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钱的速度,你被骗了!

关于印钱的速度,你被骗了!
2017年09月18日 21:20 信托行业网

9月15日,央行公布了截至8末月的金融数据,其中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再创新低,竟然跌破了9%,只有8.9%!

对此,有分析认为:这意味央行仍然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M2同比增速跌破9%,则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末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这意味着资产价格,尤其房价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

这个结论正确吗?我的看法是:其实未必。

我此前常用M2观察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1.5倍魔咒”的现象。认为中国经济不转型,M2同比增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在GDP同比增速的1.5倍以下,否则就会闹钱荒。

201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是6.9%。如果我们把最近两个月的增速假定在6.8%,则上半年、7月、8月的“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分别是1.36、1.35、1.31。显然,“1.5倍魔咒”被打破了。

既然“1.5倍魔咒现象”被打破了,是不是说明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获得了成功?当然不是。虽然转型有成绩,但距离成功仍然很远。

“1.5倍魔咒”被打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M2指标逐步失效,或者说严重失真了。

这倒不是央行故意骗大家,而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社会在进步,新情况不断出现,比如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的出现和做大;

第二,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逃避央行的监管。

最近几个月,经济学界关于M2的问题也有很多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央行现有的广义货币M2统计口径,已经不能反映实际货币的衍生、创造情况。

比如银行理财、货币基金、P2P等,都带有“准货币”的性质,但都没有被统计进来。如果我们对比一下M2和社会融资额两个指标,就会发现反差巨大。

广义货币M2

社会融资额

余额

同比增速

余额

同比增速

8月

164.5

8.9%

169.4

13.1%

7月

162.9

9.2%

168.0

13.2%

6月

163.1

9.4%

166.9

12.8%

5月

160.1

9.6%

165.2

12.9%

4月

159.6

10.5%

164.2

12.8%

注:表格中数据单位为人民币万亿元。数据来源:央行官网。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M2同比增速在过去几个月里一步步下台阶。但是社会融资额这边,同比增速反而有反弹迹象,而且明显快过M2很多。

社会融资额的统计口径跟M2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里面没有包括对政府和居民家庭的融资。其实,最近两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和居民家庭贷款增长速度更快。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年来“社会融资额÷M2”的比值直线上升(表中紫色的线),从最低时60%到目前反超M2。如果央行公布“全口径融资额(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其规模应该达到了25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银行总资产)。

下面再让我们看一下银行业总资产的变动情况:

从上面银监会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业总资产到7月末已经达到236.7万亿,是M2或者社会融资余额的1.4倍左右。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去杠杆”下力气很多,银行业总资产的膨胀受到了严格控制。即便如此,其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了11.3%到11.4%的水平。8月的数据还没有看到,估计在11%左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虽然央行通过“减少逆回购余额”的方式,控制了M2的增速,也影响到了银行业总资产的膨胀速度。但社会融资额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了13.1%,银行业总资产膨胀速度仍然维持在11%左右,所以全社会货币总量的实际增速还是不慢的。

央行的监管正在追赶时代(比如清理ICO和控制虚拟货币),但核心统计指标仍然没有追赶上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

因此,不要轻言“现金为王,钱将越来越值钱”,也不要轻言楼市很危险。

要不要放水,这是个选择!

上周美欧日股市上涨,韩、印、港等新兴市场股市普遍反弹,黄金下跌,石油上涨,金属价格普跌,国内股跌债稳。

8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全部出炉,经济数据全面下滑,工业投资增速均创下新低,而通胀明显回升,PPI再度反弹至6%以上,而CPI也超预期回升至1.8%,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滞胀,不涨经济涨物价。

在过去的两年,通过大力去产能,我们减少了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的供给,推动了钢价、煤价等商品价格大涨,也大幅改善了这些上游行业的盈利。估算中国每年8亿吨粗钢产量,钢价每吨上涨2000块,33亿吨煤炭产量,煤价每吨上涨300块,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用钢成本增加了1万多亿,用煤成本也增加了1万亿。煤炭、钢铁、有色三大行业2016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3万亿,6.3万亿,5.4万亿,17年以来的收入增速分别为36%、23%、17%,粗略估算这三大行业17年的收入会分别增加0.83万亿、1.45万亿以及0.92万亿,合计达3.2万亿。问题是煤炭、钢铁、有色的涨价全部是下游行业的成本,下游行业如何买单?

