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世界的中国黑科技正式上路!网友却为何吵翻了天?

轰动世界的中国黑科技正式上路!网友却为何吵翻了天?
2016年08月04日 09:26 九个头条网

还记得之前轰动世界的“中国最牛巴士”吗?当时惊艳的概念图,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巴铁”由巴铁科技这家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开发公司自主研发,是中国原创重大发明,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是国家重大的战略新兴产业。

简单粗暴地来说,有两大亮点: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还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

就在昨天(8月2日),巴铁1号试验车准备进行路面测试。当日,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巴铁1号试验车为一节车厢,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数为300人。车厢内有55个座位,乘客区设有20根竖立扶手,满足高峰时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同时,车体配备多个液晶电视屏幕,方便各个角度的乘客观看。

此外,还安装了4个动态地图,便于乘客查看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巴铁”是一种新型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 设计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

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

质疑不断:交通革命还是圈钱游戏?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有人这么形容巴铁。

巴铁1号启动综合试验的消息放出来后,燃爆了整个互联网,登上了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首页重要位置。

关于巴铁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欢呼,太科幻了,这是一次交通革命;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巴铁根本没有使用价值,甚至被鄙视为“民科”产物,纯粹是忽悠资本市场、圈钱的产物。

巴铁是“民科”产物?

其实,“巴铁”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总设计师叫宋有洲,只有小学文化的民间科学家。2008年,他提出了利用城市道路上层空间治堵的想法,半年后,一个名为“宽体高架电车”的发明诞生,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后来,宋有洲将其包装称为“立体巴士”。

2010年7月,在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创办的优米网一期节目上,宋有洲就带着他的“立体快巴”项目参加了节目,获得了广泛传播。随后,同年宋有洲又带着立体巴士,参加了第13届北京科博会,并表示将在北京门头沟去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

此后,“立体快巴”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并登上了2010年8月18日的《纽约时报》封面;11月12日,《时代》周刊,又将“立体快巴”列为2010年世界“50大发明”之一。“立体巴士”一时风头无两。

认证资料为“铁路媒体工作者、高铁科普作家”的@高铁见闻 认为,“立体巴士”之所以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国外媒体的吹捧,激发了媚洋国人的自豪感,认为被国际媒体吹捧的发明一定是好东西,这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第二,顶着解决交通拥堵光环的“立体巴士”,击中了深受交通拥堵之苦的国人内心最敏感的地带。

但是宋有洲关于将在北京门头沟修建立体巴士线路的说法,很快被门头沟区政府否认。由于幻想成分居多,现实运营难度大,所以“立体巴士”很快就沉寂下去。

对于项目暂时搁浅的原因,宋有洲认为主要是“立体巴士”没有造出样车来,所以相关部门会有顾虑。另一方面,国内对于新发明的接受程度不高,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销声匿迹了近6年后,2016年“立体巴士”被包装成“巴铁”重出江湖,再次震惊国内。这一次,宋有洲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也就是经营P2P理财的华赢集团,他们合作,成立了巴铁科技公司,共同包装运作巴铁。

最近半年多的时间里,巴铁科技公司带着“巴铁”参加了科博会、京交会、上海轨道交通展等各种展会,赢得了巨量的曝光,被很多人追捧。

只是一个巨大的龙门吊?

8月2日,巴铁动起来了。接着一阵更强的口水战又爆发了。支持高声欢呼,认为这是对此前质疑者的打脸;反对者则认为,巴铁只是动起来了而已,而且只有短短300米的距离,能动起来与试跑成功是压根不同的两个概念。

知乎上有网友认为,巴铁只是一个大型的龙门吊而已,龙门吊也是可以开动的,但是能够开动与能在市区道路上通勤是两个概念。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表示,高架车辆这个设想很多年前就有,但是真的让这个设想从人们的幻想中走出来,走到现实中来,巴铁项目尝试者们确实非常有魄力。但这并不代表我认为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里就会轻易实现。

但是真要实现有很多难题,比如:

