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7,中国经济绝地反攻

前瞻2017,中国经济绝地反攻
2016年12月12日 18:09 九个头条网

文 | 君临团队

2017年,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最后一跌,就是所谓的“绝地”。

原因来自需求侧。

房地产及其上下游的庞大产业链,仍然是中国的第一支柱,而这个支柱的需求来源,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人口。

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按照近年来每年增加1-1.5个百分点的增速,到2017年将来到58-60%的区间了,天花板越来越近,从农村里流入的人口渐渐枯竭。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的“90后人口塌陷”。1990年,中国出生人口2620万人,十年后的1999年,中国出生人口1150万人,这十年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了44%,接近一半,直接造成了各行业针对90后消费的需求萎靡。

这十年的出生人口缩减,对中国的经济冲击,从2012年开始释放,因为那一年,90后们陆陆续续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了,开始领取工资,成为内需市场的接力棒了。那一年,成为了中国经济难忘的一年,直接的反应就是A股,漫漫熊市跌到了2000点以下的谷底。

事实上,这十年的人口塌陷中,最关键的一年,就是1991年。因为从1990年的2620万人到1999年的1150万人,并不是一条直线的下滑。其中1991年的出生人口2000万人,下降620万人,占了90年代总下降人口数的42%。

接近90后人口塌陷总数的一半比例!咬牙挺过这一关,后面的都是微风细雨了。

2017年正是这最难过的一关,决定国运的咽喉。因为房地产的平均购房年龄是27岁,不信你查一查,所有研究报告都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说,1991年出生的小朋友们,在经历了毕业后吃方便面、买廉价化妆品和手机的消费之后,终于进入到结婚购房的阶段了。

2017年的中国房地产需求,即将迎来最严重的一次萎缩。这次的冲击,将比那些廉价消费品的冲击力要大得多,因为房子的背后,是钢铁、煤炭、电力、卡车、工程机械、家电、家具、建筑业、装饰业……几乎涉及国计民生的每一个行业。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绝地。

但这又是一场可预见的绝地,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已经足足做了四年的准备。

我们不能控制需求,但我们可以调整供给

这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只有压缩多余产能,全力转向新经济,瘦身成功了,才有足够的力气跳过巨坑。

先说旧经济

产能过剩行业的压缩进度完全超出预期,年初上面制定的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11月份陆续完成,直接导致三季度钢铁和煤炭价格的大幅回暖,全行业恢复盈利,甚至出现了“煤超疯”的现象。

即使在这种背景下,最新的发改委表态仍然是,2017年压减产能将不少于2016年。

也正是在这种强有力的执行下,我们看到,高层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已经逐渐消弭,国有媒体上关于类似问题的提及逐渐减少。

最值得松一口气的数据,就是从2012年开始逐年攀升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中开始,终于缓缓下降了。这是病人手术见效的最清晰指标。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高层的政策重点,开始转向新的方向了。

首先是区域政策重心的转移

如果说前两年的重点,是自贸区,是抓沿海地区的上海、深圳,那么明年的重心,将是“中部崛起”。媒体标题是这么说的,“国务院五大重点任务促进中部崛起,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

浦东自贸区、前海自贸区,关注点是“创新”;中部崛起,关注点是“产业转移”,其中两个龙头是湖北与河南。湖北是九省通衢,有长江和京广高铁贯通,河南是中原腹地,有郑州“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的御赐令牌,未来数年将会成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为什么要转移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区的新经济已经起来了,需要向内陆辐射。

产业转移我们已经很熟悉,早在六七年前就经历过一波,不过那是富士康、家电服饰们的故事。比如内陆省份山西,在我们记忆里是一个只会挖煤的黑土地,数年的产业转移之后,亮瞎人眼球的是,今年山西出口的最大宗商品竟然是手机,他们占据了山西出口总值的超过一半比例。

如果新经济,也能够像这些制造业一样转进内陆生根发芽,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至于如何转,明年且看高层的出牌。

接着是国企改革

国企的规模庞大、臃肿低效,是个老大难问题了,80年代讲“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故事,90年代讲“政企分开、抓大放小”的故事,2000年代讲“股份改革、上市融资”的故事,每一步,都是在时代洪流的推动下踉跄前行。

接下来,究竟如何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效率呢?这一轮的故事,叫做“混合制改革”。简而言之,就是从上一个十年的,上市引入“散户”,变成引入有更大话语权的“民间资本”。这些民间资本,通常都是业内龙头,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放在韩国,就是三星、现代的级别,放在日本,就是索尼、丰田的级别。

小散户无法推动的改革,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民资龙头的压力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第一批被拿出来试点的,有联通、东方航空、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据传闻,BAT入股联通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只差最后的审批流程。联通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中移动压着打,即使拿到3G的好牌也没什么起色,这一剂强心针打下去,两个马爸爸天天踢屁股,不知道能够起到什么化学反应呢,真的很好奇。

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样不能忽视

我国A股有一项艰巨的使命,就是在整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大环境下,呵护传统制造业的根基。这就是为什么,注册制迟迟无法落实,国家队频繁入市的原因。尤其是最近几年,市场资金不断从旧经济向新经济板块转移的过程中,旧经济里的优质企业同样被极度看空。

