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亿新能源汽车补贴,7.6万辆车骗补92.7亿!

300多亿新能源汽车补贴,7.6万辆车骗补92.7亿!
2016年09月10日 19:54 九个头条网

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1000辆,到2015年超过40万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但却有企业趁机打起了“擦边球”,骗取新能源补贴。

7.6万辆新能源车骗补92.7亿

财政部等四部委于对93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查处新能源汽车有牌无车3547辆,涉及骗补金额101021万元;有车无电19158辆,金额187510万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

上述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这些企业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54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27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

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252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60万元。

对上述5个公司的处理结果:

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由工信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其他4家企业,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信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除了这五家企业,行业内还涉及了一些其他企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发展主流还是好的。出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对几家企业进行曝光,对行业起到震慑触动效应;其他未公布的问题企业,不能全部定性为骗补,但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

骗取或谋取财政补贴的典型行为还有“有车缺电”(如本应装四块电池,实际只装了两块电池等)、“标实不符”、闲置车辆(包括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提前谋取补贴,也包括卖给终端闲置的)等,部分将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罚款,闲置车辆在2015年清算汇总暂扣中央补助全部或50%的中央补助。

骗补背后有哪些原因?

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斌分析,“骗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企业受利益驱动蓄意虚假申报补贴产品“骗补”。由于从2016年起国家将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贴产品技术门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新的补贴细则,企业为赶上原有补贴政策末班车,加快生产销售,形成了2015年下半年的一轮爆发式增长。在利益驱动下,少数企业铤而走险。

多级补贴导致补贴过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工程师刘金周分析称,“骗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既有企业受利益驱动蓄意“骗补”,也有多级补贴导致补贴过度。部分地方按照国家补贴对购置车辆再给予1:1的补贴,而在应用环境建设等领域支持明显不足,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如6—8米客车)车型补贴总额接近甚至超过车型成本。根据核查发现,以长三角地区某轻型客车为例,企业采购合同单价为53.8万元,扣除国家补贴30万元,省补8.16万元,市级补贴12.24万元,若全部补贴到位,实际采购单价仅为2.4万元,远低于该车实际成本价值。

企业和产品准入门槛较低

“现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是2009年制定的。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当时制定的准入条件较为宽松,门槛较低,规模较小的改装类企业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客观上为一批在品牌、技术、质量方面无突出业绩、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小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提供了便利。为此,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完善。”刘金周介绍说。

部分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刘金周分析称,国家补贴拨付要求,地方应根据新能源汽车产销实际情况分批拨付资金,严格把关,确保补贴资金 安全有效。按照国家补贴资金拨付流程,企业生产的车辆应在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上牌后才能逐级向国家申请补贴,地方政府应对本地企业申报补贴资料严格把 关。但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的压力下,放松了相关审核和监管,部分企业存在车辆未出厂就已获得车辆牌照的情况。

骗补后的政策走向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我国已经开始启动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财政部去年已发布新的补贴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引领技术进步,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

结语

目前,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因为购车摇号等政策限制,让一部分人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但不少人又在购买的时候有了些犹豫。新能源汽车售价总体偏高,是目前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的原因之一,顾虑最多的还是充电问题及电池使用寿命等带来的诸多不便。

目前市场上的充换电站,多为电网公司投资运营。当时国家电网希望未来实现充电站专营,成为最大的交通能源供应商,甚至有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充电站的盈利速度堪比印钞机,拥有渠道优势的中石化也加入到充电站建设的阵营。几年过去了,充电站并没有给运营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大量充电桩闲置荒废。

对于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补贴等政策利好之下的产销量增长能持续多久?现在大多数用户还是多从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除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其配套的设备也应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落脚点。如何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便利?是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多应该做出努力的地方。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