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炸!想糊弄中国消费者?三星将为傲慢付出代价!

六连炸!想糊弄中国消费者?三星将为傲慢付出代价!
2016年09月30日 15:47 九个头条网

国行Note7 六连炸后,三星终于扛不住了!昨天,三星终于对中国消费者道歉了,但是诚意有几分?这起风波中,三星给中国消费者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傲慢!

三星的傲慢

自8月末外媒发布首例三星Note7爆炸新闻之后,欧洲便率先开始对该机进行召回。9月15日,美国地区的Note7也在召回中。

9月2日,因电池爆炸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三星移动总裁高东真公开致歉,宣布全球召回250万台Note7手机。然而,国行版Note7并不在召回之列,自9月1日正式上市之后,正常售卖。

三星是这样解释的:

中国的国行版本采用了不同的电池供应商

然而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有网友贴吧发帖称刚买的Note7爆炸了!

接着又一位网友曝光自己的Note7爆炸

当时正在床上玩游戏

然而三星很淡定的表示

该产品的爆炸是由于外部加热所致

这个外部热源

是网友把手机放微波炉里加热了吗?

网友表示不服

对三星发起挑战!

不仅如此

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已经禁止乘客携带Note7登机

段子手们上场了

多次爆炸事件戳中了段子手们的G点

于是段子手们也上场了

三星终于对中国消费者道歉

到9月28日,三星国行Note7 已经六连炸!

9月18日凌晨,有用户在Note7贴吧爆料称,自己在京东购买的国行三星Note7珊瑚蓝版在使用时发生电池爆炸事故。该用户称事故发生时,手机并未在充电,使用过程中突然黑屏,然后机身出现晃动,手机被丢到一边后发生爆炸。

9月19日,贴吧ID为@喵星小丸子的网友称,其在京东购买的国行金色Note7也爆炸了,并放上了两张爆炸后的手机图片。

9月25日,微博网友@诶嘛爆料称其朋友在苏宁购买的国行版三星Note7发生爆炸,并称“放在口袋里,突然冒烟了”。

9月26日,网友“不老的老回”发文称,其在京东购买的国行版三星Note7在充电时发生了爆炸,用户的电脑也受到影响。

9月27日晚,媒体报道辽宁省一名用户使用的三星Note7手机发生自燃现象,该用户表示“幸好手机没有放在兜里,不然一定会受伤”。

9月28日,@北海人不知道的北海事发文称三星Note7在广西北海一家手机城冒烟爆炸,现场保安拿出灭火器灭火。

或许是终于扛不住舆论的压力,三星终于对中国消费者道歉!

29日下午,三星电子在官网表示,该企业在此事件上没有完全考虑消费者感受,进行了不充分的说明,因此对中国消费者表示最真诚的歉意。三星同时强调,在召回问题上,并未对中国市场实施双重标准。

△三星中国官网截图

央视痛批:自诩“贡献中国社会” 行动却充满傲慢

三星电子一直自诩将“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然而想说喜爱它却并不容易。三星也想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可贡献需要靠诚意,而不是傲慢。如果要衡量三星电子离其这些目标有多遥远的话,答案是将近一个月——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看似在修补过失 实际对中国和欧美市场区别待遇

8月中旬,三星推出推出“战略机型”Galaxy Note 7,可在短短两三周里,这款抢时间上市的新机型在充电时或充电后会发生爆炸的问题逐渐暴露。这迫使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在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售出的全部Note 7手机。

9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在首尔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在已经发售Galaxy Note7的十个市场停止销售工作。此外,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负责人高东真还对该产品所存在的电池问题致歉。

△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负责人高东真就电池问题致歉

三星看起来在努力修补自己的过失,然而对其产品却实施了区别待遇,以一段不到200字的简短声明,就将中国市场被其排除在更换范畴之外。三星的歧视性政策立即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因为这种做法完全与其自称的“质量和服务第一的信念”背道而驰。

中国市场:前后两份声明含糊不清 经不起考验

中国一直是三星重要的市场之一,不过近两年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据加拿大投资银行统计的市场数据,在2015年三星智能手机的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23.96%,苹果公司排名第二占全球总销量的17.2%。但三星在中国市场占据数年的销量第一宝座从2014年开始失守,2015年甚至已经无法进入销量前五。三星固然愿意将其解释为中国国内手机生产商来势凶猛,逐渐侵蚀其市场空间,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仍是其做惯行业老大的傲慢在作祟。

轻慢中国消费者的举动让三星背负巨大的压力,在19日抛出的第二个轻飘飘的声明也只是又为自己辩驳了一番,不但很难让担心自己兜里手机的消费者感到放心,而且进一步凸显出三星自称的“消费者权益至上的理念”的好像经不起考验。

全球召回近一月后的道歉 诚意有几分?

中国的三星用户自然不会满足于这前后两份含糊不清的声明,在各方的继续施压下,最终在宣布全球产品召回将近一个月后,三星才再次发表了一份向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称在此事件上没有完全考虑中国消费者感受,进行了不充分的说明。不过虽然这份道歉信强调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但仍振振有词地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的手机不用换也不能换。

这封道歉信的字数倒是之前声明的五倍,但是否能凭借长度就让中国用户满意还需时间考量。

可以参照的是美国三星用户的待遇:三星电子美国分公司总裁蒂姆·巴克斯特早在15日就在一则大约两分钟视频中向美国消费者正面道歉,承认“我们没有达到你们所期待、所应得的卓越品质。”三星电子美国公司还表示,美国Note7手机用户可任选几款三星手机中的一款进行置换,还可收到一张价值25美元的礼品卡。两相对比之下,三星中国用户的待遇确实不怎么样。

△三星电子美国分公司总裁蒂姆·巴克斯特15日在视频中向美国消费者正面道歉

其实就在三星勉强就Note7事件向中国消费者发出姗姗来迟的道歉前几个小时,曾经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独占鳌头的黑莓宣布停止生产自己的手机,退出硬件业务。如果三星不能真正懂得尊重消费者,用行动赢得信赖的话,那么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会沦落为第二个黑莓。

最强的三星都被中国逐步赶超,韩国这是怎么了?

