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电影市场:神话的破灭

2016中国电影市场:神话的破灭
2016年12月19日 09:47 九个头条网

【观察者网 综合】2016年11月接近尾声时,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传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到11月13日,年度总票房突破400亿大关,到年底很可能超越去年的440亿;坏消息是,这个数字离年初展望的600亿票房遥不可及。

中国电影:腾飞五年后,休止键被突然按下

从2010年开始,中国内地电影都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腾飞,连续5年,电影票房都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

2015年,《捉妖记》、《港囧》、《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国产电影票房均突破10亿大关,票房总量达到440亿,同比49%的票房增量也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涨幅最高值。

很快,中国电影市场变成了全世界的淘金地,以及资本市场上绝对的宠儿。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电影娱乐业共计发生了125起并购投资案,总金额达到927亿元,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电影投资在业内,被看做最简单、靠谱的生意。

2016年年初,好日子还依然望不到头。开年伊始,《美人鱼》创下了33.9亿的票房奇迹,登顶中国电影5年来的单片票房冠军。第一季度,国内票房再创144.66亿元的高峰,电影从业人士兴奋地预测,2016年中国票房总量将突破600亿元。

接下来毫无征兆地,休止键被突然按下。从第二季度开始,电影票房开始一蹶不振。二季度票房收入共计10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6%,成为5年内单季度首次票房下滑。

到第三季度,情况仍未扭转。暑期档、中秋档、国庆档,票房变现都可谓惨淡。

截止11月31日,2016年中国内地总票房仅为413亿。目前,2016年仅剩十几天,年初业内人士预估600亿的票房显然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说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是个美妙的童话,那么11个月以前,几乎所有业内人都相信2016年会是篇波澜壮阔的神话,两个月后,狂卷30亿的周星驰贺岁喜剧《美人鱼》更验证了这番愿景。然而,《美人鱼》是神话的开始,也是神话的结束。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中国电影的诸多“神话”被逐一打破。

观众觉醒,公司过冬,行业反思,监管趋严。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降温,并不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但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也开始冷静下来进行反思、调整。

公映影片数量暴增VS票房增速首度放缓

从2003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场增长率,2015年度票房总收440亿元。截止11月31日,2016年已经上映电影一千四百多部,放映总场次超六千万场,票房总收413亿元。如要保持35%以上的增速,需要在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完成至少181亿的票房积累,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2016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会有所回落。

这一迹象在早前就已有所展现:今年4月、7月和9月票房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几大黄金档期也纷纷遇冷。暑期档票房总额12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中秋档三天票房总收5.12亿元,与2015年中秋档两天收入6.05亿元相比票房已在跌落;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档,虽有《湄公河行动》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异军突起但依然难挽救票房大盘的颓势,票房总体竟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且与同期相比2016十一档票房跌落程度达15.37%。

从一季度票房同比暴增51%,到二季度环比下降30%,再到三季度与上期的基本持平,增长速度的放缓对于问题颇多的中国电影市场未尝不是一个契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精心打磨匠心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与行业的肯定。

截止2016年11月31日

保底神话光辉褪尽

由于资本的迅速涌入,自2013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形成“无保底不发行”的怪异局面。所谓保底发行,就是发行公司向制片方承诺一个票房目标,没有达到也按这个目标支付制片方分账票房,超出了分账比例则对自己更有利。新老公司争相以这种承诺抢夺卖相上佳的影片:2013年华谊3亿保底《西游降魔篇》,博纳4.5亿保底《后会无期》,2014年中影等5亿保底《心花路放》,这些影片无不大卖(排第三的《后会无期》也拿下近7亿),使得今年的保底潮比往年来得更加猛烈,仅暑期档就有5部国产片享受这份待遇。

但在不断变冷的市场面前,往日大超保底额的盛景不再重现,暑期票房冠军《盗墓笔记》拼尽全力才突破10亿,但保底也有10亿!小鲜肉代表吴亦凡的两出青春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都保底4亿,但超人气并没转化成相应的反馈,前者3.37亿,后者仅1.52亿。

