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泡沫风险尚存 “严厉”调控后地产股必有超跌反弹

楼市泡沫风险尚存 “严厉”调控后地产股必有超跌反弹
2016年10月05日 11:32 巨丰投顾

监管5天连发14道金牌

自9月30日起,监管动作频频!短短5天内,连续14道金牌纷至沓来,一道比一道紧迫,一道比一道严厉!有的城市甚至连出两政策!

第一道、北京:最严限贷!二套房为非普通自住房首付至少七成;

第二道、天津:限购+限贷,双管齐下;

第三道、苏州: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价格监管;

第四道、成都:分区域限购,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

第五道、郑州:拥有两套房者限购180平米以下住房;

第六道、无锡:暂停对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外地户籍家庭出售新房;

第七道、济南:户籍家庭有三套住房的,暂不得再购房;

第八道、合肥:市区两套及以上住房者暂停购买;

第九道、武汉:实施投资性限购;

第十道、郑州:楼市限购后再限贷,二套房首付40%,首套房30%;

第十一道、苏州:二套及以上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性住房贷款;

第十二道、深圳:本市户籍限购1套,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

第十三道、广州:2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

第十四道、佛山:商品房未经许可不得预售。

楼市泡沫风险尚存 怎样化解楼市风险?

权威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分化态势,政府应适当增加土地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对房地产调控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受实体经济利润率下滑、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因素影响,近期一些投机投资性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应对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加大监管,防控楼市风险和泡沫。

安邦咨询则认为抑制国内房地产泡沫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单是投资者疯狂购房推高房价,其宏观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带来了资本过剩,而资本过剩将会轻松推升资产价格,形成普遍的泡沫。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必须采取系统的抑制措施,一要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减少市场流动性在“脱实就虚”的环境中追逐资产;二要加快农村土地入市改革,增加更多有效土地供给,同时要与城镇化相匹配;三要拿出改革的魄力,加快引入房产税和房屋空臵税等相关税法。如果只在地方政府“限贷限购”之类的政策上打转,将很难消除楼市过热的局面,并会加重楼市泡沫自行破裂的风险,威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股市怎么办?历次“严厉”调控后地产股必有超跌反弹

自2009年12月份启动以来,政策已经历4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7日的“国十一条”、4月17日的“国十条”、9月29日的“9.29新政”、2011年1月26日的“新国八条”。新国五条对楼市和股市的影响更多是震慑作用。从历次调控后A股的表现来看,政策出台首月地产板块都较为弱势,如果政府不继续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可在地产板块调整充分后再考虑重新介入。

2013年3月1日盘后,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作为对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五项政策措施(下称“国五条”)的进一步细化,规定提高部分城市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出售自有住房征20%所得税。

受新政影响,3月4日股市暴跌,其中地产股纷纷跌停,房地产股龙头万科A、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和招商地产市值一日蒸发金额分别达115.95亿元、89.94亿元、31.75亿元、19.3亿元,4股累计蒸发市值256.94亿元。然而随着北京、上海、重庆、合肥、大连、厦门、济南、天津、深圳等城市国五条实施细则3月末先后落地,4月1日地产板块超跌反弹,领涨两市,地产龙头股万科A涨近3%,保利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涨逾3%。数据显示,地产股在3月跌近10%;4月-9月逐步出现超跌反弹,涨幅接近7%。

2011年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27日沪指低开,两市行业板块全线受挫,地产跌幅居首,300地产指数一度暴跌5%,而后,沪指逐渐企稳回升,收高40点,唯独地产板块下跌。截止收盘,板块整体跌幅0.95%,30只个股上涨,七成个股下跌,金地集团、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均下跌。数据显示,地产股在1月超跌反弹涨超4%;1月-4月涨超9%。

炒房资金悄然转向股市 逢机埋伏哪些股

近期有私募人士在微信圈表示,在其近期发行的私募产品中,有不少认购者是从楼市撤下来的投资者,这些从楼市撤出来的资金已经开始有步骤的布局A股了。另有私募人士也表示,随着资产荒的持续,此时的股市比楼市更安全,显然已经通过炒房获利的大佬们也必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把目光悄然转向了有很多潜在机会的股市。

中金分析师张宇在3日报告中称,北京市首次上调首套房首付比例,未来几个月房价有望降温。10月份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仍将超出市场预期,并高于8月份增速。在高基数效应影响下,11月份和12月份增速可能下滑。今年年底前中央政府的立场不会过于严厉,因为与控房价相比,当前去库存更为重要。

花旗OscarChoi等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中国对房价上涨的容忍度“超出预期”。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有助于政府实现经济增长、财富效应、杠杆转移等目标,并为“宽松政策”提供保障。由于政府控制着土地供应,因此相对于库存,政府应对价格上涨、阻止房价崩盘的能力更强。房价上涨局限于顶尖的10-15个城市、而非全国性趋势,并有基本面支撑,因为供应“紧张”、流动性宽松。住房需求料将转移至交通网络较好的卫星城市;青睐拥有充足土地储备、眼下无需进行积极补充土地储备的开发商。首选股包括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龙湖地产、富力地产、旭辉控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