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三星在韩国经济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三星集团的销售额约占韩国GDP的五分之一。仅三星电子一家,就达韩国股市(KOSPI)总市值的约17%。有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三星对韩国的影响,“三星一感冒,韩国经济就要打喷嚏”。

三星召回事件,也是当前韩国经济日益陷入困境的缩影。

此前的8月31日,由于严重的财务危机,韩国最大、全球第7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向韩国法院提交破产保护,引发韩国经济界和国际航运界巨震。

航运业对于高度依赖进出口的韩国经济而言,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韩进海运破产引发韩国乃至全球航运业的一系列危机,包括出口交货延误、港口吞吐量下降、造船厂订单减少等严重后果。

在政府和舆论压力之下,韩进集团宣布将紧急注资1000亿韩元。韩国政府也决定向韩进海运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不过,截至2015年底,韩进海运负债总额高达6.6万亿韩元,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将近850%。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如此失衡的债务下,即使母公司韩进集团再对其进行追加输血,恐怕也难“起死回生”,破产清算恐难以避免。更何况近年来韩进集团自身亦经营状况不佳。

事实上,从风雨飘摇的海运业,到3大船企集体危机,再到同样处于困境的钢铁、建筑、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韩国引以为傲的多个支柱产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全行业性危机。

从核心经济数据看,也能看出这个曾经的亚洲四小龙所遭遇的困境。2015年韩国GDP仅增长2.6%,创下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2016年GDP增长率预期也仅为2.4%-2.8%左右;自2015年以来,出口已连续19个月出现下滑;家庭负债规模超过1200万亿韩元,创历史最高纪录;8月份30岁以下的青年失业率达8.3%,创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最高纪录。韩国经济似乎已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从更长周期来看,过去20多年来韩国经济的引擎正在逐渐熄灭。进入90年代后,韩国经济增速呈现出一路下滑的态势,从90年代初期的7%-8%,到金大中政府上台后的5%,到卢武铉政府时期进一步下滑至4%,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时期更是平均增速不到3%。

产业竞争力下滑是主因

可以说,当前韩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期,产业竞争力日益下滑凸显了转型之困。由于出口日渐萎缩,内需又难以提振,在中国技术进步和日元贬值的夹击之下,韩国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其引以为豪的高性价比优势难以维系。

韩国向来引以为傲的造船、手机、电视、汽车、钢铁等出口支柱产业都是如此,“韩国制造”也正在经受“中国制造”的全方位挤压。而这也是2015年以来韩国出口创下连续19个月负增长纪录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韩国对中国制造业的快速追赶一直充满警惕和危机感,但中国企业的崛起速度超乎想象。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细分产品共减少了18个,其中有多达9个是被中国所取代。

就连曾长期雄居全球第一宝座的韩国造船业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机。韩国三大船企2015年的经营亏损高达近80亿美元,被迫制定包括裁员、抛售非核心资产等在内的苛刻自救方案。

取代韩国登上全球造船业宝座的,正是中国。据英国造船与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的统计,2016年1-8月,全球造船市场的296艘船的订单中106艘订单被中国造船企业拿下,而韩国造船企业仅获37艘订单。

更让韩国担忧的是,在无人机、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正在逐步确立先发优势,韩国很难匹敌。不少韩国专家认为,如果韩国再不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投入,未来1-2年韩国将在技术领域彻底落后于中国。寻找新的未来增长产业动力成为韩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前景不容乐观

韩国业界普遍认为,当前韩国经济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失衡,出口和内需的失衡,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失衡,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改革迟缓是2008年以来韩国经济逐渐丧失活力的主要原因。韩国迫切需要推行更有力的经济改革措施,以重燃经济引擎。

过去3年多时间里,朴槿惠政府先后开出了一连串“药方”:提出“创造型经济”理念;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三年经济改革计划,出台了《13大未来增长动力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扶持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服务业产业;将基准利率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提出“四大改革”(劳动、公共、教育、金融部门)等具体改革方案。

总体来看,其经济结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成效寥寥。而今年以来韩国政府在造船、海运行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频频误判、畏首畏脚、措施滞后,部门间的政策分歧,严重的朝野内斗,民众的不信任感等等,再次暴露出韩国政府施政能力有限且受多方擎制。

基辛格曾言,当领导人在陷于国内政治泥潭的时候,往往会拿更多精力去搞外交。

朴槿惠似乎也在走同一条道路。相较于经济事务,朴槿惠政府似乎更倾注精力于外交安保领域,尤其是在当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下,韩国对朝外交立场强硬,成功推动安理会通过对朝制裁案,成为内外交困中的朴槿惠政府为数不多的政绩。

但很显然,韩国民众最关心的还是经济民生。今年4月的韩国国会选举,执政党新国家党意外惨败,就已经敲响了警钟。而据韩国民调机构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目前朴槿惠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低迷,仅有30%多,不满意率则高达60%以上。

无论如何,三星召回和韩进破产等事件固然影响巨大,不过是“疥癣之疾”。但今年以来爆发一连串的危机背后所折射的韩国经济转型之困,以及从中暴露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各种问题,却是阻碍韩国重燃增长引擎的“心腹之患”。

转自:中国经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