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北人的爱之深:武汉崛起路在何方?

一个湖北人的爱之深:武汉崛起路在何方?
2016年08月16日 09:32 九个头条网

区域经济一直是识局文章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这次识局将连续刊登的三篇文章,作者是武汉一家新兴产业的从业者。文章对“大武汉”的优势短板、产业取向、城市精神等都提出了一家之言。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可能存在一定偏颇。

不管怎样,作者有两点至少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爱武汉,二是爱识局(哈哈哈)。对于一城一地的管理者来说,“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我们希望能搭建一个优质内容的众筹平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献计出力。

上篇:流通,才是武汉城市和产业的底色!
一个城市无论如何规划,经十数年或数十年的发展,外界大致都会对其形成一个标志性的认知。权力之于北京、金融之于上海、科技之于深圳、电商之于杭州、国际贸易之于广州,大概是国人共同的认知。此种认知,可能与规划相符合,也极有可能与规划不符。
但无论是否与规划相符,当事城市传递给外界的认知或许正是城市的底色,也指向其积累最深厚或最适合发展的产业领域。

并且,在此认知的作用下,在相关领域他们可能更易获得国家重视、国际产业资源的青睐并汇聚各类产业要素,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

武汉
那么,武汉给外界的认知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武汉最适合发展的领域是什么?
对此,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上,有过系统表述。武汉确认的目标是,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领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毫无疑问,市委市政府的目标是宏大的,而且是必要并且是极有可能达至的。但问题是,在全国普遍重视创新创业,诸多城市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情况下,武汉如何有效向外界传递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并让外界形成鲜明的认知呢?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区位之优、交通之便国内基本无敌。因此,愚以为,流通领域才是最适合武汉发展的产业领域,才是武汉产业的底色所在。
纵览改革开放至今近四十年的经济变迁,无论是曾经辉煌的汉正街、武商和中百,还是如今快速发展并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周黑鸭、良品铺子、宁美国度,武汉在流通领域的发展虽历经波折却始终顽强。
而且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武商和中百,还是周黑鸭、良品铺子及楼兰蜜语,还有宁美国度和龙名堂,武汉流通领域的代表企业基本上是同时扎堆发展壮大。
现象之中必有规律!
个人以为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所形成的流通便利,正是武汉在不同时期在细分领域,产生上述代表性经济体的规律所在。纵观武汉周边同为中部的的河南、湖南、江西,至少在流通领域不曾与武汉一般,在不同时期不同细分领域产生如此众多的代表性企业。
事实上,宁美国度的成长历程更是很好的佐证了本判断。宁美国度是2006年产生于西安的,后迁居成都。2008年,宁美创业团队发现客户订购电脑的80%都须从武汉中转,遂迁定于武汉。而非常巧合的是,DIY电脑领域全国前五强中有四强都聚于广埠屯,并与宁美国度同处一个院子中。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武汉流通优势定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个人以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应以武汉为核心,大力发展以铁路(高铁)为基础、航空为重点、公路为支撑、水运为依托的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武汉在全省乃至中部的交通枢纽优势和地位,为武汉“流通之城”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武汉应以交通优势为基础全力发展物流行业,大力支持本土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吸引国际和国内物流及快运巨头在武汉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调度与运送中心,提高物流行业的规模、产值并降低物流成本,为武汉“流通之城”的确立奠定不可替代的优势。
需要提醒的是,武汉的流通优势并非不可替代。至少同属中部主要城市的郑州,铁路运输实力地位不亚于武汉,航空物流实力与地位则远超武汉,完全具备挑战武汉流通优势的可能。
而且最为可虑的是,郑州方面高度重视流通领域发展,且郑州流通领域发展极为迅速。而且,新近的高铁规划是存在分解武汉中部铁路枢纽优势的风险。虽然,顺丰航空基地落户鄂州强化了武汉的流通优势,但在流通领域留给武汉的时间却是不多了!

文/知情不具

来源/识局(ID:zhijuzk)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