但这不算最惨的,昔日港片大亨向华强重出江湖,号令众星力捧的《封神传奇》被博纳保底10亿,最终只换来2.84亿,还被冠以烂片之王,令王者脸面无存,博纳经此一败,火速把原定暑期上档的尔冬升新作《三少爷的剑》延后到12月。

可以说,2016年彻底毁掉“保底发行”的光辉形象,露出难堪面目。

IP神话原形毕露

“保底”的惨败,也让被反复炒作的“IP”原形毕露:上面提及的《盗墓笔记》,《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都有同名小说打底,《封神传奇》更是建立在老少皆知的《封神榜》基础上,它们都想蹭原作的强大热度,把粉丝效应利用到最大化。

《盗》企图复制题材相近的《寻龙诀》,后者以16亿完胜,《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希望和赵薇的《致青春》平起平坐,也能到手7个多亿,《封神传奇》的如意算盘是:既然打着《西游记》名号的《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能横扫票房,那我拿另一古典名著戏说神侃,应该也能讨观众欢心。结果除了《盗墓笔记》勉强达标,其余都没赢得市场青睐。

暑期档另一部和期待值相差甚远的IP电影是动画片《大鱼海棠》,这是一个足足酝酿了12年的IP,从2005年的7分钟同名短片起就吊足大家胃口,千呼万唤始出来,被认为是可以媲美去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重磅炸弹。可惜上映后并没出现“自来水”推动口碑引爆票房的愿景,反应呈两极化,有说唯美之极催人泪下,有说空洞幼稚故事不通,虽然凭借话题效应拿下5.6亿,但远远比不过《大圣归来》的轰动和激起的情怀。

在编导演和制作水准普遍低劣的前提下,一味寄希望于用广为人知的IP吸引观众,就算收一时之效,必然经不起考验。在这点上,有另两部作品虽然票房并不出挑,却是成熟IP成功转换为电影的典型:一部是根据安妮宝贝小说改编的《七月与安生》,细腻感人,凭上佳口碑赢下近1.7亿票房,在文艺片中已算翘楚,马思纯和周冬雨以丝丝入扣的合作拿下金马奖史无前例的双影后,成为年度影坛佳话;

另一部《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后的又一次舞台剧IP电影化尝试,和纯粹搞笑的《夏》不同,《驴得水》的寓意深刻,充满黑色幽默,虽然极其舞台剧的风格引发争议,但逾1.7亿成绩证明,良心之作依然能获得相当共鸣。

名导神话戛然而止

延续了3年的“郭敬明神话”,在2016年戛然而止。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个跨界导演新秀以《小时代》系列拿下17.9亿票房。尽管其作品的价值观,表现手法引起强烈争议,但资本市场和影业大佬都视其为点石成金的营销神人,对其粉丝效应引发的巨大赢利空间深信不疑,国庆档推出的《爵迹》被认定又将开启一个不亚于《小时代》的系列IP。

该片集合范冰冰,杨幂,吴亦凡等众多当红偶像,打出内地影史首部真人CG电影的噱头,据说砸下2亿重金,是郭敬明急欲摆脱肤浅标签,打造漫威式电影宇宙的野心之作。

但膨胀的心态,导致作品的世界观过于庞大,角色关系复杂,难以消化,大力鼓吹的CG效果也令人失望,人物面目失真,表情呆滞,浪费了大好偶像资源。

对《小时代》狂热捧场的粉丝并没有把相同的关注倾泻在《爵迹》上,该片最终以3.8亿草草收场,让一贯傲娇的郭敬明甚至说出“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其承受的压力和沮丧可见一斑。

另一个被冷嘲热讽的昔日神话是冯小刚。

3年前的《私人订制》虽然再次证明他的贺岁喜剧号召力,却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有史以来的最差作品,这次他卷土重来,想在自我突破和市场认可间取得最大平衡。玩圆形画幅是自己高兴,但用范冰冰是很明显的商业考量,《我不是潘金莲》最初定档国庆,挟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影后威名和影评人一片叫好声,本来前景大好,可惜档期延迟后就像中了邪:

定档的11月18日被好莱坞猛片前后夹击;遭遇范冰冰大学被赶风波;临到上映前冯小刚头脑发昏,以潘金莲口吻“阴阳怪气”地写信炮轰王健林,指责万达为报私仇压低排片,居高临下搅局的后果是导致网友强烈反感。

