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关闭网点,银行15年内会消失的真相!

裁员、降薪、关闭网点,银行15年内会消失的真相!
2016年10月27日 09:47 九个头条网

15年内银行会消失?图样图森破!没了银行,就跟世界末日一样!

最近,银行人可能都被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名为《遇见“夏娃”:你聪明的虚拟助手与未来“看不见”的银行》的报告中的惊人言论所吓到,报告说:到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2030年,“看不见的银行”的日常

在报告中,毕马威将一种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命名为EVA(即夏娃,有种回到创世纪的赶脚)。这个EVA非常地神通广大,它可以轻松获得用户的健康、支付、偏好、社交媒体等数据,然后在用户闲暇的时候进行沟通、提供符合其口味的商品、为用户推荐短期现金的最佳管理方式,并且解决金融问题。

于是乎,到了2030年,你的日常就会变成下面的这个样子。

EVA:亲,我发现你现在挺闲的,能不能聊聊?

我:好呀,你说呗。

EVA:是这样滴,根据我的数据发现你最近买了许多的垃圾食品,而且已经一周没有跑步啦,感觉你压力挺大的,所以来关心一下。

我:啊哟,我好感动呀EVA,其实是这样滴,我最近都在忙着工作,你有啥好建议吗?

EVA:你知道不?最近你家运动中心新开了一家瑜伽店,周二还有空余的位子,而且正好那天你休息,要不要我帮你定一个?

我:好吧……

EVA:那要不要请你的两个好基友也一起去?

我:哎哟还是不要了,我现在都忙成狗了,还是别让他们看见了,多不好意思。对了,我最近的财务状况咋样了?

EVA:额…都还挺好的。我把你的一部分钱投到一个年化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去了。你就放心吧。 

如果到时候真的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话,感觉大家也就真的不再需要银行的服务了。

降薪裁员大潮看似可怕,更可怕的是你永远的无动于衷。

记得还是在去年的时候,政协会议第二天,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发言时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过程中会伴生很多问题。当张建国说到“银行是弱势群体”时,现场哄堂大笑。

可是,仅仅过了一年,建行行长一语成谶,没人能笑得出来了。整个金融市场变得如履薄冰,金融从业者也步履维艰。银行的降薪裁员潮也从外资银行波及到中资银行。截止2016年6月末,半年报数据显示,四大行半年减员合计超2.5万人。

就连银行人最骄傲的薪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国内银行还一脸懵逼的时候,国外的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之路:

荷兰的ING银行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德国商业银行宣布,到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9600名员工。

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宣布将要发布一个线上的AI客服系统,这个客服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语调来做出反应,此外,它还永远都不需要休息,更不会要求超时津贴。

美国银行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则显示,公司在金融危机以前拥有6000多个网点,目前仅有4629个网点,并在去年缩减了112个金融中心。另根据数据显示,美国银行现拥有2100万移动银行活跃用户,18%的存款交易都通过移动服务完成。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见,银行的实体网点将逐渐被淘汰,人工智能将成为银行人的最大威胁。然而,银行的困境还不止于此。

降薪裁员大潮看似可怕,更可怕的是你永远的无动于衷。

马云说的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正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马云的这句话是在8年前说的,当时不少人都嘲笑说这只是马云虚张声势的惯用伎俩,那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更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只是当作一句玩笑话。

可是,过了8年,还有人敢说马云没有做到吗?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互联网支付借助其本身独具的吸引力四处攻城略地,用户被一个个抢夺时,曾经银行眼中的蚂蚁,如今已经可以撼动大象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会把钱放在身上了,出去买东西、购物消费几乎都是直接掏手机扫一扫,搞定。现金为王的时代似乎已经行将就木,快要走进历史中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从2009年开始,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从3万亿元一直到2015年的31.2万亿元,其交易规模始终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估计到2020年会突破48万亿元。

有人可能要问,第三方支付不是都已经开始收费了么,如此一来,银行不是又得利了吗?

这似乎想得太简单了,拿支付宝举个栗子,它已经在10月12日开始提现收费了,可是这并不妨碍人们的使用,打开支付宝来看,其项目几乎覆盖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金融投资理财方面的服务,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很显然,支付宝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的生态闭环,因而使得传统银行业被边缘化,这对银行业来说显然是个噩梦般的未来。

银行消失了,会变成怎样一种局面?

如果在未来,银行真的都倒闭了,消失了,会变成怎样的一种局面?难道你以为就只是像下面这张图一样,银行网点空无一人的样子吗?

难道你以为有了支付宝、微信等等软件就可以买东西了吗?

图样图森破!

没了银行,支付宝和微信等软件的结算业务也就没有了,一切的数字都只是数字而已,再也无法具备支付功能。

没了银行,经济也就失去了调控,企业也得不到融资,于是就只能接连倒闭消失了。

没了银行,大量的员工失业,到处都是无业游民,成为社会的巨大犯罪隐患,走在马路上都要无比小心。

没了银行,家里的水电煤等等就都断了,因为随着金融体系的崩溃,整个社会的产业链也随之崩塌。

没了银行,其实就跟世界末日没两样。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要问银行人,你们银行呢?银行人,哦不,曾经的银行人只会回你一句:“以后都不会再有任何一家银行了。”

“银行是时候该放大招了!”

如果现在不改变,那未来15年内银行真的消失了的话,那就是真的悲剧了。应该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这样可怕的结果吧?其实,银行要做的不是在2030年消失,而是在2030年成为“无形的银行”。

10月份,正当所有的银行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7年校园招聘,证券日报的记者发现,微众银行等民营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银行在招聘上与传统银行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微众银行官网上的招聘信息分为五个方向,分别为研究类、技术类、风险类、产品类和设计类。前两大类的招聘对象基本锁定为程序员,只有产品类和风险类与传统的银行岗位沾边。

从这则消息中我们似乎闻到了银行变革的方向,在未来,银行大部分的员工可能都不必懂金融,但必须懂技术——银行的员工从金融专业人员转变为技术人员(IT)将会是未来银行的一个大趋势。

这也给所有的银行人提个醒,现在你所看到的“程序猿”在银行可能扮演的只是一个支持银行运行的角色,但在不远的未来,“程序猿”将会从银行后台走到舞台的中央。

传统银行或许也应该开始摒弃原来严格的招聘要求,在专业限制上,也不要大多数只招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不如多招一些比较有创意、有想法的年轻“程序猿”,进了银行也不要只是让他们做柜员,而是能够多方面了解银行的运营流程,从而结合他们的专业来进行创新。

另外,银行业应该改变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雨中收伞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学家张连起认为现在有很多银行脱实向虚,总是奔着盈利更高的,短平快的项目,没有考虑为经济注入长久活力。银行虽然是企业,但它是特殊的企业,是经营货币的企业,而且还是信用企业。如何把握好银行的实质?银行既要考虑到经营成果,又要考虑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创新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

银行业现在或许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还好,离毕马威的预言还剩下差不多1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让一个婴儿长成少年,让一颗种子长成一颗小树,那也应该足够让一家银行重新焕发光彩。

来源:财金阅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