跃的几个男明星、女明星,有几个是真正拿得出手,能以演技服人的?都完全沦为花架子,木偶人。

抵制天价片酬,也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摒弃无德无才无演技的高片酬明星,还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环境!(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