《我》的最终票房估计4亿左右,看起来不算丢人,但离保底的5亿相差甚远,和冯导期待中的“把11月烧烫了”更不符合。3年前,网民劣评尚不足以影响票房大局,3年后自媒体当道的今天,口碑和网络情绪会迅速聚集成强大力量,左右电影的后劲。冯小刚使出数十年如一日的“老炮儿”狠劲,这次被还以眼色,时代变了,他还没有。

巨头携手神话变成对斗

年初《寻龙诀》大发神威,狂卷16亿时,媒体还在为幕后三大推手万达,华谊和光线的破天荒合作惊叹,展望影业巨头携手共创影市繁华的前景,谁知仅仅半年后就“神话”破灭,上演其中两大巨头万达和华谊势不两立的“悲剧”。

这出大戏从暑期演到年尾,从《摇滚藏獒》演到《我是潘金莲》,让圈内外都知道了个中争斗。

“悲剧”的中心人物是原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副总裁叶宁,他正是促成《寻龙诀》三方联手的推手之一。今年春节未过,他就宣布辞职,1个月后成了华谊的CEO,此举令万达阵脚大乱,据说王健林得知后在办公室捶胸顿足,此后就传出万达院线对华谊电影一律“特殊对待”。

摇滚老将郑钧找来好莱坞团队制作的动画片《摇滚藏獒》通过华谊发行时,黄金时段排片之少令他错愕,公开称自己是游戏规则的受害者,该片的惨败直接导致华谊发行高管被裁。

到了《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冯小刚的信更将巨头相争的圈内事捅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相当多的网友认为排片多少纯属公司商业决定,他人无权干涉,但也有专业人士对万达同时拥有制片和放映大权深表担忧,指出其可以利用院线打压对手,形成不公平竞争。当年好莱坞几大巨头也是如此垄断市场,后来被法院裁定放弃放映业务,如今内地市场也到了正视这个现象的时候。

“神话”逐一破灭,爆款寥寥无几(大破12亿的《湄公河行动》堪称样板),去年盛行的票补热潮(如去年几乎每天都有的9.9元看大片)退去后,市场对影片的真正接受度暴露无遗,不但国产片屡走麦城,引进大片的魔力也不再神奇,就连史上进口片最拥挤的11月(足足11部),也没有爆发出强大能量。

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号称“最惨烈”的贺岁档:张艺谋的好莱坞巨制《长城》,金城武,梁朝伟等众星云集的《摆渡人》,章子怡和葛优联手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成龙新片《铁道飞虎》……。在起了个惊艳的开头后,2016年的内地电影市场,能否以一个爆发式的收尾,来挽救中间漫长的平庸和失败呢?

揭开“皇帝新装”,“非理性繁荣”时代乱象丛生

12月10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参加《中国企业家》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电影市场看似下滑很大,其实今年才是真实的中国电影市场。前几年是假象,我去年就说过,只要把票房造假去掉,泡沫就戳穿了。电影连续三年40%多的增长,你觉得可能吗?经济增长6%,文化增长就算高一点,十几、二十的增长可能还是一个真实的水平。”

王健林揭开的是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皇帝新装”。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国电影的繁荣以野蛮的生长态势为代价,呈现出泡沫化的生态。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透露过一项数据: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补贴”大约在40亿到50亿元,约占票房总额的10%。

过去的几年间,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也为了推高票房,从而在资本市场、保底发行上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收益,电影制片方、发行方对票房采取了大量的“补贴营销”手段。市场随处可见9.9元不计成本的单场电影票价,将众多消费者拉入了电影院。而片方的票房补贴,又直接被计入了全年的总票房中。

这种虚假的强心剂,药效时长当然值得怀疑。3月,《叶问3》变本加厉的资本运作黑洞被揭开。这部电影首日票房对外宣称达到1.55亿元,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累计了7.9亿元票房。不久,网友戳破其中大量票房涉嫌超高票单价、“幽灵场”放映等注水现象。

