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创业如何挖人?这有一份3000字的指南

新零售创业如何挖人?这有一份3000字的指南
2017年09月29日 19:15 亿欧

在大方向受到阿里、京东等巨头热捧,且资本也看好的情况下,最困扰新零售公司的问题就成了:如何找人?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个方面:要找什么样的人?去哪找?本文给出了一个指南。

文/黄渊普 亿欧公司创始人

“新零售”,再一次引爆了投资创业圈。无论是互联网起家的新零售创业者,还是由传统领域转型做新零售的玩家,近半年以来受到了资本的格外关注。

亿欧网初步统计,目前包括无人值守货架(如猩便利、果小美)、无人便利店(如缤果盒子、EasyGo)、新型便利店(如简24、小麦铺)、消费升级零售业态(盒马鲜生、掌鱼生鲜)、智能零售终端(友宝、CityBox)、新零售服务商(Face++、商派)在内的“新零售”玩家,总共获得的融资笔数已经过百笔,参与新零售投资的VC机构将近50家,资金总额突破了10亿美金。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快速增大。

“找钱、找人、定方向”是所有创业者的最核心工作。所以,在大方向受到阿里、京东等巨头热捧,且资本也看好的情况下,最困扰新零售公司的问题就成了:如何找人?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个方面:要找什么样的人?去哪找?

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谈一个老套但并不容易的话题:如何理解新零售。目前,行业内对“新零售”的概念探讨很多,各方很难达成一致;而打着“新零售”标签的公司,大多数只是单纯追一下资本风口,并不考虑背后的逻辑。

对于各种新零售的定义,我们暂时不去评论优劣,但可以找到共性的地方是: 1)用户中心;2)技术/数据驱动;3)供应链把控力。在这几个基础上,具体到新零售要求的能力方面,还需要有地推能力、品牌能力、资本能力等。

所以,要评判一家新零售公司的人才实力,除了创始人或CEO外,需要看是否有合适的技术/产品/数据负责人,商务和销售负责人、仓储物流及供应链负责人、品牌和市场负责人、战略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等。实际上,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很泛的概括;如果具体到新零售的细分领域,如实体便利店,还需要专业的选址负责人;如一些新型便利店,在规划嫁接人工智能,这样的人才要求更高,本文仅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找人”。

合适的技术/产品/数据负责人?

这是大多数传统起家的新零售公司的短板,也是被绝大部分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所忽视的能力。新零售的“新”首先表现在技术和数据驱动,也只有借助技术和数据,才能真正做到“用户中心”。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在这方面完全能力缺失,大体可以判断这家公司走不到B轮。

以无人值守货架为例,管理10个货架很容易,但如果实现和管理1000个货架的“千人千面”和“上新”,背后至少要有三套系统:用户分析管理系统,物流配送调度系统、仓储商品分拣系统。市场上可能有现成可用的技术和产品,但如果不沉淀技术和产品能力,未来发展将步步受制于人。

如果要找产品/数据/技术的负责人,最好满足懂“C端用户+新技术+线下”,从中等规模以上的电商或O2O公司寻找比较合适。这类公司,接触过规模较多的用户,具有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产品思维,同时对线下有一定了解。做B端传统软件的、移动互联网之前的、纯互联网的,都不太合适。相对而言,有过在类似在美团点评、滴滴、饿了么、去哪儿、摩拜等公司经验的人会比较合适。

合适的商务和销售负责人?

