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风暴升级 高层或已达成共识

房地产风暴升级 高层或已达成共识
2016年10月05日 21:26 九哥财经

房地产风暴正在不断升级。

十二道楼市调控金牌纷至沓来,一道比一道紧迫,一道比一道严厉!

而且,此次调控,不仅是调控需求方——炒房居民,而且还治理供给方——房地产商!继9月30日晚上北京、天津“半夜鸡叫”限购+限贷双管齐下之后,最近,郑州、成都、合肥、无锡也纷纷动手,出台或者加码了限购、限贷政策。

紧接着,3日傍晚,新闻不断的中国楼市再传一声霹雳:住建部公布了45家“各地查处的违规失信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

为什么整治他们呢?

根据住建部的说法,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发布虚假广告、恶意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房源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达到其抬高房价、牟取私利的目的。

左右开弓,双管齐下,雷霆霹雳!这次调控,堪称是史上最严、力度最大的一次房地产调控了!的确该调了,再不下重手调控房价,这楼市泡沫快成了王健林口中所说的“史上最大泡沫”了,危害太大!

这次,地方政府这么整齐划一地正步走,争先恐后地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既有他们主动作为的因素,或更有中央下决心,地方政府“被作为”的可能!

北京对房地产出手,具有极强的政策示范意义,即是一个政策标杆,更是一个信号弹。果不其然,楼市涨得暴烈的那几个城市,都纷纷出手遏制房价了,这说明决策层在给过热的楼市降温方面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其实今年6月份的时候,人民日报已经讲过:“房子是给人住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

1

挤泡沫成共识

可以说,今年房地产市场到了下半年,投资和投机需求成了主流,大量的炒房的资金在热点城市游弋,土地市场高烧不退。在这种情况下,任由市场疯狂下去,投资客在地王和资产荒的双重恐慌中高点抢房,房子在这种氛围下已经失去了真正的居住功能,而是成了资本玩家的传递游戏。

从抢房行为看,财富阶层和刚需们都缺乏安全感,这个不安全感来自很多地方: 比如对房价走势的没信心,调控每年都会出,房价却从未真正意义下跌过,都知道楼市有泡沫,都知道楼市可能会崩盘,可是害怕越往后拖延越买不起,所以房价越涨,买房的人越疯狂。

比如对未来收入增长没有信心,对资产保值没有信心,在负利率和通胀的裹挟下,不知道该如何保卫自己的资产不贬值,感觉钱马上就不值钱。

于是,房子似乎成了拯救不安全感的唯一渠道,似乎今天买了房子,明天就能暴涨百万,殊不知高位接盘侠的风险有多高。楼市泡沫像一个潜伏在身边的深水炸弹,不知道那一刻会爆炸会崩盘。

此次,政府出台最严调控政策,是政府提前打预防针,是对炸弹持有者们的提醒。预料资金将会出逃一波,剩下的就是刚需和真正的赌徒。

目前看,热点城市政策收紧力度升级,或限购限贷,或限房价地价,或加强监管,政策主要以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为重点,特别是购买人群受限及信贷收紧,短期将为当前过热楼市适当降温,也将成为更多城市控制房价的重要选择,预计四季度各线城市政策分化将更明显。

对去库存压力较大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应执行区别于热点城市的支持政策,通过合理信贷政策引导,让小地方楼市活跃起来,大城市冷静下来。

此外,一方面要警惕楼市对居民生活成本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稳增长,宏观经济转换增长动力尚需时日,还需要发挥房地产行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政府要把握好楼市调控政策的平衡点,既要防控风险,又要稳定楼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

泡沫风险

在美国持续收缩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不挤泡沫,继续全民买房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房地产本质上与股票无异,收益主要由租金和升值两部分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了账面利润,算来算去市盈率跟股票也差不多。

一线城市的地产颇似前两年的创业板,供应量小,股息率低,弹性大,风险也大。有交易价值,没有投资价值。如果按现在的价位追进去,随时可能赚钱,但是万一舞会突然结束,能不能保本就难说了。虽然还没有闻到焦糊味,但是9成熟肯定是有了。

如果政府坚决救房地产,唯有年复一年让货币贬值,最终所有社会资源被集中和绑定到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很难想象一个有长远追求的政府,会选择年复一年地贬值货币,让房价永远这样涨下去。

挤泡沫的时候,市场流动性肯定会趋紧,汇率也可能会一次性贬值给经济托底。对股市来说,肯定会造成短期下跌,但是这应该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对房价,最大可能是政府尽量将回调幅度控制在20%以内,比如通过各种办法让价格一直横在那里很多年,等着居民的收入赶上来;对于居民而言,房子够全家人用就行了,留着一两套出租也无伤大雅,但是别在这个时候高杠杆进去投机。

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最终勇敢地选择了去杠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从长期来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当中,人力资本的素质远远不止人均8000美元的水平。只要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中国的综合国力再上台阶是必然。

来源:读懂财经(ID:ceo187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