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再出新政,0坏账将成历史,这样的平台要小心了

网贷再出新政,0坏账将成历史,这样的平台要小心了
2017年08月26日 21:00 亿欧

接下来还会有一批不合格企业露出底牌,继而退出。留下最优质的部分,方能让整个行业正向发展。

文/何仁义 亿欧专栏作者

2017年8月25日,银监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

《信息披露指引》的出台,标志着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网贷行业规则,有效防范网贷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快行业合规进程,实现网贷机构优胜劣汰,真正做到监管有法可依、行业有章可循。

换言之,银监会在2016年8月24日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一周年后,最宏观与顶层的政策设计已经完毕。下一个重量级的网贷行业政策,出台的时间可能要被推迟一段时间。

行业政策是网贷市场的延续。但按照目前的网贷行业乱象来看,监管部门的全程陪跑是不能缺位的。而一年之内就搭建完“1+3”的制度框架,更是足见监管部门对干预市场屡禁不止的乱象的迫切。尽管近两年声势浩大的“骗贷”和“跑路”现象已被大体遏制,可一旦监管放松,难免会有投机者见缝插针,各种搞乱网贷行业的不法行径死灰复燃,这对市场造成的反弹之巨大,细思极恐。

在此,亿欧也为银监会的果断动作点赞。那么,就监管再论行业,读政策再看市场,观现状再判趋势,网贷行业经此一遭,后面到底该怎么走?网贷企业面对监管如此明确的监管细则要求,该如何调整以主动适应?广大用户又能嗅到什么样的气味,为明天的理财规划谋篇布局?下面,我们一一来表。

一、行业怎么走

通过梳理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框架设计,不难发现,监管的逻辑是先在大方向上画出红线,明确网贷行业要在风险把控、资金存管和备案登记等方面做出要求。为网贷企业画出经营禁区,指出其“不可为”之处。待行业闻风而动,监管部门密集出手,行业有所净化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出行业内部更细分的业务要求。即为从备案登记到资金存管,再到信息披露。前两者早已被业内分析人士详尽剖析,不再过多赘述。就本次推出的《信息披露指引》来看,若将监管层对行业的整治比作战地行军,《指引》出台可算作为直捣黄龙。

因为,网贷行业的本质是金融活动的线上形态。虽然受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影响,行业利率较高,对热钱多渠道少并且不看重低收益理财方式的投资者而言是个福音,对于有着强烈融资需求但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用户而言更是一大利好。

但网贷平台本身由于缺乏实体经济作为后盾,也就自带天然的高杠杆属性。网贷企业本身更强烈的融资刚需,站在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必然多方筹资,或者形成一个倒卖资产的链条。在8.24《新规》之前,更是爆出有银行利用通道交易将资金输送给网贷平台。也就是说,一旦资金链条中某一环节为网贷平台所占据,整体的风险系数将大大增加。若是出现网贷平台卷钱跑路等突发性事件,系统性金融风险极有可能在社会中蔓延。

因此,在监管部门给网贷平台上了“资金交由银行存管、不准碰资金池”这一紧箍咒后,无法实现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只能选择转型或退场。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监管一周年内,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良性退出的停业及转型平台有657家,恶性退出的问题平台225家,借款余额超过千万元的有47家。

而此次《信息披露指引》的出台,无疑又是重磅炸弹。

首先,《指引》规定了最全面的网贷平台信息披露范围,社会各界可按照《指引》规定要求平台方出具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和经营历史等诸多参考标准。这使得各个平台的潜在风险暴露在市场的阳光下,给投资人提供了最具价值的衡量维度。用开鑫贷周治翰的话说,“是网贷行业的信息披露的一次升级,将最大程度上提高网贷行业的透明度。”

其次,对于深耕主营业务,依靠数据完善风控和具备雄厚资本实力的平台而言是重大利好,全行业信息披露的推行无异于免费的价值背书。而不断粉饰财务表现、风险控制体系不到位并且存量资金不具备流动性的平台,只能被淘汰。最鲜明的一点是,《信披指引》对网贷平台的备案信息、组织信息、审核信息、借款信息、交易信息等9大指标都作出了强制性的披露规定,今后网贷行业的信披管理也将实现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正如果树财富CEO吴复申所言:“零逾期、零坏账”的风光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最后,《信息披露指引》的出台也能为行业风气带来较大改观。众所周知,金融行业风险厌恶程度最深。那么在行业内部,隐瞒风险、数据造假和信息不公开等丑态屡见不鲜。当然这在网贷行业初始阶段更是被无限放大。当所有平台的经营信息都被强制公示之后,自行造假也就失去其必要性和意义了。对此,中再融合伙人兼副总裁侯君表示:规范平台发展,净化网贷行业环境。

所以,筛下来的企业会主动披露信息,将要退场的企业可能会捂住信息,切割风险之后再消失。

二、平台怎么办

当信息公开成为行业的标配,企业竞争的维度将更多的集中在平台的风控力度、资方实力、科技水准和经营历史上。也就是说,网贷平台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手艺让行业打分。因为越是高度透明的市场体系,竞争也就愈发公平。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网贷企业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将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用户的知情权得以保障,必然会对本身资金的流向和借款人的资信情况透明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网贷平台大部分属于互联网公司,成立时间晚,经营时间短,在企业制度和规范建设,尤其是财务运行表现上可能稍逊传统企业一筹。在风险行业整体风险程度被降低的情况下,企业要注意自身经营信息与市场获取之间的不对称,最大程度上弱化误判。

同时,此次银监会要求网贷平台披露逾期90天以上网贷借款的金额和笔数,说明监管部门对网贷与银行信贷具有相同的风险认定标准。在嘉石榴CEO楼晓岸看来,逾期统计口径与银行相同,意味着监管部门开始强化投资人风险自担的要求。联系到前段时间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等行业大事,可以窥见未来网贷行业自身的风险承担压力将会减轻。

最后,回归到本源,网贷行业将会走向高度集中,巨头密集的新态势。于是,更多的比拼将集中在网贷平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角逐。

三、用户怎么投

行业不断被规范整合的大背景下,网贷整体的风险值降低。最重要的是,用户在选择平台投资标的的试错成本在不断被降低。用户当然偏向于选择更高收益水平的平台,那么在此情况下,部分新生的网贷平台如果在风控数据化、模式创新度和资金来源稳定性等维度上做到行业领先,可以放手去投。

但是,从短期来看,由于本轮政策又将掀起一波平台退出浪潮,留下的优质企业密度自然水涨船高。因此,更多的投资人会将资金交由头部平台进行打理。这就和行业内的“二八法则”相得益彰,共同被业界视作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信息披露也具有一定难度,比如借款人披露中,要求公布借款人负债情况、截至借款前6个月内借款人征信报告中的逾期情况、借款人在其他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情况,以及关联关系借款余额等信息均需要征信系统、平台间信息沟通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且,由于新规对平台披露要求提高,投资人数据安全可能有所影响。在选择平台时,投资人需要结合平台以往资信状况,考虑自身数据安全。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