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会让香港衰落吗?

上海自贸区会让香港衰落吗?
2016年08月17日 14:10 九哥财经

上海和香港有越来越多相似之处,都是国际化都市、世界金融中心的定位,都建了个迪士尼,还要一起犯“三高症”(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高,详见九哥昨天分享的文章《北京、上海都在渐渐“香港化”》)。

太相似也就不免被人们拿来对比,比如我在贴吧里论坛上都看到过同一个问题:上海自贸区会不会让香港衰落?

先来说说自贸区是个什么鬼。

大多数自贸区的概念都很相似:降低国际贸易壁垒,净出口货物减免手续和关税;货币流通自由,也就是金融开放。这里面,金融开放的想象空间是最大的,最大限度的话可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离岸金融业务等。

看到这里,是不是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在说香港吗?!

在香港,进出口贸易基本上不受管制,进出口的一般商品不设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只用缴纳数额很小的从价税,作为支付政府部门的行政费用;相关的进出口贸易手续,也很简单。

而香港作为全球公认最自由、最开放的多功能自由港,在金融开放方面也做得十分豪气,完全放开外汇及黄金市场,金融机构的开办和经营也完全自由,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那这跟上海的自贸区有什么关系?

先说,上海并不是国内唯一的自贸区,广东、天津、福建也都设有自贸区。不过不同的是,其他自贸区更强调的是对外投资贸易功能,而上海的自贸区,从设计之初,就一直强调金融功能。

上海自贸区是在原外高桥保税区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到最后几乎把整个上海浦东都囊括进去。而我们都知道,上海浦东,特别是陆家嘴,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金融硬件功能。把这片区域围进自贸区,用意不言而喻。

设计方案更是明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就曾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

这在国内算是一个创举,而且,是不是嗅到了一种像香港自由港靠拢的味道?

一旦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将成为人民币业务大本营,并且人民币业务和整个外汇市场的运营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也会方便中国企业对外扩张。

而往来货物多了,资金流动的需要也会吸引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那么上海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金融地位想不提高都难。

然而,金融开放的想象空间很丰富,实行起来却难上加难,尤其最主要冲击的是银行业。

想要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核心必然要实行利率市场化。过去只是做资方利率市场化,而上海自贸区需要的是实行负债方利率市场化,也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

现在银行利润来源就是存贷差,国内现在的利率是很低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一实施,利率会上升,银行的存贷利差就会被收窄,利润空间就更少了。

并且,开放人民币利率定价,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自主定价能力也都会受到挑战,而影响也会超出自贸区范围,相当于全国都开放了。

所以,上海自贸区成立到现在接近两年,但改革进展十分缓慢,金融开放的阻力很大。

那么,现在说上海自贸区超越香港之类的,真的还太早。何况香港这么多年都是全球著名的离岸市场和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深厚,这些不是上海用几个政策或者短时间内就能取代的。

至于香港近几年的衰落,最直接的也不是上海的影响。香港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大陆的封闭,需要一个中立的口岸来和西方世界交流。香港最繁荣的时代正是大陆急需对外交流和贸易但自身又无法达成的时期。那么现在大陆逐渐开放,香港的作用也就没有那么显著了。

以后上海会不会取代香港,我也不敢妄下定论。不过,不管能不能取代,至少现在自贸区的房价是涨得很疯狂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