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首发企业两家过会,IPO通过率迎来重要拐点?

三家首发企业两家过会,IPO通过率迎来重要拐点?
2017年11月09日 10:39 郭施亮

 新一届发审委的把关力度大为增强,这大大影响了IPO审核通过率的水平。实际上,从新一届发审委成立至今,被否的企业家数创出了新高,而发审通过率更是跌破了60%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近日,曾出现6家首发企业上会,却出现5家被否的局面,被否率创出新高,而同时IPO审核通过率也创出了最低水平。在此期间,对于利润可观的企业而言,也同样面临着被否决的风险。

 不过,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似乎有了适度回暖的迹象。其中,从最新上会的企业来看,3家首发企业上会,有2家过会,过会率有所提升,而这一举动也扭转了此前IPO审核通过率不足20%的尴尬状态。那么,从过会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IPO审核通过率又会不会迎来重要的拐点呢?

 事实上,IPO审核趋严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下的市场常态化现象。确实,从企业受理到拿到核准批文期间,发审会往往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在此期间,发审委的把关无疑成为企业可否成功上市的关键所在。

 纵观过去多年的时间,市场违规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的频率,实际上也与发审委的把关力度松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性。或许,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使企业各项指标基本达标,但仍需要看一下发审委的审核态度,有时候运气却颇显关键。退一步来说,若过会的时候,碰巧遇上了发审委过严的审核,那么也将会大大降低企业成功过会的概率。

 从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再到发审会、会后事项补充等程序,确实非常繁杂,而对于企业而言,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更多时候,决定企业可否成功发行上市的,往往取决于发审委的身上,而一旦企业过会被否,则之前的工作,可能也需要重新积累,这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以及充满煎熬的过程。

 在当下核准制的模式下,IPO堰塞湖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即使是近年来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也并未产生出特别明显的IPO堰塞湖泄洪效果。或许,对于排队发行的企业而言,它们比较期望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加快往注册制度靠拢。但,对于中国股市而言,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演变过程,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就现阶段而言,仍然颇显难度。至于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则在IPO堰塞湖未能获得实质性的泄洪背景下,也很难实现。

 从6家首发5家被否,到3家首发2家过会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IPO审核通过率会发生实质性的拐点。或许,在新时期下,发审委把关趋严,IPO审核通过率持续偏低,仍然会成为新时期下的常态化现象。对此,对于排队等待的企业来说,不能抱有侥幸过会的心态,而是需要脚踏实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并完善各项财务数据,以获得发审委的认可。若抱有侥幸的心态,或利用关联交易、毛利率调整等手段试图粉饰财务报表,则对排队企业而言,并不会有意外的收获,反而进一步降低其拿到核准批文的可能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