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钞失效?印度赶超中国经济需要127年!

废钞失效?印度赶超中国经济需要127年!
2017年08月08日 17:34 巨丰投顾

这里是《财经观察家》,我是许利平。今天我们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印度发起颠覆式类型的改革,是否能成就大国雄心呢?实际上印度的面积在整个亚洲地区是仅次于中国的,大概300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面积在我们周边国家中,是仅次于中国的陆地面积,第二大的这么一个国家。印度这个国家,它的文化是非常的多元的,它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这么一个国家。除此以外,它还有一亿多的穆斯林,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宗教信徒,比如说锡克教等等。所以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这么一个国家。

前几年我自己亲自去过印度,确确实实的能体会到印度这个社会是一个非常包容多元的社会。印度人自称生活在梵天的世界,所以他把人的这种凡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印度人非常讲究这种人与自然、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印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特征,就是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人是分成不同的等级的。那么最近我们看到,印度刚举行完总统选举,那么在种姓制度最低端的贱民中居然会产生一个总统,这就体现了印度社会的一个激烈的社会变化。所以我个人认为:印度是一个将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这么一个社会,并且各个地方存在的这种差异性是非常之大的。

【新闻背景】

从1月7号起,印度正式实行新的商品和服务税制度。这是印度自独立以来最大的税改措施。印度政府的GST税改计划,是指通过统一的国家销售税来取代混乱的地方税。该政策是由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经济改革的核心部分。他在2014年当选印度总理时曾承诺,将实现印度经济现代化。有经济学家认为:若此举成功推广,将是印度独立以来首次创造出真正的国家商品市场,并且可能以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推动国家经济增长。BBC认为,印度实行新税制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在新税制完全实施后,经济增长将会得到提升。2016年11月,印度宣布废除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大额钞票流通,以打击贪污、洗黑钱以及假币。随后,印度试图改变民间私藏黄金的传统,将黄金纳入银行系统。

印度的地下经济应该来说是非常的发达的,那么实际上这个地下经济严重地影响了印度自身的发展。有的人甚至说,印度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地区,因为每个地方体现了每个地方的特色,没有凝聚成一个合力来增强印度自身的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要想崛起、印度要想发展,那么必须要进行改革。

莫迪政府上台以后,可以说雄心满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推出了一个废钞令。废钞令应该说对印度的经济冲击是非常之大的。它停止了印度的主要的货币,1000卢布的流通,要换成新的货币。这样的话可以说,对印度的零售业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同时通过废钞令,实际上让印度的这些地下经济能够浮出水面来,让印度的经济应该走入一个正常的一个轨道。另外一个是废金令。因为我们知道,印度这个国家的黄金的使用量,或者说它的消费量,在全世界是居于前列。比如说,印度人的结婚,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跟黄金有关系的。很多人,很多的家庭,以储藏黄金作为一个财富的象征。所以,黄金应该来说在印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那么废金令,也就是说让这种实物的黄金,慢慢要变成在市场上来进行登记或者说流通。要让这个黄金更多的金融化,这个对印度的这种传统的财富观念,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那么最后一个,第三道的改革就是这种税务改革,就是要统一全国的税制。因为各个邦有各个邦的一个税务系统,实际上每个邦的税务系统差异性是很明显的。所以你到了印度,比如说进行这种物流或运输,你似乎在印度感觉到是在国中之国了,每个邦之间这个税务系统不一样。那么这种严重地影响了物流,影响了印度自身的发展。所以莫迪政府在今年7月份推出了这种税务的改革法案,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那么,这三道的法令实施到底效果如何?能否成功呢?我想,在目前为止做这个判断还为时尚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也就是说莫迪这种激进式的或者说颠覆性的一个改革,从目前来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印度这个社会需要这种颠覆性的改革,因为人们大都是沉浸在这种传统的思维的模式中,需要这种比较疾风骤雨的改革,给普通的印度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使他们感觉到要把传统和现代的生活要融入一体,否则的话,印度就会被全球化所淘汰。

我想这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一点,因为印度人的传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各个邦有它自身的利益,那么推行的税制的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想还需要中央政府和各个邦的政府来进行密切的配合,所以它涉及到这种地方的官僚体系、中央的官僚体系等等一些政治上的乃至行政上的一些改革,才能够最后使莫迪的这个改革取得成功,否则的话有可能会半途而废。