和O2O公司有点类似的是,绝大多数和线下结合的领域都要有强大的地推能力,新零售也不例外。在“人、货、场”这三个方面,合适的“场”至关重要。传统零售各业态里面,便利店业态近年来发展得最好,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在物理距离上离消费者更近”,这样就在“多快好省”里面解决了“快”,也就是便捷性。

新零售相比传统零售,除了用技术解决虚拟空间的“近”(更了解消费者)之外,物理意义上的近也很重要。目前,新零售领域的无人或有人便利店,尤其是无人值守货架,它的核心优势之一是物理距离和消费者更近:公司的办公室,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场”。

要快速铺“场”并不容易,具有地推能力的商务或销售负责人不可或缺;新零售依然是零售,要规模致胜,创始人或CEO个人有一些人脉圈子解决不了规模化的问题。在这方面,在阿里、美团点评、58赶集、携程、分众等公司工作过的人会比较合适。实际上,目前新零售领域的创业公司,目前阿里和美团点评出身的人占据了优势。

合适的仓储物流供应链负责人?

仓储物流供应链,这一块实际上包括一个很长的链条,由很多岗位构成,对于纯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来说,这一块是短板。以往网络零售的发展经验显示,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大多营销获客能力强,但如果线下的仓储物流供应链能力弱,往往也不会有大前途(如聚美优品、当当网)。所以,可以这么说,新零售的线下门槛大于线上门槛,后端供应链门槛大于前端用户获取门槛。

很多新零售公司背后的逻辑是“技术驱动供应链”或“数据驱动供应链”或“视觉驱动供应链”,无论驱动力是什么,但都表明供应链至关重要。如果说技术上要求新、经验不管用,那么供应链这方面还是要靠经验和沉淀。这样的人才,从传统消费品类别的零售企业,或快消类电商公司里面找更合适,比如有永辉、物美、华润、711、1号店、我买网等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比较合适。

合适的市场和品牌负责人?

前面谈到,任何公司(创始人/CEO)的核心工作或需求围绕“找钱、找人、定方向”展开。“找钱”实际上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找VC融资;二是拓展商务合作。“找人”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吸纳人才;二是内部人才培养。定方向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制定战略;二是对内对外传达战略方向。三个核心工作,是扣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三个环。

实际上,做市场和品牌,要做的正是帮助公司(创始人/CEO)去更好达成上述的三大核心工作。可以说,绝大多数公司的市场和品牌负责人,理解不了公司创始人/CEO的三大核心工作,所以经常摸不着方向:很多传统企业的市场和品牌负责人一上来就找一堆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做一波宣传,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市场和品牌负责人一上来就找一批自媒体刷刷阅读量。

具体到新零售领域,资本之所以看好,无外乎是看好新零售项目会比传统零售能更好地抓住消费者需求,以实现更快扩张及规模化。要“更快”,需要嫁接资本,有更好的人才储备,有低成本快速获客能力。如果说地推是陆军,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迈;品牌宣传就是空军,做得好,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公司说自己“低调”,无外乎是缺少品牌能力,大多数公司的创始人/CEO在这一块都不强。新零售公司在市场和品牌方面也要“新”,选合适的市场和品牌负责人,来源可以非常广,但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公关人,除了要求要理解“找钱、找人、定方向”三大核心工作外,还得要求懂“新内容、新方式、新渠道”。

合适的战略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里面,创始人/CEO往往在战略和资本层面的能力是最强的。尽管如此,有时候很多创始人忙于低头做事,也会忽略抬头看路。“天时、地利、人和”里面,判断“天时”(大势)尤其重要。所以,当一家公司到达一定体量后,最好配置相关的战略负责人。

行业内对公司发展采取“先规模、后优化”还是“先优化,后规模”有较多争论,但以往的历史经验(团购、外卖、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领域)表明,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市场,取得大成绩的玩家一般都是“先规模、后优化”,而这种打法必须配置强大的融资能力。

至于融资负责人,一般公司由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担任,也有一些大一些的公司,有CFO(首席财务官)专门负责对接融资。新零售公司,要想最终跑出来,融资能力至关重要。对那些有足够野心的新零售创业者来说,补齐战略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也未尝不可。

综上可以看出,新零售的门槛非常高,并不适合普通创业者进入。目前,新零售领域的创业仍然处在早期快速发展阶段,人才抢夺将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现阶段,新零售公司对外做市场及品牌活动,除了满足“找钱”需求外,也要注意实现“找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