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论|个人慈善与企业捐赠

大哉论|个人慈善与企业捐赠
2017年03月14日 18:20 陆家嘴杂志

一年多前,当知名社群网站脸书(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宣布,他与太太将捐出总财富的九成九时,全球先惊后赞。

惊的是他不好邸第之巍、车舆之饰,三十岁就看穿了奢靡的虚空;赞的是他乐善好施、富有仁义,能把个人积累广济于民。这笔善款以扎克伯格名下的脸书股票捐赠,市值450亿美元,是史上最大手笔之一。依扎克伯格规划,善款将用在网络普及化、除贫、社区教育及儿童医疗等方面,以实现人类潜能、促进人类平等。

以全球富豪排行榜看,扎克伯格名列第五,而曾名列第一、第二的盖茨与巴菲特,都在此前做了多次捐赠。巴菲特捐出的是他个人的伯克希尔股票,盖茨捐出的是他个人的微软股票。巴菲特被誉为美国第一慈善家,盖茨被誉为美国第二慈善家;但第一慈善家不囿于自我,自愿放弃善款的掌管权,而将其委托给第二慈善家成立的基金会代管。

其他知名的科技慈善家,还有拍卖网站eBay的创办人奥米迪亚,他成立了一家“把市场动能引入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投资公司,专门赞助影响力投资的研究与实践,以期通过资金来创造社会价值。

事实上,美国社会有个广为流传的默契,要求成功者与失败者分享财富,而企业家也依此发展出慈善捐赠的传统。史上很多企业家都在经商致富后,把取之于民的财富还之于民,以造福社会。19世纪最知名的案例,莫过于钢铁大王卡耐基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两人都捐出巨款成立基金会,前者盖的公共图书馆遍地开花,惠施于民,后者驱动的农业革命绿意盎然,德泽社会。

这也应了亚当·斯密对人性的看法:企业家精神的极致是一种源于精打细算本能的美德,但它并不蕴涵普施德惠,故与源于恻隐之心的仁德无关。企业家须在成就了“精明之德”后,再善尽“仁爱之德”,才算双德兼备,福致圆满。

中国也有捐赠传统,因家族为历来的经济单元,故捐赠对象主要为族人与乡里。中国古代的大商贾虽亦涉入企业家捐赠,但它不是典型范例,更正宗的是十年寒窗的读书人,在显贵后对家乡及宗亲的扶持。此处最知名者莫过于北宋宰相范仲淹(文正公),他父亲逝世后,母亲谢氏携子将灵柩安葬于苏州老家范氏祖茔,暂住附近的咒钵庵内。原想守灵三年,无奈范氏家族不愿济助,孤儿寡母遂贫苦无依,难以为继,最后母亲只得携子改嫁。 

依据传闻,文正公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洗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故有“断虀画糜”之说。因个人早年际遇,范仲淹初显贵时,就在苏州城郊购置了良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族人,令其日日有食,岁岁有衣,嫁娶凶葬时都获赡助。义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受施对象、配额、永续运营等都有明确规定,由范氏族人中善会计及管理者负责执行,并受长者监督。《古文观止》收录了清代钱公辅的《义田记》, 其中对范仲淹博施济众的行为及义田制之可持续管理都有说明,值得一读。 

事实上,自宋代以后,“义田”及“义庄”在中国南方相当普遍,构成历史上国人慈善捐赠的主要形式,而这可由上海图书馆家谱室里尚存的一些古籍看出。家谱室所保存的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善本书家谱,尤以兴旺家族为多,而它们富裕有余,最有涉入义田与义庄的能力。各门家谱对义田的购置、出资者、运营细节等都有所载,除为子孙留记录外,更垂范后世。 

不过,无论时空背景,以上案例都为个人捐赠,属个人慈善行为,而与企业捐赠或政府济助无关。更具体地,扎克伯格、盖茨与巴菲特捐出的,是其个人名下持股,而范仲淹及钱公辅购置义田的资金,源于其禄赐所得。姑不论文正公自奉俭朴,死后“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连这些美国企业家的行善动机也素白纯良,其间不夹杂鱼目混珠、假公济私的行为。

个人捐赠外,另有“企业捐赠”,其捐赠决定由企业高管所为,捐赠资金表面上由企业支出,实质上由股东分担。更具体地,大企业都以公司为名设立了基金会,如花旗基金会之类,其运营资金出自企业的税前获利,而这类提拨款常获政府免税。企业捐赠一般都由基金会进行,而套句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教授的话,这种捐赠是企业慷股东之慨,用股东资金替公司做善事,而其行为未必符合股东心愿。

弗里德曼教授的说法也引出了企业捐赠的问题,其中之一关乎捐赠动机:倘个人捐赠代表善心,企业捐赠与善心的关系如何?事实上,企业动机远比个人复杂,这问题的回答不易,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从理论面看,诠释企业捐赠行为的理论大致有两个,一是善心说,另一是罪行掩饰说。

依前者看法,企业捐赠系出于组织的良善意愿,通过赈灾、扶贫、社区认养及项目赞助等方式,以落实社会责任。依后者看法,企业捐赠是组织正当化的工具,当企业有不符法规、常规及价值观的行为而被社会否定时,须以捐赠行动来获取认同。换言之,当企业因涉及虚假广告、不当解雇、环境违规等失责行为而形象受损、甚至被民众唾弃时,可借捐赠粉饰罪行,以重获肯定。因此,依罪行掩饰说,企业捐赠与慈善无关,而与失责行为有关。

针对两种说法,学者分别进行研究,固有发现支持善心说者,但竟有更多证据支持罪行掩饰说。例如,以美国公司为样本的一项研究,实证结果就指出企业捐赠与失责行为之间有正向关系:企业失责行为被揭发后,因须修补形象而大搞慈善捐赠。以捐赠动机而言,这类发现凸显了企业与个人的差异,企业捐赠未必全由善心驱动,有时甚至可能与恶心相连。 企业以慈善捐赠掩饰其失责行为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韩国第三大财阀SK集团曾因涉入违法交易与会计欺诈等多宗案例,遭到公民社会团体控诉及政府调查,但它每次都在事件被揭发后进行大规模捐赠,拟以此粉饰失责行为。台湾的顶新集团亦然,它旗下有正义食品、康师傅等多家关连企业,因使用问题原料遭媒体揭发而声誉重创,公司亦以巨额捐赠成立食安基金,拟以此洗脱罪名。

无论出于个人或企业,与捐赠相关的问题很多,慈善动机只为其一。本月大哉论以此为题,与读者分享背后的理论、实证发现及几件中外具体案例,希望以后还能续缘,作更多讨论。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全职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专业领域为金融伦理学、可持续性及责任型投资、绿色金融、微型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等。)

微信公众号 : lujiazuicbn

商务合作 | 请联系微信号: ilujiazui_cbn

021-61069726 / 13512138884

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

今日头条、新浪财经头条、腾讯企鹅媒体平台、网易号媒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