第一,限高问题。巴铁高度4.5-4.7米,超过了城市主干道路4.2米的限高;巴铁下面镂空限高2米,虽然能够同行大部分车辆,但是也有车辆不能通行。

第二,动力问题。考虑巴铁自身的重量与超过千人的载客,挑战大部分立交桥的承受能力。

第三,可能会本就拥堵的城市更加拥堵。“国家863计划节能与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王秉刚表示,“这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上的发明,从技术上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已经拥堵的地方有它更拥堵,在不拥堵的地方又无必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要过个十字路口,大家都会把它当大事。”

到了交叉路口,大车与小车的行驶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小车在大车肚子底下是没有办法改变行驶方向的,甚至连变换车道都成为了一件相当危险的事。那是不是交通法规需要改变,变成所有车辆都有主动避让“巴铁”?

除此以外,大型车的启动速度一定比较慢,那么当一辆巴铁需要转向的时候,所有的车辆都要停下给它让路,一定会造成拥堵。

第四,转弯问题。巴铁总长度54米,转弯将遇到巨大难题。公路不可能像铁路那样有大弧线式的转弯,巴铁体量这么大,小半径转弯就成了问题。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你去看一看大公共汽车的转弯就会明白,实际上大型车在转弯的时候,前轮与后轮所划过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半弧。

第五,安全问题。巴铁人员密集,距离地面搞,一旦出事,比如火灾或者交通事故,逃生困难。

巴铁离正式运营还有多远?

此前媒体传出巴铁将在秦皇岛落地的消息。但是,似乎媒体所说的落地就是指这次300米的“试跑”,与建设运营线路尚相差甚远。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政府相关部门,交通局、发改委纷纷表示对其具体施工、试运行情况并不清楚。

北戴河区政府官网的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底,华赢集团到秦皇岛北戴河区考察投资环境,双方召开了洽谈会,将尽快签署框架战略协议。但是这份合作战略协议是否已经签署,秦皇岛市政府官网、北戴河区政府官网、巴铁官网、华赢集团官网均没有下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北戴河区政府宣传部门人员时候,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听说过巴铁的事情,但再多的情况就不知道了。

据悉,因为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所以国家车辆管理比较严格,生产企业需要到工信部、发改委那里取得资质。相关部门要对巴铁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专家论证。我国这些年先后投入运行的新型公交系统如城铁、快速公交系统等,都是需要事先经过上述系统审查、验证。巴铁也不例外。

让“巴铁”上路比登天还难?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业内人士多对巴铁大面积投入城市交通公交系统表示怀疑。“如果城市政府接受并力推,希望较大。但如果政府积极性不高,加上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规则,谁敢让巴铁上路?毕竟是一个庞然大物,出了事怎么办?”

“当你正开着私家车,突然巴铁呼啸着从头上穿过,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会很恐怖吗?”北京的一名私家车主说。

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巴铁”的车辆制造、运行、电力供给、制动、安全等相关技术标准,涉及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诸多政府部门,还涉及城市管理者甚至是私家车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想打破现有格局,比登天还难。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陈艳艳表示,中国城市交通现状复杂,桥梁高度、电车高度、绿化带、私家车和社会车辆的行驶要求都会影响“巴铁”上路,既有基础设施、法规标准等硬性限制,也有信号控制管理模式等软件方面的综合制约。“像巴铁的安全、应急救援等制度和标准制定都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科学测试和审定才有效。”她说。

也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巴铁的出现不仅有行业内的质疑,由于存在与地铁、地面公交争夺客源和投资的可能,地铁方、公交方抵制和质疑的声音也不小。

对于外界的各种质疑,巴铁公司总工程师宋有洲坚持表示,“国家鼓励技术创新,而我们只是早走了一步”“这些问题从设计之初就已进行了严格周密的评估与测试。”

他解释说,“巴铁”不会干扰交通。和地铁相关的配套建设相比,巴铁需要的道路改造会简单很多,它不需要开凿隧道,只需要在道路边切开一条宽40厘米、深60至70厘米的槽,埋下混凝土预制梁,把钢轨铺在上面,然后二次浇注,不会占道,也不需要拆迁,建造成本会大幅降低。