必须把资金留住,让旧经济拥有足够的血液和食物来安全过冬。

于是险资入市的战略被启动了,2012年,险资投资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2013年寿险利率放开,2014年推动万能险创新。这一系列的新政,在随后的三年间推动了保险理财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存款从低利率的银行里,搬到更高利率的保险理财产品中。

险资有钱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进入A股市场了。在高层的设想中,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相比散户拥有着更理性的决策意识,一般而言,他们更追求长期的财务回报,因此对股息率高、业绩稳定的旧经济龙头相对偏爱。这是为旧经济保暖的一剂良药。

意外的是,几个乡里来的野蛮人坏了一锅好汤,快进快出、打砸抢兴风作浪,万科也就罢了,居然连格力这样的中国制造样板都想上,实在是不识好歹。于是一番收拾,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纷纷被监禁,打歪的方向盘从新被扶正。

金融上通过险资供血,制度上引入民营基因,地域上嫁接新经济种子,这一切都是2017年确保中国经济不在绝地沉沦的手段。

熬过绝地,就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春天需要新经济的茁壮成长。2017年的中国新经济,是否拥有足够的体量和活力,来将中国经济拉出悬崖深坑?

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无非是金融、商业、文化、能源、交通、制造六大块,让我们逐一考察一下,看看这五年来,互联网和智能IT技术的结合,是如何深入的渗透到了中国经济的骨髓里,他们在接下来的2017年,又将带给中国什么新的变化。

金融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完成了移动支付革命的国家。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16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在2015年,中国人在转账汇款方面,最经常使用个人网上银行的份额是35%,到2016年则大幅下跌至19%,取代他们的则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其中支付宝的最经常使用用户份额从2015年的35%增至2016年的近50%,使用过微信进行转账汇款的用户比例也跳升至56%。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国内的渗透率战争已经结束,重点转向了全球的革命输出。

比如支付宝,其宣称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70个国家,北到芬兰,南到新西兰,都可以享受支付宝的线下商家服务。用户在海外打开支付宝,“口碑”“滴滴打车”“民宿”等入口都会自动变成discovery、Uber和Airbnb,寻找周边美食、领优惠券、打车、订房间,畅通无阻。

而微信支付,则通过和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商家捆绑,逐步打开海外的使用场景。虽然目前动作小于支付宝,但后劲十足。以国内市场为例,支付宝与腾讯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之比,已经从2015年的68:20,转为今年二季度的55:32。

微信支付有这样的后劲,和他在阿里电商体系之外,创造了另一个全新的社群虚拟经济有着密切关系。这个生态包括娱乐需求的游戏、信息需求的公众号、个性化购物需求的微店电商、金融需求的理财产品、红包转账和支付,还有接下来的小程序工具,搭积木一样垒出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虚拟经济。

金融是经济之母,金融效率的提高对新经济的推动不言而喻,当中国成为移动金融革命的输出地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商业

中国的电商革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O2O也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故事叫做“新零售”。

上月,阿里宣布入股线下零售商三江购物,此后该股连续收获了十几个涨停板,带动整个零售商业板块的价值重估。线下零售被电商欺负太久了,很久没有如此的扬眉吐气过。其实阿里以前也入股过一些线下公司,比如苏宁和银泰,但市场对此的热情远远不及。

原因就在于,时移势易。今天的电商获客成本,已经比线下更高了,意味着天花板已到,进一步的升级只能是打通线上与线下,创造出新的商业形态。

刚好亚马逊与阿里,都在同步探索新零售革命,我们看看彼此的差异在哪。

前一阵,亚马逊发布了一个叫Amazon Go的视频,给我们描绘了他们想要创造的购物场景:人们走进亚马逊的实体店,无须排队、无须收银,拿到商品就可以离开,随后在手机App之中进行支付。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压缩人力成本,让售货员下岗。

而阿里的试验场则是今年9月开业的“素型生活”,这家店的特色在于,首先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将目标用户喜欢的服饰、家居、数码产品、文化商品进行跨界混搭,然后度身订造一个用户乐意去体验的购物场景,比如森林、幻想世界等,最后通过二维码可以进入网上商店,对比价格与类似商品,下单后送货到家。

简而言之,亚马逊做的是减法,阿里做的是加法,一个为了降成本,一个为了创造新的购物体验。这种分化,就跟西方电商追求页面的简洁,中国的电商追求商品的丰富和服务的亲切是一以贯之的。

过去的十几年,他们开创的线上零售模式,让商品的流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他们决定从线上回到线下,按照互联网的理念来创造新零售物种的时候,一场新的资本狂欢注定要开启。这是一个比电商、O2O还要大数倍的天地。

对于中国的新经济而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想象力。

文化

文化是生产力,但同时也是由技术平台驱动的。

欧洲诞生的印刷机催生了书籍、杂志和报纸文化的繁荣,美国诞生的放映机、电视机和留声机让电影、电视和音乐工业得以茁壮,日本电视工业的崛起孕育了动画行业的发达,网络游戏则最早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早熟的韩国诞生。