广电总局随即介入调查,查实《叶问3》票房累计实为8800万元。快鹿集团控制人施建祥以2亿元买断《叶问3》发行权,将影片版权、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妄图通过高票房提升金融产品收益和二级市场的股价,进而撬动几倍于票房的收益。最终,快鹿集团倒塌,施建祥外逃加拿大。

《叶问3》事件,客观上也让“票补”、金融与电影联动运作等不规范手段逐渐退出了电影市场。证监会、广电总局相继出手调整行业乱象:11月7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这些都让电影的“非理性繁荣”降温,开始回归到真实增长的水平线。

粗放发展的恶果并不能一夕解决,全行业准备过冬

虽然眼下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规范调整的周期,但过去几年粗放发展下积累的痼疾并不能一时间就被连根拔除。

近三年来,众多资本的乱入已经绑架了影视行业,由于炒作虚高、挣钱过分容易,电影市场满溢泡沫的同时,也使市场烂片泛滥、乱象横行。

作家刘震云曾在多个场合提醒电影人将为浮躁的发展付出代价:“中国电影票房越来越高,但洒狗血的、胸大无脑、不说人话的电影居多。最近几年观众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已经不再单纯为视觉效果、全明星阵容的电影买单。”

过去几年,许多国产电影靠创意和中小制作,成功撬动了几倍、几十倍于投资收益的票房。这让电影制作方开始扎堆于题材相似的喜剧、警匪等题材电影,但由于缺乏积淀和诚意,其中大部分表现平平。

国产大制作电影,又囿于保险意识,缺少进取精神,更多是在挖掘既有的IP。一时间,市场上的电影都是《盗墓笔记》、《鬼吹灯》、《封神传奇》等“旧瓶装新酒”的作品。

而制作方的制作态度多是报着迅速变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细节上粗制滥造,情节更是经不起推敲。上映后,制作方发现,在网络传播的助力下,观众的觉醒比他们想象的更快。

不过,对待低迷,中国的反应速度总是走在世界前面。经历了第一季度打鸡血的期待,第二季度的票房滑坡,从第三季度开始,电影市场、影视制作公司就已进入主动调整、收缩防线、控制成本的周期。

上半年,华谊兄弟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0%;博纳影业暑期档的两部重点影片《封神传奇》和《危城》票房加起来也未突破5亿。9月开始,华谊兄弟在一周内连续减持了2260万股掌趣科技股票,套现1.42亿元。

光线传媒靠年初《美人鱼》的收益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机会。2016年,光线先后花费4000万控股七维科技布局VR,又豪掷48亿控股“猫眼”。年报显示,2016上半年,光线投资共计流出现金6.6亿元。2016年6月25日,光线传媒分别发行了10亿和20亿的短期和超短期票据,以此来弥补收购猫眼带来的资金缺口。

7月23日,光线传媒公告称,减持部分天神娱乐的股票,累计减持天神娱乐股份200万股,获得现金流入1.6亿元左右。长田对外宣布,所有影视公司的从业者,都应该做好过冬准备。

如何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重造辉煌,把触角伸向好莱坞?

虽然目前看来,2016年票房显然很不理想,但许多业内人士对未来发展仍非常看好。与所有经历了过热后又暂时陷入低潮的行业类似,中国电影也正处于两极分化阶段,实力不济的制作团队和投资机构将逐渐退出市场,未来将是精品的天下。对观众来说,这次挤泡沫运动或许会让中国电影在内容层面上迎来真刀真枪的较量,这对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王健林把2016年中国电影的低迷形容为“良性的自我调整”。他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还远未到饱和状态。“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会持续保持15%的增长。按照这个判断,十年后的202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00亿美元,大概占到全球电影票房市场份额40%到50%的规模。”

这位已把触角伸向好莱坞的影业巨头对未来的市场仍保持着足够的乐观:“泡沫减少了,增长更可持续。大家可以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来验证我的话。”

但最近万达力推的《长城》,口碑持续走低,截止目前5.3的豆瓣评分,已宣告这部调动了中美一众优势资源的“大制作”口碑“扑街”。

截图来自豆瓣电影

中西结合的“新药方”是否能带领中国电影走向理性繁重?至少从目前来看,观众选择用脚投票,表达了他们谨慎乐观的态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