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钱景广阔,银行VS互金企业,胜算几何?

消费金融钱景广阔,银行VS互金企业,胜算几何?
2017年09月24日 19:20 消费金融观察

来源:鸣金数据

马云说要“颠覆银行”,也就是三四年前,彼时,阿里系和四大行还是“势如水火”;但自去年以来,颠覆论不再被提及,互联网巨头和银行巨头握手言欢。先兵后礼的原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仍然有不可取代的诸多优势,这正是精明凶悍的互联网巨头主动牵手银行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被贴上“传统”标签的银行早已开始主动变革,适应新需求——这一点在消费金融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央行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不含房贷)额度为5.92万亿,在GDP的占比为8%。而美国消费金融对GDP的占比高达29.5%,两相类比,可见中国消费金融的上行空间很大。银行、互金机构蜂拥而至,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前景相当可观。

那么,和互金企业贴身肉搏,银行系竞争者胜算几何?

资金端:3~5倍于银行的资金成本,互金压力山大

根据2016年的数据,大中型银行存款成本几乎都在2%以内。而P2P行业目前主流投资利率为6%-10%,换句话说,P2P平台上的资金成本是银行的3-5倍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依托于银行资金,银行系在资金端比市场上的消费信贷公司以及P2P公司的资金获取成本低很多。

更低的资金成本,意味着银行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低息消费金融产品,同时,低息的成本,意味着银行不用为了摊平成本而提供高风险的消费金融服务。

如今的消费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各大玩家“补贴抢市场”的阶段,补贴大战之残酷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团购和打车平台,显然,较低的资金成本让银行系在同类型消费金融产品上拥有更大的利息补贴空间。

技术端:银行系实力不容小觑

银行相继推出全面开放的移动化平台,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能否把这种想象变为现实,很大程度上要看平台的技术能力。

事实证明,银行具备这种实力,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缩短用户和消费金融产品之间的路径距离,高效实现供需直连,并能提供全场景产品。

相比之下,互金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则受到发展阶段和资本实力的限制。因此,更多的互金公司更侧重产品包装和市场策略,互金公司中的平台型企业其消费金融产品更多是“货架式”陈列,需要更高的市场费用去推动产品触达用户,而非基于平台本身的用户闭环而完成。

风控端:互金的“高容忍” VS银行的“零容忍”

风控是银行的第一生命线,相比互金公司对风险的概率容忍,银行更倾向于对风险“零容忍”,以专业的风控积累,再加持Fintech技术,构筑风控的护城河。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系产品采用的是银行级风控体系,其提供的全流程风控保障,是大多数互金公司难望项背的。

可以说,银行系对于风控的敬畏和坚持,可以在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的情况下,做大做强消费金融业务,实现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平均年限在3-4年,无论是数据维度的丰富性还是风控模型的成熟度上,均缺少足够的积累,单纯技术层面的创新也很难弥补“先天能力”的不足。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风控的核心是模型。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哪个公司的风控模型,可以拿来直接用,因为应用场景、用户群体、数据来源都会有差异” 。

服务端:银行服务能力更全面

行业普遍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具有用户多元化、场景复杂化、需求分散化等特点,这对于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握消费信贷需求的基础上,谁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实惠、安全,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雄霸一方。

但在现阶段,仍然较多的企业没有真正切到C端人群。获客只是基础,做好底层的基础建设工作,进行沉淀和资源的不断补充,才能最终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互金公司的模式往往重获客、轻服务或者仅依靠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相比之下,银行的服务优势在于,拥有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比如,线下营业网点可以满足尚未习惯网上办理银行业务的中老年群体。

从用户需求的满足层面,相比于大多数基于线上的互金平台,银行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服务更为完善、丰富。

随着监管的逐步深化,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更加良性的发展环境,厚积薄发的银行将在产业竞争中进一步巩固主导地位。生机勃勃的消费升级需求,可以期待的消费金融市场,这是银行不能错过、也不会错过的巨大蓝海。

当下主动求变的传统银行,相较互金而言暂时处于领先,在这一蓝海保有较大优势,但互金企业面对的人群更为垂直,用户市场需求更为强烈,正在实现加速合规,弯道超车或未可知。同时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互金企业同传统银行合力共进在一些领域已经有所显现。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声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除原创文章外,《消费金融》转载时均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表示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