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00只股票年内下跌超过20%,究竟有何暗示

近1600只股票年内下跌超过20%,究竟有何暗示
2017年12月26日 07:10 郭施亮

 今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认为是最难赚钱的年份,而就普遍的情况来看,普通投资者真正实现盈利的占比并不高。但,与之相比,今年机构投资者却是丰收的一年,而借助白马股、大蓝筹的亮眼表现,不少机构投资者的年度收益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事实上,对于今年而言,市场指数持续失真、个股表现严重分化等现象,无疑是2017年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其中,根据数据宝的数据统计,年内A股市场中,出现20%至50%跌幅的个股达到1394只,而跌幅超过50%的个股达到192只。至于年内跌幅在20%以内的个股,则为773只。言下之意,今年以来,有接近1600只股票的年内跌幅是超过了20%。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今年来说,成功捕捉到白马股、大蓝筹的投资者,会获得非常喜人的投资收益率。但,从总体而言,这个比例并不高,且白马股、大蓝筹在A股市场中的占比也并不多。与此同时,按照A股投资者的普遍投资意识,对长期稳定性较强的股票,并不具有太多的好感,由此也暗示了投资白马股与大蓝筹的比例会相对偏低。与之相比,不少普通投资者更热衷于中小市值股票,而今年以来不少中小市值股票的跌幅也是非常显著的,这无疑成为不少投资者持股市值快速缩水的重要原因。

 其实,对于今年的A股市场行情,不仅仅是中小市值股票出现大幅下挫的走势,而且连一些二线蓝筹、部分绩优成长股等投资品种同样难逃下跌的命运。不过,与跌幅迅猛的中小市值股票相比,后者的跌幅会相对缓和一些,但仍然难逃跑输同期市场指数的命运。

 对于少数白马股、大蓝筹的上涨,往往容易引起市场指数的失真效应。在实际情况下,因这类股票占据较高的市场权重,且整体估值较低,一旦股价出现接连大幅上涨的走势,则往往轻松拉升整个市场指数。

 不可否认的是,在股价启动之际,A股市场中的银行股、保险股以及部分白马大蓝筹股票,还是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甚至较国外成熟市场仍具投资优势。但,经过了今年以来的估值修复走势,不少白马股大蓝筹的估值也基本上回归合理的水平,更有甚者还较行业估值均值高出一些。或许,站在估值修复的角度来看,不少白马股、大蓝筹的估值修复已经基本完成,而随后的价格表现,或许就要看盈利预期以及行业稀缺性等因素。

 近1600只股票年内下跌超过20%的表现,确实出乎市场的预期。实际上,从市场指数的年内表现来看,却掩盖了这一市场真相。由此可见,对于市场指数的表现,或许已经显得并不重要,而市场指数的失真效应可能仍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2017年,属于部分机构投资者的丰收年份,但同时也是不少普通投资者的亏损年份。受此影响,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有所提升,而对于普通散户而言,要么选择继续深套,并耐心等待持股市值的回升;要么就选择清仓离场,甚至销户远离。实际上,从最近一两年的市场状况来看,A股市场“去散户化”的迹象也是非常明显,而不少散户也开始加快远离这个市场。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去散户化”程度持续增强,这似乎成为了A股步入成熟市场的标志。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本身属于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在其多年投资的过程中,确实给A股市场的发展贡献出不少的力量。但是,时隔多年,不少投资者不仅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享受到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成果,反而最后落得亏损销户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悲哀。

 对于今年的A股市场,在普遍个股非理性下跌的背景下,能够实现持股市值的不亏损,或许已经是一位投资高手了。但,对于“去散户化”持续加快的股票市场而言,即使今年不被市场淘汰,也很难保证以后可否保持不败之身,而多年来,真正摆脱“七亏二平一赢”命运的投资者,还是寥寥无几,而资本市场发展与壮大的成果也并不是任何人可以享受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