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楼市的新恐惧:央行会不会说出这三个字?

股市、楼市的新恐惧:央行会不会说出这三个字?
2017年02月09日 11:04 九个头条网

文章转自苏格拉薛

春节之后,中国央行一直阴沉着脸。

第一个工作日,拧开水龙头放了几滴水。说是放水,其实是通过放水传递“加息”的信号。然后一直到今天(2月8日),连续四天都暂停了逆回购。

由于央行不想继续降准、以免市场产生“货币政策放松”的误会,从去年2月以来,对于外汇储备流失而减少的基础货币,是通过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补充抵押贷款)来补充的。所以从2016年2月19日开始,央行宣布:我每天都来送水,如果不来,我会发公告的!

但逆回购、MLF等都是期限的,所以一年连续放水的结果是:每天都有逆回购到期,需要发起新的逆回购来补充资金。如果央行一天不搞逆回购,不仅意味着“不放水”,还意味着在收回资金。

以今天为例,市场中共有1250亿的逆回购到期,所以今天央行的“不作为”将造成市场上流失1250亿资金。

央行连续四天“不作为”,这是一年来非常罕见的。

所谓逆回购,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人民币现金,商业银行用有价证券(包括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作抵押。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给央行交还资金和利息,央行还回有价证券。

央行发起逆回购,就等于向市场注入了增量资金;逆回购到期,就等于央行从市场中收回了增量资金。

央行之所以连续四天收回资金,是因为春节前投放资金量过大。按照中国的习惯,春节前是企业集中交税的时候,民间也喜欢大量提现用来发红包、消费等。这两种行为,有点类似提高了存款准备金,让银行体系里货币的衍生受到影响。所以在节前,央行曾大量放水,以免产生钱荒。

春节结束了,大家开始把钱存回银行,产生了类似“降准”的效应(现金回到银行,就可以派生出M2),所以央行要回笼货币,防止因为流动性宽裕产生资产泡沫。

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第一,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确在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被加上了“中性”两个字,“降低利率为企业减负”这种说法也从政府文件里消失了;第二,为了稳住特朗普,必须稳住人民币汇率,所以需要收紧货币提高市场利率。

于是,一种猜测出现了:央行会不会说出“石破天惊”的那三个字呢?

哪三个字?

正回购!

什么是正回购?这个机制上有点类似“美联储缩表”,是一种紧缩货币政策时使用的手段,比“提高准备金率”杀伤力略小。

正回购,当然是逆回购的反方向操作。央行把国债等有价证券交给商业银行,拿走商业银行的现金。这样,市场里的现金就减少了,被冻结了,不能继续衍生了。所以,当央行发起正回购的时候,就是紧缩货币;当正回购到期,则等于把拿走的资金还给了市场。

一年多来,我们只听说逆回购,从来没有听说正回购,就是因为货币政策处于宽松期,而人民币发行方式也出现逆转。所以,正回购销声匿迹了。

所以,当正回购重现江湖的时候,一定会引发剧烈震动,因为这将传递出更加鲜明的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人民币外汇占款的发行方式已经终结,央行又不愿意降准,所以逆回购、MLF和PSL成为货币投放的基本方式。所以未来即便出现正回购,也仅仅是未来传递政策信号,不会成为常态。

否则,钱荒和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紧急救市!调控让房价大跌,这个城市后悔了

还记得去年的一则报道吗?

去年7月25日,饱受房价上涨过快之苦的温哥华民众一片哀嚎,而各大媒体也一直喧嚣着温哥华的楼市泡沫有多严重,出于对选民负责的BC(卑诗省)政府就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外国买家在大温哥华地区买房,将被征收额外15%的物业转让税。

这条法令的出台是为了打击外国炒房者,抑制温哥华的炒房热潮,媒体特指这是针对华人投资客。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条法令只存活了半年之久,如今就要被废除了。

据新浪财经援引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正考虑为大温哥华地区的部分买家提供退税,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技能外籍工作者。这意味着去年部分在温哥华买房的外国买家,额外缴纳了15%的物业转让税,很快会获得退税。

然而收回法令并不是之前调控政策效果不好,而是好到一鸣惊人,好到了崩盘!

据报道,BC省在新政实行了三个月之后,温哥华房价就暴跌了24.5%,有3000多名地产经纪人全部失业,并且有人组织他们向政府施压,用以保护自己和海外购房者的权益。

而起初BC省政府不以为然。然而事实证明,政府已经尝到了楼市崩盘的一系列后果,不惜打脸救市!

