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与Uber合并,以后打车要涨价?你担心的答案都在这!

滴滴与Uber合并,以后打车要涨价?你担心的答案都在这!
2016年08月02日 12:27 九个头条网

出行领域又出大新闻!

继上周刚刚颁布新规,宣布网约车合法地位后,全球最大两家出行平台终于达成了交易: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平地一声雷!滴滴收购Uber中国成真!

在数次曝出合并传言后,滴滴和优步中国这对 “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终于还是牵手了。

“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在滴滴牵手快的后,这句话再次被用在了今天滴滴内部信中。2016年的今天,注定要在互联网合并案例史上划下浓重的一笔。

滴滴与Uber合并,补贴大战不是全部原因,真正的推手是他们!

这两位在大众看来极其不希望在一起的“情侣”终于成功牵手,到底是感情深厚,还是资本情深?

说到滴滴和优步,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在一起,更多的是背后的资本推动,两位背后起码已经站着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等四家共同投资方。

就在上个月,双方还因新一轮融资进展频繁进入公众视线。

北京时间6月2日,Uber宣布获得来自沙特公共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的35亿美元投资,属于G轮融资的一部分。Uber当时透露,其最新轮融资已累计达60亿美元,该笔资金将用于支持Uber在包括中国等地的全球业务增长。

随后在6月16日,滴滴宣布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Apple、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除上述股权投资外,招商银行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元(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意味着滴滴最新一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此前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等合并案例,资本方几乎都是促成交易的主要因素。相似的合并动机跟逻辑,放到移动出行这一细分市场同样适用,比如滴滴与Uber拥有老虎环球基金和中国人寿等共同的投资方。

但恶性竞争和恶性补贴不可持续,长此以往企业自身缺乏动力,外界资源也没以前多,从资本效率角度讲也不合理,并购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7月2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宣布网约车合法,也是促成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推手之一。

两家成一家,对你我有何影响?

8月1日下午四点多,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一出,网友们都炸了,都在心疼自己未来的钱包。

小伙伴们都讨论了啥?这些是不是也是你在关心的?一起来看看!

网友评论

佳賴:噩耗,想哭!

特立独行的猫ai:我就想问问:补贴还有吗?

零和猫:强强联合啊这是,竞争几年最后握手言和。

紫此亦荚:看来要买辆自行车了!

woriawori:那肯定木有优惠了!

萌赤腰细一尺六:完了,我的钱包要瘦了。

栀子花白-:收购了价格恐怕就会一直涨涨涨了吧!

对于网友们担心的涨价问题,滴滴又是怎样回应的?

滴滴承诺:优惠不终止,红包将长期存在

对这一担忧,滴滴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承诺:优惠不会终止,红包补贴未来还将长期存在。

但这很可能是一张缺乏保障的“保票”。两家“联姻”,足以掌握出行市场的定价权。

滴滴优步的烧钱模式,已成双方难以承受之重,因为烧钱,优步2015年在中国市场亏损超过了10亿美元,滴滴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亏损很可能超过优步中国。在获取足够大的市场定价权后,很难说滴滴不会选择不再补贴以止损,甚至提高价格以补血的新战略。毕竟,滴滴背后的投资人实力再雄厚,总是要求回报的。

此外,网约车已经合法化,且有效吸收了大量下岗转岗职工,已无须再通过烧钱证明其“社会效应”。因此,未来滴滴司机和用户即使有抱怨,也很可能不得不适应没有补贴或只能享受象征性补贴的新时代到来。

综合整理自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