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指年内下跌接近腰斩,该怎样解读这一轮调整?

次新股指年内下跌接近腰斩,该怎样解读这一轮调整?
2017年12月07日 15:53 郭施亮

 一方面是可转债的接连破发,另一方面则是次新股破发风险的逐渐上演,这系列现象的出现,恰恰体现出当前市场的走势非常疲软。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2月7日收盘,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量能仅有3500亿元左右,说明市场的投资信心已基本上降至冰点,投资人气骤然熄火。或许,从某种层面来分析,市场距离重要性拐点可能并不遥远。

 需要注意的是,在最近一段时期的调整行情中,次新股的表现却非常疲软,而从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年内次新股指下跌接近腰斩,而通过券商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16年以来,就有53家次新股跌破了上市首日收盘价,而从近期的市场情况来看,次新股破发现象确实逐渐增多。

 次新股破发现象增多,对次新股中的部分高送转股票,更是出现大幅下挫的走势,这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实际上,对于次新高送转股票而言,一方面来自于监管对高送转采取高压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次新股存在的估值修复需求,而部分次新股股价,即使跌破了上市首日收盘价,也依旧处于偏高的估值水平。

 确实,对于不少新股而言,往往会存在定价偏高的现象,同时加上新股爆炒现象的经久不衰,容易加剧新股、次新股上市后的泡沫风险。实际上,纵观不少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往往处于阴跌的走势,而这恰恰也是估值泡沫持续挤压的过程,这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个不少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近期次新股非理性下跌的表现,还来自于市场集体泡沫风险的挤压压力。事实上,对于今年11月中旬以后的股票市场,基本上呈现出加速下行的走势,而以上证指数为例,自11月中上旬的3450高点调整以来,累计下跌200点,而深证成指更是自高点下跌近千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A股市场的杀跌动能确实强悍。

 对于近期A股市场的杀跌表现,一方面来自于年底资金结算的压力,而对于此前获利丰厚的大资金大机构,也急需要有一个获利套现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资管新规、美国税改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冲击影响。

 鉴于前者,资金面紧张与否对长期以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而言,形成直接性的冲击影响。至于年底资金结算压力,更是加剧了这一冲击风险。至于后者,则更多来自于市场外部压力,以及未来存在的冲击预期。由此一来,在空方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往往容易导致利空放大,利好缩小的影响,而近期频繁提及的投资者保护,也最终并未得以成为多方反扑的理由。

 年底股市行情趋于疲软,短期内仍难以见到显著的起色,而对于场外资金而言,更大程度上还是处于持续观望的状态之中。但,对于市场而言,继续非理性的杀跌,也终究会引发市场进一步的恐慌效应,这也并不符合当前“防风险,守底线”的要求。

 或许,在市场进一步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国家队资金再度护盘的身影。但,在国家队资金护盘动作出现的背后,可能还是依托超级权重股的撬动影响,而此举无疑加剧市场指数失真的效应。但,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究竟是让国家队资金强化护盘影响,还是要让市场实现自我调节的功能,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也是非常考验治市的智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