首先我们要知道加拿大是一个中立国,崇尚多元化。由于本国人口出生率低,因此热衷于接纳移民,是一个偏爱人口的国家,并吸引着大量的外国移民。

而温哥华是加拿大西部的第一大城市,重要的交通纽带,工业重镇,也是加拿大的娱乐文化中心城市,是北美洲继洛杉矶、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

也是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其中就吸引了大批最爱买房子的华人。

百度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大温哥华地区总人口大概在230万,而华人的数量在41万左右,占到人口比例的18%,而且不断上升。加拿大移民部也曾经预测,到2031年,温哥华地区人口最多的将会是华人,而当地白人将沦为少数民族。

网友戏称,若干年后,温哥华会沦为中国的一个省。

而难民问题在整个加拿大都是很敏感的问题,而15%海外购房税的取消则被同时解读为向难民示好,另外一直以来海外劳工和本地的劳工待遇相差很大,这也是一个一直困扰加拿大政府的问题。

而取消海外购房税也可以理解为对新移民的宽怀政策,让新移民有归宿感,展现加拿大友好一面的姿态。另外也是避免人口流失,保证人口增量。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关于楼市崩盘本身衍生的一系列恶性后果。

自从征收外国人15%的额外房产税之后,BC省的房价直接发生雪崩,一个月下降20%,温哥华的房价一度28天内下跌了20.7%,发布后三个月的跌幅一度达到惊人的24.5%!整整一年的涨幅瞬间化为乌有。

(雪崩)

不仅房价下跌,随之而来的还有成交量也跌入了谷底。截至去年11月的政府数据,外国买家的房屋交易量占比为4.1%,较7月份的13.2%大幅下跌。

温哥华甚至被爆有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人买房子,楼市已经处于崩溃的烂泥之中。

而房地产税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政府因此遇到了新的财政危机,一方面要面对成交量锐减带来的税收暴跌,造成经济震荡,另一方面也要面临一系列财政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以及大量的社会协调问题。

大量的房产经纪人面临着失业或转行,之前一些眼红于中国投资客的温哥华人,也尝到楼市崩盘的后果,发现钱越来越不好赚,生活变得更加艰辛。

失业和不可逆的民怨沸腾直上,这一政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让BC省政府一下子不知所措。另外之前企图楼市崩盘能买的起房子的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更加买不起房子了。

因此取消海外15%的额外房产税成为政府势在必行的事,BC省政府不得不低下头宣布取消,企图把温哥华楼市从寒冬中拉出来。而宣布新政的这天恰巧是在中国春节的大年初一,也似乎是在向广大的华人投资客示好。

从温哥华事件我们可以得出:楼市崩盘的危害向来都是比你想的要快更要严重,而企图楼市崩盘买房子的人更是痴人说梦。

理性看待房地产,依然是许多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而许多批判地产绑架实体经济更是无稽之谈。

(温哥华)

房地产从根本上说虽然拥有金融属性,但也依然属于实体行业,因为它所带来的一些共生体系更是盘活了许多制造业,比如建筑业,盖楼所用的钢筋水泥、消防材料、家具装饰等等一些建材供应商。这些都是靠地产养活的,甚至一些运输行业,也是靠给工地运输材料而存活。

所以房地产没有绑架实体经济,而是经济抱着房地产的大腿。政府不是偏爱房地产,而是还没有更好的选择。更没有那家政府希望楼市崩盘、房价暴跌,最多也只是担心房价上涨过快导致的杠杆风险。

拿我们国家来说,截止2015年,我们的农民工人数达到了2.74亿人,而这其中有大半都是从事着建筑行业,如果要是楼市崩盘,我们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量人口面临着失业。失业率带动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工业企业的倒闭导致了工业产品价格的飙升,我们的生活成本也会提高,生存都有问题,这对国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调控楼市从来不能掐住脖子,一竿子打死,不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房价暴跌,银行也会面临坏账问题,投资客因为房价的暴跌而无利可图,因此会选择弃供,一些还在还月供的人没有稳定的收入,也不得不弃供,银行一但崩溃,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崩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08年国家4万亿的救市,我们避免了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楼市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房价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增长,许多人怨言房价太高。但是你现在想想有更好的办法吗?看看崩盘后的日本。

温哥华的现在一套普通的两层房屋,价格达到差不多860万人民币,加上一系列的其他费用,折合人民币也达到了900万左右,要知道,他们才只有230万人。

而我们的一线城市,拿深圳来说,2000多万人口,今年净流入人口就达到了53万,温哥华市内人口才60万,我们900万在深圳也能买到150平左右的房子,并且我们没有房地产税,我们的养房成本可比温哥华低很多。

因此,不是我们的房价太贵,只是我们的收入太低。

而高房价往往不是促成楼市崩盘的主要原因,真实的情况是因为暴跌。而指望一线楼市崩盘的人,恐怕首先要担心的是三、四线,除非经济学失灵,不然要崩,也是先崩人口大量流出的三、四线城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