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放水,四天超过万亿!到底发生了什么?

央行突然放水,四天超过万亿!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01月20日 18:05 九个头条网

今天(1月19日)一大早,央行就急匆匆地向市场投放了2500亿的资金,考虑到今天有600亿逆回购到期,实际净投放1900亿元。

这意味着,本周才过了4个交易日,央行已在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累计净投放10350亿元,创下了历史记录。此前历史上最大单周净投放纪录是2016年1月最后一周的6900亿元。

也许有读者要问了:最近一两个月,央行不是强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正在收紧流动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吗?怎么突然之间,又开始加大资金供应力度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

2016年的11月和12月,央行的确在轻踩刹车,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分别下滑到11.4%和11.3%。其中12月的数据最有代表性,因为这就是年度增长数据。11.3%,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应增速的最低点!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13.6%、12.2%和13.3%。

钱少了,就会贵。贵了,就保住了汇率。但别忘了,由于中国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地方政府和国企,经济相对低效,僵尸企业很难出清。而僵尸企业多是国企,地方政府为了维稳、保就业,不但很难让他们破产,反而很容易给他们资金。所以,钱少了,就会闹钱荒。钱荒来时,银行间拆息飙升,股市、债市、期市大跌,中小企业和民企借不到钱,最终会引发金融风险。

季度末、年末(包括阳历、阴历的年末)都是容易资金偏紧的时候。一般来说,1月中下旬存在“春节提现”增加和缴税的因素,近期外汇占款减少较多也造成基础货币减少。所以从本周一开始,央行就感到市场里资金紧张,所以加大了供应量。

即便如此,仍然在昨天(1月18日)傍晚,出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

截至当日16:00左右,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涨30个基点,报2.7136%,创2014年12月来最大涨幅。长期限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已达10%以上。

同时SHIBOR也继续全线上涨。其中,隔夜涨7.17bp至2.3280%,7天、14天和21天分别上涨3.76个bp,4.74个bp,3.86个bp,至2.042%、2.8550%和3.7502%。

最终,导致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出现延时关闭。有交易员表示,“一般延迟会和大行流动性出现问题有关。”换句话说,如果不延迟,有些银行就无法平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个国有大行交易员说:上周资金松得很,我还是跪着求别人借钱,这周从周一下午开始就紧了,昨天也挺紧的,今天(指1月18日)更紧。”

1月18日的惊险一幕,再次验证了经济学上的“不可能三角”。在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到既让汇率稳定,又不进一步收紧外汇管制,还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事实上,最近中国就是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对汇率、外储维稳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美国出现了通胀抬头,充分就业等现象,需要继续加息;中国经济仍然探底,需要保持货币政策一定程度的宽松。最近为了维稳人民币,央行诱导了利率的走高,引发了钱荒的警报。换句话说,这段时间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减弱,有被美联储牵着走的迹象。所以,一定会引发经济的不适应。

中国经济固然要去杠杆,房价也要维稳。再加上货币规模庞大,M2增速是要收紧。但如果太急,或者货币政策“盯住美联储”太紧,就一定会出问题。

想想看,证监会正在试图让IPO提速,如果货币政策配合不上,那后果一定是很严重的。

上午10点51分,当我写完这篇稿件的时候传来消息:央行正在向部分银行就MLF询量,看来还会有资金投放!这分明是驰援的节奏。

来源:博闻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