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工资增速?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工资增速?
2016年09月21日 11:48 九个头条网

挖财君上周趁着中秋节回了趟老家,顺便和许久不见的老同学聚了聚,不得不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的工作还是那么悠闲。

当大城市的白领还堵在晚高峰的路上,老家人民已经回家吃完晚饭,出门散步了。因为不用租房、父母还可以帮着找工作,挖财君的很多同学都选择毕业后回到老家生活。听闻挖财君每天上下班需要在路上花去一个多小时,老家同学只呼:那样太累了,受不了!

不过继续聊下去以后,挖财君发现,在老家的生活也不是都那么美好的,比如收入:

同学A,某国企下属企业的聘用制员工,工作多年的他每年只能按工龄涨100块工资,这么算起来,每年的工资增长还不到5%。

即便是在小县城,这100块也远远抵不过物价的上涨和开销的增加。他现在每月工资加餐费还不到4000块,一旦结婚生子,只能靠啃老度日。

同学小C,某事业单位的编外职员,虽然工作体面、轻松,福利也还不错,但每月工资、奖金发到手只有2500元。小C说,幸亏是住在家里,不然这点收入根本不够用。

看着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同学都发展不错,虽然生活压力大,但也有很多已经开始靠自己能力供房了,小C心里有些落寞。但对于换工作,小C表示没有考虑过,毕竟在小县城体面又福利健全的工作并不多,要是去私企上班还未必有现在的工作好。

小C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事业单位有朝一日可以内部招考,让自己有转正的机会,但现在这种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不过,同样是留在小县城享受悠闲的生活,那些单位里哥哥姐姐辈的70后,中专毕业就能相对容易地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不仅收入可观,还早在10几年前就开始买房,同学们都感慨生不逢时。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工资增速呢?

首先当然是宏观环境影响。

最近两年,我国GDP年增长率缓慢下滑, 2015年的GDP增长率首次跌破7%的门槛。另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也从2011年的10.3%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7.4%。

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企业运营,从而间接地影响员工薪资水平。而70后刚入社会就遇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岗位需求大,找份好工作也就相对容易些。

其次是地域因素。根据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各大城市和各省份的经济数据,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上半年GDP增长为负数的竟然有21个。东北、山西、西北都是负增长的重灾区。这些负增长的城市都是资源型或资源粗加工城市,负增长主要是去产能的结果。

但另一边,厦门、福州、深圳、杭州、重庆、长沙和海口等7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或省会城市上半年名义GDP增速超过10%。厦门、福州、海口的高增长跟国家战略有很大关系,“一路一带”“南海开发”都是很大的优势。

杭州则是得益于互联网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很明显,在经济向好的城市工作,选择空间大、发展机遇多,而在经济负增长的城市生活,可能更担心能不能保住饭碗。

不过,比起外在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个人选择和个人能力哦。

比如行业的选择。工资其实就是企业的成本,只有企业赚的多工资才能给的多。大家都觉得金融和互联网的收入高,那是因为金融行业利润高。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力,员工能创造的利润空间大。所以,这两个行业就能开出相对高的工资。

而某些制造业、加工业,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就已经占据了成本的绝大部分,利润也就那么几个点,自然不能用太高成本来支付员工工资,行业工资也就普遍偏低了。

不过,即便是在传统的制造企业,个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这个机会就在于你自身的实力,也就是你对企业的贡献度与稀缺性

跟挖财君抱怨工资增长慢的同学,基本上都在没什么压力的企业工作。在这些企业工作,员工不需要受到太多的KPI考核,当然也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你不想干了,企业换个人非常容易,培养新人上岗也很方便,所以,就不需要开出更高的工资。

而同学小C所说的那些在城市发展,已经能靠自己供房的同学,普遍处在竞争力很大的岗位。也许刚毕业时即便辛苦,工资比小C多不了多少。但是因为一直有竞争的激励,自身成长快,工作3-5年以后,就已经成为所在岗位的资深人员和核心人物,收入有大幅增长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你既然选择了安稳和悠闲,就要忍受工资低的不如意。你的收入永远由你的“选择+能力”决定。即便是看起来命运不错的70后,如果能力和收入不匹配,也同样会面临“中年职业困境”。

说到这里,挖财君突然想到以前听到过的一句话,千万不要羡慕小区门口摊鸡蛋饼的阿姨月入上万,收入超过你,要知道你在打工,人家在做事业。挖财君想补充的是,摊鸡蛋饼阿姨创造的利润能超过你,所以收入才比你高呀!

转自微信公众号:挖财早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