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传奇人生

励志!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传奇人生
2017年01月05日 18:55 新浪港股通

上月5日上午,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深港通正式通车。作为历史书写者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说,这就像是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李小加的第一个孩子是沪港通。他说,有了这两个孩子,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就真正开始了。凭借这两个孩子,作为港交所史上的第一位内地人总裁,他也为港交所写下了崭新的历史,也是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历史。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而40年前,他还只是中海油石油钻塔上的一个小工人。李小加曾在受访时,罕见地回顾和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和心得体会,今天,我们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您。

出国留学

揣40美元赴美到周薪1600美元

李小加祖籍东北,生于北京,很小就跟支边的父母去了甘肃,在漫漫黄沙中喝西北风长大。

从石油技术学校毕业后,李小加又到中国最早的海上采油钻塔当了4年的工人,喝了4年的海风。每天下班后,工友们抽烟喝酒,打牌侃大山,李小加不愿这样虚度时光,抱着一本字典一些书,努力背单词、学英语。

国家恢复高考后,李小加考入了厦门大学,专业就是英语。毕业后,他先是加入刚刚创刊的《Chinadaily》做了记者,1986年和妻子双双走出国门,进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继续深造,谋求发展。

当时,李小加踏上美国时只有40美元。为了挣钱,摆摊儿修车都干过,但他却不觉得辛苦。“一晚上就可以挣七八十美元,在国内哪见过那么多钱!”李小加说,他一直珍惜每一个机会。

在美国,李小加最初学的是新闻,拿到学位后,碰了很多钉子才得到一份小报的工作机会。每月20个工作日,一天8小时,一小时4美元,一月600美元多一点,不够养活自己的。

后来,李小加决定转行去学法律。向多所学校递出申请后,李小加得到了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在内多所大学的入学邀请。哥大教授不仅答应给他读哥大法学博士的全额奖学金,还给他每年1.5万美元的生活费。后来,当这位教授退休,李小加捐了一大笔钱,以教授的名义在哥大成立了爱德华教授终身基金。

在哥大法学院的一次模拟法庭上,李小加的辩护力压全场,并被担任模拟法官的校友特别看好,而这位校友不但是美国一所著名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同时也是美国律师协会主席。这位校友给了李小加一份工作,工资差不多是一周1600美元。

投行精英

牵头国企多项全球重大交易

哥大法学博士毕业后,李小加进入了华尔街最大的Davis Polk & Wardwell律师事务所,主要工作是证券及兼并与收购的法律服务。

进律所不久,李小加就接到一个有关中国的案子。中国财政部首次面向海外发行国债,Davis Polk & Wardwell则是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因为中国背景,李小加被派上了用场,让他作为中国财政部的代表律师,与主导此次发债的主承销商美林集团合作,协助完成这个项目。

李小加配合完成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项目,并在过程中被美林看上了。1994年,他进入美林,不久又被派回中国,推动美林的在华业务。

李小加在美林工作了9年,并从1999年开始出任美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总裁。其间,他牵头完成了中国移动、中海油、中国电信等多项具有突破性历史意义,也被全球资本市场瞩目的重大交易。

2003年春天,李小加从美林再次“转会”,加盟到了摩根大通,担任其中国区主席兼法人总裁。

此时,这个中海油的石油工人已是替中海油完成了几乎所有大型资本项目的一代投行精英,如帮助中海油收购了西班牙石油生产商Repsol在印度尼西亚资产,为中海油完成5亿美元的债券发行等等。

做强做大

服务中小企业做成投行巨头

于2001年1月由大通银行与J.P.摩根合并而成的摩根大通,被业内称为“小摩”,它是美国第二大综合金融服务机构。

摩根大通与中国的交往由来已久,然而到李小加上任时,其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却乏善可陈。李小加带着厚望上任,也以漂亮的答卷离开。

到2006年底,在当年度中国股票交易账簿管理人的排名榜上,摩根大通已超过被称为“大摩”的摩根士丹利,以及他的老东家美林证券,成为中国排名第三的投行新巨头。李小加任前,这个成绩是第11位。在大头几乎垄断市场的情况下,第11位的代名词是可以忽略不计。