“巴铁也不会压坏路面。”宋有洲介绍,正常的一节“巴铁”车厢自重是15~16吨,4节的总重在60吨左右,它比一般的有轨电车轻,一节车厢的乘客重量约有21吨,这样全部4节车厢重量约在140多吨,4节车厢有约60米长,通过自身的长度将压强分散,不会压坏路面。此外,随着材料的改进,“巴铁”以后会越来越轻。

“这种列车结构,能释放道路资源,让公交车与小汽车互不干扰地行驶,即便在拥堵情况下,也能实现公交优先。”宋有洲表示。

“巴铁”会不会对正在行驶的车辆形成干扰?根据巴铁公司提供的动画演示,“巴铁”转弯时会对正在其腹中通行的车辆发出信号,避免碰撞。

产业化蛋糕有多大

根据测算,1公里的“巴铁”成本不超过1.2亿元,而地铁因为有拆迁成本等原因,综合造价高,如北京地铁最贵的1公里达到15亿元,一般也要10亿元左右,“巴铁”的造价仅为地铁的16%至20%。

宋有洲说,“巴铁”属于新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采用市政电力进行驱动。测算结果显示,一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可减少864吨耗油,减少2640吨碳排放。

白志明表示,对于交通网络已经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巴铁的市场空间可能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二三线正在进行道路规划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来说,目前是“将巴铁纳入智慧城市规划的最佳时机”,而巴铁打的也恰恰是“缓堵、高效、环保、便捷”的招牌。

因为白志明表示,未来几十年全球约有40万~50万辆“巴铁”的潜在需求,加上道路改造及车站等配套投入,总产值将会超过60万亿~70万亿元。而当巴铁产业化后,一大批企业和产业集群将出现,包括公交商业地产(站台商铺)公司、停车位(站台车站)经营公司、交通广告公司(站台广告、车身广告、存车设施广告)、城市轨道车客运公司(拥有巴铁20000辆以上),以及轨道车辆生产制造公司等等。

网友:支持声盖过质疑声

当@人民日报 微博发布“空中巴士上路”的消息后,下方评论区也出现了两极的声音,但质疑声普遍被反驳。

摘网友评论

苏念念念:网友们请放心,我们普通民众能想到的,设计者肯定想到了,而且可能已经做了多次实验。话说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又上新台阶,不应该高兴吗,为什么要酸要喷呢[微笑]

驴脸王馒头:说突然头顶一黑会吓到的,难道你是比目鱼吗,眼睛长在脸旁边啊?司机肯定能提前看到辣么大的一个空中巴士然后做好心理准备的啊!照你的逻辑,开车进个隧道司机不都吓得尿失禁了[doge][doge] 仿佛在故意跟我秀智障

一个人的疯帽子:评论里有说骗经费,有说拐弯拐不了的,有各种专家。但我只想说一句,有创新才有发展,瞻前顾后只会停滞不前。还有那说骗经费的,我觉得只要有想法,有实践有付出,经费就可以给,国家的经费本身就是用来发展的,总比给你们这些键盘侠好。就像评论里说的,如果在国外又是一票赞扬。中国,好样的,加油!

CbYeyDnr:我想知道不会影响下面汽车司机的驾驶吗?突然头顶黑了,一抬头,“嘭”撞前边同样抬头的司机的车了……

宏拔印茂兰:知乎上已经有人高票论证其不可行,你特么这么快就射了不是打人家脸吗?!

干了这杯酒: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那么费力么?因为太多人说不可能,因为它们自己就觉得不可能,活在不可能的世界里。我们的科技研发团队得需要多大的障碍,首先就是各种不可能。

“很多人对‘巴铁’不理解,不相信能成功。这没有关系。”“巴铁”制造商今创集团董事长俞金坤说,“飞机还没有发明前,谁会想到一块铁会在天上飞?可现在,用这些钢铁建造的飞行物,不仅能上天,还能登月,甚至飞到更远的星空。”

转载声明

来源:21财闻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