中国的文化产业落后,不是创作者不行,仅仅是因为旧技术平台的落伍和掣肘。但是这一现象在最近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年之后,人们回过头来看,将会意识到2013年的重要性。

2013年,中国发布了一个叫“宽带中国”的战略,此后投资在光纤网络和4G移动通信设施上的资金成倍增长,每年在4000亿元左右。按照规划,到2017年,中国所有城镇家庭都将获得100M光纤的接入能力,80%的农村覆盖光纤,4G移动通信实现全面覆盖。

这个政策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移动视频和直播的繁荣。在美国,移动直播还是一种先锋文化,但在中国,这已经是超过一半网民使用过的主流文化了。甚至你难以想象的是,一款针对农村用户的移动视频APP快手,其注册量已经超过了3亿人。

网红、IP人格化,这些新时代的名词或许过几年就会被人淡忘了,但是新文化的火种已经被点燃。现在的创业者们,也越来越开始流行一种新的“C2A”创业模式,将中国(china)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向海外(abroad)拷贝,比如中东版的今日头条,印尼版的快手,韩国版的美图,屡见不鲜。

能源

中国是全球对新能源补贴政策最坚定的国家之一,十年以前,高昂的新能源补贴成本让媒体质疑声一片。

但是任谁都无法预料到科技的进步是如此迅猛,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08年至2015年全球地面光伏电站的度电平准成本下降了80%。而中国光伏大会传出的信息显示,光伏组件度电成本从2011年的1.32元降到2016年的0.41元用了5年,到2017年底,这个成本将有望降到0.29元。

按照光伏业内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将可以降到0.4元每千瓦时,与核电持平,2025年左右将可以降到0.3元每千瓦时,跟火电持平。这将成为新能源革命脱离政策补贴,大规模进入家庭的里程碑式拐点。

另一方面,中国也推动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15年,全球卖出了5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33万辆在中国,2016年中国卖出的新能源车将达到45万辆,2017年预计将达到58万辆。按照高层的规划,这个飞速增长的数字到2025年将增长到500万辆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网络。

能源是工业之母,长期以来,能源效率的进步一直是由新化石能源的发现来决定,但是今天,这股力量的驱动力落到了科技公司的手中,并且在中国的强力补贴政策作用下加速。如果十年之内,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真的能够如期降到化石能源之下,今日的一切付出,都将值得。

交通

高铁革命已经完成,当下的故事是地铁革命。

中国人太多,当超过六成人口都拥挤在城市里的时候,提升交通效率的唯一办法就是修地铁。以珠三角里的二线城市佛山为例子,截至目前只有一条21公里的地铁在运营,但是根据最新规划方案,未来五年间开建的地铁线路将有13条,总运营长度将延长至562公里。他们和广州的22条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张1200公里的地铁网络。

这只是中国地铁热潮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一、二、三线城市都制定了宏大的地铁线路规划图。比如杭州,预计五年后亚运会召开的时候,地铁站点数将从目前的五十多个增长至150个,比如郑州,目前运营的地铁里程只有46公里,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504公里。

按照发改委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43个城市的地铁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以平均每公里7亿元计算,总投资约为6万亿元。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地铁对经济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6万亿元的投入未来换回的将是不亚于十倍的产出。

制造

中国制造业的三大战役,正在进入高潮。

第一场战役,是为智能手机战,从“中华酷联”老四家,到“OPPO、VIVO、华为、小米”的新四家,期间城头变幻大王旗,跌宕起伏的故事足以流传后世。目前的竞争已进入决赛点,从收复失地到反攻海外,势头正旺。

第二场战役,是为半导体之战。2016至2017年间,全球新建的十几座半导体工厂,其中大半都落成在中国。他们包括,总投资1600亿元的武汉长江存储芯片厂,一期投资370亿元的福建晋华存储芯片厂,总投资494亿元的合肥兆易创新存储芯片厂,总投资387亿元的上海华虹12英寸芯片厂,还有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液晶屏幕制造厂,他们的上万亿元投资都将在2018年前后放量。

第三场战役,是为大飞机之战。国产大飞机C919预计2017年初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架飞机本身的产量规模有限,但是其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整个国产军工业的技术能力升级,比如大型运输机、五代隐形战机、预警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空母舰等等。

2017年,华为和OPPO将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国产半导体和液晶厂陆续落成量产,国产大飞机和航空母舰出世,这注定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标志性年份。

总结

回顾过去的五年,受困于需求端90后出生人口,尤其是1991年的“断崖式下跌”,廉价日用品的消费萎缩让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当这个群体结婚买房,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最后一跌。

最令人绝望的时间段,很可能是明年年中,因为房地产的淡季通常是春节与盛夏。自2012年以来,每一年的六、七月份几乎都会迎来一轮大跌,或是全年股市的谷底,等待牛市盛宴的开启。

这一场旧经济的绝地,市场早已做好了心理的准备,瘦身应战。更重要的是,转型五年,新经济的春芽已破土含苞,就等着想象力的翅膀展开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