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巨额套利,释放什么信号

人民日报谈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巨额套利,释放什么信号
2017年12月11日 10:16 郭施亮

 可转债投资,属于最近一段时期市场比较热门的话题。实际上,自可转债采取信用申购之后,一度掀起了全民申购可转债的热情,而可转债的市场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雨虹转债到林洋转债的上市,曾经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看点,而上市首日20%以上的涨幅,虽然并不是很亮眼,但也基本上属于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投资渠道,从此前首批可转债中签率的数据变化,足以体现出前期市场对可转债的追捧热情是相当高涨。

 一方面是可转债排队发行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可转债中签收益率的骤然下降,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内可转债市场的真实写照。

 确实,在可转债供给速度显著提速的当下,可转债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扩容过程,而正在排队发行的上市公司数量,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水平。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分析,此前再融资新政的收紧,或多或少刺激了可转债的发行热情,而根据相关的规则来看,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优先股以及创业小额快速再融资等方式,并未作出间隔18个月的时间约束,这也是再融资新政下对可转债等发行渠道的间接激活。

 上市公司加快发行可转债的速度,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内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当上市公司成功发行可转债之后,却往往难逃优先配售股东的大举抛售以及大股东的巨额减持套利现象。至于部分首日表现亮眼的可转债,则抛售减持的需求更为明显。

 本来,在再融资新政之下,通过间接激活可转债等发行渠道,来满足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然而,对于这一举动,却逐渐成为了大股东减持可转债拟获得巨额套利的途径,这确实扭曲了当初可转债发行的预期意义。

 实际上,当可转债成功上市之后,若首日上市价格出现明显的涨幅,则对于优先配售股东、申购中签者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等群体,带来了共赢的局面。在此之后,即使存在较大的抛售压力,中签者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抱怨。然而,当可转债首日上市涨幅过低,甚至出现首日跌破发行价的现象,那么这一个结果无疑是各方最不愿意看到的。

 退一步来说,如果可转债破发现象频现,那么其所带来的后果,就不仅仅是投资吸引力降低、申购热情骤然降温的影响,而是上市公司可能面临可转债发行失败、承销商等机构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权威媒体的人民日报,近期也罕见谈及了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巨额套利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可转债的问题,尤其是大股东的减持套利问题,也逐渐引起了权威媒体的重视。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可转债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性,但较高的投资安全性就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包赚不赔。在具体操作中,远高于面值价格的水平进行买入,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至于面值附近买入的投资者,只要不触及到回售赎回等条款,则仍存在跌破面值等投资风险。由此一来,对于首日涨幅达到20%以上的可转债,市场的抛售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而优先配售股东的大举抛售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对于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实现巨额套利的行为,却容易给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股东减持数量较大,较一般中签者以及优先配售股东的减持数量要高出不少,对市场冲击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在于大股东的一举一动往往代表着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而大股东大举减持的背后,或多或少暗示出其并不看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

 确实,对于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巨额套利的行为,需要进行引导与规范。至于二级市场上,限售股解禁高峰期来袭之际,大股东高管等密集减持的行为,同样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沉重的冲击,而对于市场而言,更应该正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要进一步细化规则以达到规范引导的影响,而且还需要对高额减持套现的行为征收高额税负,同时对部分违规减持、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行为给予严惩,提升市场的违规成本以及震慑影响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