17年上半年,GDP实际增速从去年的6.7%回升至6.9%,GDP名义增速从8%回升至11.4%,从需求看主要有如下几大贡献,一是出口增速从-7.7%升至8.5%,出口总规模14万亿人民币;二是地产投资增速从6.9%升至8.5%,地产投资的总规模10万亿人民币;三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从4.2%升至5.5%,制造业投资的总规模19万亿;四是基建投资增速从15.7%升至16.9%,基建投资总规模15万亿。而消费增速稳定在10.4%,对GDP的多增量贡献不大。

按照16年74万亿的GDP总量,推算17年上半年GDP年化新增8.4万亿,同比多增2.5万亿,其中出口贡献2.3万亿增量,地产、制造业和基建三大投资合计贡献0.6万亿增量,出口和投资的新增部分大致可以覆盖上游成本的上升。

但是按照7/8两月的数据,出口增速降至6.4%,地产投资增速降至6.3%,制造业投资增速降至2.1%,基建投资增速降至14.4%,按年化估算总需求比上半年减少了1.5万亿,这意味着下游需求已经承担不了上游涨价,需要自行消化上游涨价的成本。

从PPI和CPI的相互关系来看,目前PPI高达6.3%,而CPI仅为1.8%,PPI远高于CPI,代表的也是上游工业品价格大涨,而下游消费品价格涨不动。而过去20年的PPI均值为0.8%,CPI均值为2%,这意味着下游价格涨幅高于上游才是常态,上游行业的涨价必须在下游行业的承受范围之内。

因此,在供给收缩导致上游价格大涨之后,必须找到下游需求来承接,上半年的出口和投资增速回升提供了新增需求,而当前的核心问题也在于出口和投资的减速,这又与货币政策偏紧密切相关。

比如说17年出口增速的回升源于16年汇率贬值了7%,去年国内的低利率环境支撑人民币贬值。但今年以来国内利率持续高位,是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6%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即便欧美保持平稳复苏,未来中国出口增速也将显著承压,要想刺激出口、让人民币重新贬值,需要降低国内的高利率。

再比如说16年以来的这一轮地产销售井喷大周期,推动了地产投资的缓慢回升,背后是房贷利率处于历史最低位。但是现在全国首套房贷利率已经突破5%,7/8两月的地产销售增速几乎归零,加上对消费贷的严查,金九银十的地产销售跳水已经铁板钉钉,要扭转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颓势,也需要调低利率。

而基建投资上半年的回升来自于财政支出提前,在赤字率不变的情况下,下半年的财政支出需要还债,而如果想新增财政刺激,在各种政府举债被严格规范的背景下,只能寄希望政府购买的PPP模式发力,但16年PPP激增的原因在于利率超低,因此低回报的PPP项目也有大量需求。但在目前金融市场4.5%左右的资金成本下,5-6%的PPP项目几乎无利可图,要刺激PPP也要降低利率。

最后从CPI和PPI的关系来看,如果未来希望CPI上行,保住PPI大涨的成果,历史经验表明必须放松货币,推动广义货币M2增速上行,货币增速不上升就难以见到CPI的显著回升。

所以,我们发现未来的货币政策又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如果不再度放水,那么上游的大幅涨价将面临无人接盘的困境。而上周地产股大涨,债市也蠢蠢欲动,部分原因应该是市场又开始憧憬新一轮货币放松,而这确实是过往习惯性的选择。

但是,这一次会不会不一样呢?

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作为主要任务,把控制货币总量作为主要手段。而在刚刚过去的金融街论坛,一行三会均表明了严监管态度,央行提到要降低金融杠杆,维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与之相应,8月的M2增速降至8.9%,这是中国公布广义货币M2以来的新低,这也是过去20年的新低!

过去的一个季度,中国股市短期回升,无数人憧憬新周期的开始,但是对新周期的内容却是闪烁其词,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启动,其实指的是制造业投资回升,还有说法是靠三四线启动新一轮城市化,再度推升地产投资。问题是无论制造业投资、还是地产投资,都是老故事,而且恰恰是制造业和地产投资过度,产生了产能过剩和地产库存过高的问题。如果又把它们搞起来,那过去两年的去产能和去库存岂不是白搞了,如果未来中国经济还是靠它们驱动,那是新周期还是老周期?

我们觉得要想有新周期,其实做到一点就够了,就是咬紧牙关不放水。

如果重新放水,再度刺激房价上涨,认真干活的比不过借钱投机的,激发大家把聪明才智放到投机上,地产泡沫只会越来越大。但如果我们不再放水,抑制地产泡沫,房价不涨了,那大家也就没法投机了,只能靠努力工作赚钱,寻找真正创造价值的方向,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勤奋,新经济和新周期自然也就出来了!

货币放不放水,是一种选择!我们觉得,这次应该不一样!

来源:刘晓博(liuxb929)、姜超宏观债券研究(jiangchao884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