【新闻背景】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国,不过印度政府正准备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据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在莫迪政府发起的印度制造计划中,手机成为表现最好的制造业。从2014年9月以来,印度已经有40座手机工厂投产,这些工厂每月可以生产2000万部手机。原来以中国为主要制造基地的电子代工企业,已纷纷进入了印度。比如纬创资通、伟创力、富士康集团等。2014年当选印度总理的纳伦德拉·莫迪曾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莫迪通过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让该邦的经济增长率跃居印度首位。《时代周刊》评论说,纳伦德拉·莫迪是一位坚定的实干家领袖,他的发展道路将令印度繁荣。使之与中国不相伯仲。但莫迪的民族主义和独断专行的强人风格也招来了许多不满。

在某种程度上说,莫迪的这种改革受到了中国的启发,因为在以前,像印度这么一个巨型的国家,有12亿人口的这么一个国家,经济如何来实现高速的增长?可以说没有任何的自信心。但是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向印度执政者表明,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也可以实现高速的经济增长。那么它的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要进行改革。所以莫迪我个人觉得他可能受到了中国这种改革的经验的启发。那么印度和中国,我想它的经济结构可能某些方面不一样。因为中国的这种经济的动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投资,另外一个来自于我们的出口。那么这是两大动力。印度的经济结构,我个人从各种的这种统计资料,可以发现,它更多的是靠国内消费作为一个主要的驱动力。外需是对它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不如国内的消费。所以,这是二者的结构上一个差异,那么这个差异就是刚才我说的,比如说基础设施,是它最重要的一个软肋。另外一个,印度人的观念我觉得跟中国有很大的一个差异,是印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阻碍。

那么我们看看印度和中国的人均GDP、或者是GDP总量的一个比较。我们看到,2016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1.4万亿美元。

那么印度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数字呢?大概是2.5万亿美元。中国和印度1980年以来实际GDP的增长的历史,应该来说,如果中国以6.3%的速度持续保持增长,从现在算起,印度也可能需要127年的时间才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方面开始超过中国。

那么可以说虽然印度从应该来说从2014年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出现高速的增长,那么这个增长超过7%但是因为它的经济总量跟中国又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按照即使印度那么2016年它的经济增长率在新兴经济体里面可能是最高的达到7.3%以上,但是即使它保持这个速度中国退一万步说我们保持5%的速度,那么印度有印度的学者说那么可能2075年的时候印度才有可能它的GDP的总量跟中国才能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和印度的这个GDP,或者说综合的这种经济的实力相比,不能简单地用这个经济增长率谁快谁慢,来简单的进行比较。

有人说了,印度和其他的新兴经济体一样,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年轻人的人口占人口的总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些人口,它的年轻人口的素质到底怎么样呢?它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根据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统计,说印度的文盲居然有2亿8000万,占总人口的将近三分之一;中国的文盲大概是5400万,占总人口的4%。所以这个相比,就是两国的人口数字,应该来说存在非常巨大的一个落差。

那么未来,莫迪实施的这种改革的大框架,中印之间如何来进行一个合作?我想双方应该来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刚才说了,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有我们的这种技术,又有我们的资金。另外一个,有我们的这种经验。那么这个是符合印度目前来说它改革所需要的。我们知道,印度的高速公路只有几百公里,迫切需要修高速公路。另外印度的铁路,虽然它引进了日本的新干线,需要日本去兴建,但另外一条铁路也需要中国来帮助它兴建。那么这个基础设施,我想双方在这个方面的合作的空间,应该是非常的巨大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智能手机,双方的合作应该来说有无限广阔的一个前景。因为现在世界上,我们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居全球领先的地位。现在我们看到,华为还有小米手机,还有酷派等等吧,在印度卖的是非常红火的。

那么这一块,可以把中国的一些手机工厂转移到印度。一方面可以跟印度来创造就业,另外一个方面也使更多的产品能够销售到印度。我想这是双赢的一个结果,所以中印两国我觉得还有其他的一些合作空间。有人说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一个制造、一个办公室,双方之间可以来进行一些互补。特别是印度的IT行业,应该来说在全世界是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中印双方在这个方面可以展开一个合作。

(来源:巨丰财经综合一股清泉《财经观察家》)

智能高胜率技术,锁定黄金战机,金牌投顾团队坐阵,关注聚股票微信(jugupiao)捕捉爆发真龙头!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