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也有学问:读历史、看数据、作投资

投资也有学问:读历史、看数据、作投资
2016年11月19日 16:55 新浪港股通

点击上方“新浪港股”关注我

新浪港股专栏作家:花生余

从数据、建模、分析到投资决策,我们总是说,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无论是象LTCM这样诺奖云集的Quantative HFs,还是像我这样的 Deep Fundamentalist,我们其实都在历史数据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点看起来荒唐,其实不然。因为,市场最终是人和人性的博弈场所。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A股的“收割韭菜”现象几乎是个必然。而我本人,也更愿意相信和花时间在跨越历史周期的数据,和基于此的现象分析上。

因此,我很钟爱《人类简史》的作者Harari这篇关于自由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讨论。这篇文章的分析角度和黄仁宇教授的《万历五十年》一样,采用“大历史观”的方法,从人类历史横纵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光里,探摸找到人类社会的变迁规律和传承脉搏。

这点很重要。因为,我相信万事万物都有其必然性。这点几乎是每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霍金等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头脑,在穷尽毕生寻找答案时,跨不过的哲学问题。

无论是广义相对论的大统一力场方程式,还是霍金关于黑洞视界的叙述,或者量子力学关于猫的存在观察,宇宙的无限大(无穷维空间)和无限小(量子态)的最终归宿是一样的(奇点)。或者说,世间万相后面的某个存在或者意志是统一的。

这些奥妙不可方言的大道,在我们老祖宗和各类典籍中均有解释。老子的《道德经》写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也就是说,如果有足够多,足够长的数据,那么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都是可以分析,并找到规律的。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让我又怕又爱的未来时。也是因此,我觉得,乐视生态所作的投资还不是“庞氏骗局”,而是“贾(解)释不清”。

夜深了,请允许我引用奥马哈的真股神Charlie Thomas Munger(我最敬仰的投资人,没有之一!)在南加大毕业典礼讲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著名哲学家、作家,兼职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

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我认为,除了历史之外,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地运用它们。”

这有些和我们的教育观念--“大道三千,择其一而从之;弱水三千,取一瓢而饮之”,看似相悖,但其实是广度与深度的问题。

回到投资上来,基于个学科知识要点的掌握,和对于海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其实是投资的根本。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多读书,读各类书本,特别是历史书。 因为,历史学家洞察史实,总结规律的能力,实在对投资分析大有益处。

好吧,就到这里,休息一下,欢迎讨论!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阅读原文报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