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去头号货物贸易国地位,中国经济下滑的征兆?

中国失去头号货物贸易国地位,中国经济下滑的征兆?
2017年02月24日 11:01 新价值财富

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额比中国多出200多亿美元。由此,仅从数据层面来看,去年全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被美国反超。2月2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予以回应。

针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被美国反超一事,按照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进出口的确比美国少204亿美元,这主要是汇率波动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的。

中美贸易

2016年中国作为全球头号贸易大国被美国反超,看看中国作为全球头号贸易大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国制造”遍地开花,深入到全球大大小小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正影响着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让全球各地的民众享受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

可转眼之间,全球进出口贸易额“老大”的位置说丢就丢了,让持续多年坐稳了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头把交椅的国人多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回味过来,丢了全球进出口贸易头号货物贸易国地位,并不是中国不努力,而是种种主客观因素综合叠加使然

其一,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外贸出口受到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其中,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针对中国外贸出口措施层出不穷,由于中国外贸出口量占比较大,相关贸易国变着法子,借助于本国法律和相关国际规则来限制中国外贸出口,中国依然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的受害国,2016年全年中国共遭遇119起贸易摩擦案件,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起,中国企业不得不疲惫不堪地应对各种贸易诉讼,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国出口贸易额。

其二,贸易保护进一步抬头。随着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制造来自外部的贸易保护压力日益增加。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前后夹击,前有欧美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倾向,贸易壁垒层层加码,后有发展中国家的追击,贸易保护手段变幻多端。

比如,近几年来,围绕中国太阳能产品、重化产品出口,欧美对中国贸易争端不断,是欧美同中国在战略性产业发展中的博弈,也在相当程度上拖慢了中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

其三,竞争优势进一步消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处于转换过程当中,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步消失,新的竞争优势培育需要有一个过程,2016年国内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许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外贸出口企业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逼使其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导致了加工出口贸易在外贸出口额中的比重出现大幅下降,也是导致中国外贸额缩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方面。

其四,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常常是以人民币、欧元以及其他货币来计价的,这些货币相对比美元都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因此以当期美元来计价,比如,我国企业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5年,付款时间可能更长。

如果人民币长期处于波动之中,企业难以预测远期汇率水平,而金融机构一般只提供一年左右的外汇对冲工具,所以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成本将较大。由此, 难免会出现账面上的低估。

随着贸易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朗,中国外贸形势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中美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显著提升,而针对中国众多行业和企业所展开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而欧洲、日本等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依然用“替代国”身份来针对中国贸易。

在这种不利于中国外贸出口成长的形势之下,中国丢了头号货物贸易国地位,会倒逼中国外贸加快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实现中国制造由消费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出口模式,实现中国外贸出口“质”的提升与跨越。

作者:搜狐财经专栏作家,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分析师,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ID:张毅(pxsw888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