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为什么王健林会632亿打包卖了酒店?

终于知道为什么王健林会632亿打包卖了酒店?
2017年07月11日 22:20 青岛财富圈

万达和融创中国的一则公告震惊了资本市场...

今天上午,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公告,万达拟以632亿元向融创转让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

有意思的是,去年7月3日凌晨,因为入住信息被泄露,王思聪在微博上痛骂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今天,万达商业和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称,为了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产业优势,经友好协商,双方于2017年7月10日签订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76个酒店转让协议,融创中国将以总价达631.7亿元收购上述项目。公告称,双方同意在7月31日前签订详细协议,并尽快完成付款、资产及股权交割。此外,除了上述收购,双方还将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战略合作。

受此消息影响,今天在港股市场上仅存的“万达系”股票万达酒店发展股价直线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55%,截至上午收盘,万达酒店发展报1.13港元,涨94.83%,市值飙升27亿至53.08亿港元。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转让项目能大幅降低万达商业的负债,并进一步实现轻资产化运营。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则透露,交易涉及资金完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账上还有900多亿元现金。

万达商业已从港股退市,融创中国又临时停牌,作为港股市场上仅存的“万达系”股票,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成了这则消息的最大受益者,其股价一度大涨近150%。

有意思的是,去年7月3日凌晨,因为入住信息被泄露,王思聪在微博上痛骂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这说明市场给万达卖文旅项目一个非常积极的反馈。但是为什么把东西卖了大家觉得好呢?

而且如果大家看一下,这次出售万达文旅项目,竟然是以注册资本的价格卖的,地板价啊!

我记得王健林老板在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会议上讲过这样一句话:

“万达旅游产业我们已定下目标,2020年收入超过1000亿,旅游人次超2亿,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靠什么实现目标?万达正在全国打造大型旅游目的地,已经开业三个大型文旅项目,除武汉外,其它两个都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交通还有点困难。但今年开始,我们就要在发达城市、交通干线沿线开业大型文旅项目,旅游人次将大幅增长。有这么多大型旅游目的地,万达旅游2020年一定要坚决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

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又再次强调:

“文化旅游全球品牌只有美国三家,万达要努力要成为第四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全球性的文化旅游品牌。若干年后,我们还要争取后来居上。到2025年全球开业25个“万达城”,其中海外开业5个“万达城”。只有首先从规模上做到了全球第一,才有可能通过慢慢地积累,提升到品牌领先,甚至说品牌第一。上来就要做品牌第一,怎么做?先得把规模做上去。有些人不相信中国文化企业能够对抗美国企业,很多人是崇洋媚外的,觉得好像除了美国人行,中国人肯定不行。那万达就用实践、用时间来证明我们是可以的,而且做到后来居上。清初诗人赵翼曾经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是古代,现在说各领风骚十几年,甚至各领风骚三五年,赵翼的意思是说新的事物一定取代旧的事物,就看万达能不能成为这个新事物。”

这一卖,离世界第一直接少了几百个小目标。

这么大的集团,转弯还这么快,不愧是老司机开船,不得不服。

文旅产业一直是万达发展的重点,为此,王健林还曾经说过,要让上海迪士尼在二十年之内赚不到钱。结果迪斯尼现在人满为患,拿钱拿到手发软,已经宣布盈利,万达却“撤退”了。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据说这次出售后,不仅万达商业资产负债表减轻了,欠的银行贷款也基本上都能还完,整个商业模式在变轻。

别说文旅了,就是万达广场的生意,老王都决定以后自己不出钱了。别人出钱出地,万达出策划招商,盖好后租金七三开。“空手道”,靠品牌就能赚钱,已经到了商业的最高境界。

一个不花钱的公司,你说,是不是最吼的!再也不用找银行贷款啦!

也就是说,王健林的整体策略就是:去杠杆。往轻资产靠拢。

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市场看好的理由,也是今天万达商业暴涨的理由啊!

而反过来看,融创又是在干什么呢?不停买买买。现在问题来了,市值不到600亿的融创中国,据说,收购绿城、收购乐视、收购万达文旅,每个项目几百亿,这么多钱哪儿来的。更何况老孙说跟万达六百亿的交易资金全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一个如此激进的白衣骑士,拿着自己的钱到处帮人解套,让人不得不想,这个白衣骑士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做好事吗?

当然不是了,这正是孙宏斌的策略:加杠杆。人家账上2500亿流动资产,拿着怕贬值啊!连乐视都买了,注册资本价格买万达城,不是捡便宜吗?

但是市场恐怕不会这么看,你加杠杆,是不是太冒险了?于是乎,融创中国停牌了,真要不停牌,跌下来是很有可能的。

这一笔交易,反应了两个地产行业大佬对于宏观判断的截然不同。一个拼命做大资产负债表(孙),一个拼命降杠杆(王)。

都是精明的商人,也许都是对的。

微博上点评说两个人必有一个错的,搞不好是自己错了。大佬双赢,吊丝负债买单,这是商业故事永远的套路。

来源:向小田、经济参考报(ID:jjckb-wx)、央视财经(ID:cctvyscj) 综合财新网、中国证券报等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