亮眼的业绩,来自李小加与时俱进地为摩根大通带来的一系列创新与变革。“哑铃式战略”就是李小加任内有代表性的创新变革成果之一。该战略的核心是,让摩根大通发力快速崛起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市场——将尚未被外资大投行重视的中小型企业,和历来被外资大投行高度重视的超级大国企一起,作为公司同等重要的目标市场,也是“哑铃”的一端,齐头并进地发展。

也正是凭借这个战略,摩根大通才快速地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崛起。“超级国企的大项目,有巨大的业绩和收入,还是必须做。”李小加解释说,“可是,大国企独占市场的时代正在结束,民企正在迅速崛起,变幻中你特别需要想清楚,明天、后天以及未来的客户会是谁,并且抓紧行动,提早准备,这是我们制定‘哑铃式战略’的直接动因。”

除了策略上转变,李小加也在业务能力上转型。

用人策略

善用不会英语的“土”人才

为落实这些创新与转型,李小加任期内还大力转变摩根的人力结构,尤其是从关系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外籍员工居多向本土人才为主转变。“以前找来哪个领导的孩子,能搞定什么人,都会让你更有胜算,甚至起决定作用,但未来一定要越来越注重公司、团队能力,因为客户正从官员型企业家大规模向现代型企业家转变。现代企业家也非常注重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他不会拿自己的事业给你面子。”他解释。

李小加以擅用他人之长、能容他人之短著称。

他还喜欢用别人不看好的人,以及外人看来用得不可思议的人。

比如,在他当时的团队中,居然有好几位基本上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的“土”人才,这在其他“洋”机构是难得一见的。为什么用这些人呢?因为这些人都在特定领域具有独特专长。

这样的人才观,不但让被用的人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公司作了贡献,也对团队的稳定与协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用人眼光不一样,李小加看中的人往往是别人看不中的,所以被挖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擅于用个人能力不是特别全面和强大的人,建立在一起是条“龙”,分出去可能变成“虫”的团队,所以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对人的吸引力。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强,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中各成员的谦卑、进取之心也更易养成。“我要的团队,整体来说应该比谁都强,但如把他们劈开,可能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独立的强,甚至有极弱的一面。一个领导者,关键是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源,通过整合建立超越个体的力量,这对个体和团队都是双赢。”李小加说。

搭建桥梁

推动港交所与内地互联互通

李小加评价自己,相比智商而言,他的情商会更高一些。“IQ和EQ有对比,我可能EQ更强一些;数字和感觉对比,我可能感觉更强一些;从数字性训练和概念性训练来说,我可能概念性训练强一些。”

谈到事业的成功秘诀时,李小加强调,除了勤劳智慧,很重要的是,要让人喜欢你,以正能量示人;让人看到你就对你有信心,敢对你作指望;“每天都要欣欣向荣的,不能死气沉沉。”

李小加还是有名的长期关系信奉者,很多他的客户、朋友,都和他是“百年好合”。他不喜欢强势或者呼风唤雨这些说法,也从不把自己向那个方向培养。他追求平和、平淡、平静、平常心,在平常中建立真情、追求真知与真诚。

总是好人缘,这也是他跨度到港交所之后,很快进入角色,并与一般同事其乐融融的重要原因。

李小加2009年接受港交所邀请,2010年正式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也是港交所历史上第一位非香港本土人士和“内地掌门人”。

一直强调自己是“桥梁”的他,也因此再次在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香港与国际资本市场,乃至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成了更为重要的“桥梁”。

上任不到3个月,李小加就给了港交所两个发展新定位,其核心都指向,要将港交所建成一座沟通香港与内地,内地与国际的“资本之桥”。从那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推动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互联互通,也一直在为内地老百姓通过港交所这座桥,投资全球市场默默布局。(楚天金报综合《商界》、《中国商人》报道)

关注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