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钱,不骗他们骗谁?”中国人,请看好你家老人!

“老人有钱,不骗他们骗谁?”中国人,请看好你家老人!
2016年10月28日 11:32 九个头条网

不少家庭因为保健品问题,小辈与长辈之间一言不合就要吵,家庭关系也紧张了。

在年轻人眼里,这些狂买保健品的老人,真的都戆透戆透;而那些老人,宛如被灌了迷魂汤,平时菜场上一毛两毛的讨价还价,买起保健品来几万几万的买。

或许你曾亲身遭遇过,或许你曾亲耳听闻过这样类似的事件——

“家里老人花了几万甚至十几万买了一堆所谓的保健品”

“家里老人没事就往楼下xx养生机构跑,一天都泡在那里”

“家里老人无论怎样劝说,还是非常固执的购买‘养生机构’推荐的‘保健品’”

......

于是就有了7户家庭,联名投诉一家名为“幸福9号”的保健品店的事……

在上海滩,有那么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几乎天天都会给予老年人各种“关心”,而这样的“关心”在一些深陷其中的老年人看来,似乎比亲人还亲!

他们,就是如今遍布上海街头尤其是菜场周围的各种“老年养生机构”。

日前,上海卫视《七分之一》栏目播出了这样一期内容,对上海街头“老年养生机构”来了一次大揭秘。

马先生的母亲退休多年生活平静,但他发现母亲最近很神秘,每天只有三餐在家,他觉得妈妈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于是跟踪母亲,没想到母亲是走进了保健品店。

马先生无奈地说:“劝了无数次,我妈都不听的。也不知道他们给我妈灌了什么迷魂汤!”“原先家里都很和睦,但现在基本上就是冷战!”

不仅仅是马先生家,下面这些网友家里现在也是水深火热。

顾先生的母亲也常去这种保健店。有一次在楼梯摔倒,顾先生就担心是不是吃的保健品,对母亲身体有害?

仔细看看,瓶身写的食用方法是每日1片,而宣传单上是早3粒晚3粒,整整是规定用量的6倍!

正规医院膳食科科长说:过度食用硒,致硒中毒的话,会引起低血压,导致晕厥摔倒等。

这家幸福9号就是在误导老人,让他们多吃多买,也不管老人吃了对身体是好是坏!

这些所谓的“老年养生机构”知道老人钱好骗,于是纷纷在上海老人日常活动区域安营扎寨,仅在杨浦区国和路“勤海菜市场”边上,竟然就有多达6家老年养生保健机构!

这些“老年养生机构”招揽生意的方法基本都是如出一辙:先是给予老人一些甜头,每天发一些不值钱的小礼品,待老人“上钩”之后,再忽悠老人花费巨款购买其所谓的“保健品”。

在这些“老年养生机构”内部则俨然像一个“老年之家”,里面老年人可以聊天喝茶,组织老人们打打牌搓搓麻将,没事搞个剥毛豆比赛,甚至店员还会煞费苦心的陪老人们一起娱乐。

当然,无论店员用了何种花样精来陪伴老人,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骗老人钱购买其所谓的保健品。

在这些店员充满“人文关怀”之下,被迷惑的老人纷纷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保健品,买的少的几万块,买的多的甚至数十万!而这些购买了保健品的老人们,每天都把这些保健品来“当饭吃”……

而对于如此“洗脑式销售”,一些老人甚至已经到了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地步。当看见记者扛着摄像机前去调查采访,这些被洗脑的老人纷纷站出来义正言辞的阻拦记者,甚至,在店员的鼓动之下,竟然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为何这些老年养生机构的店员,可以把老人“花”的团团转?他们究竟掌握了什么高深的独门销售技巧?老人又为何会对这些店员的每一句话都俯首帖耳???

▲ 员工培训笔记
培养思路:
1、加强对她的单聊
2、茶话会讲病,了解自己的病
3、下危机,重视自己的病
4、讲产品,针对自己的病
5、讲活动,这次怎么优惠
6、讲售后,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7、促进别的药物的吸收
8、包装专家
……
10、做感动、惊喜

病,病,病,病,病!老人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病痛困扰,只要围绕这个点,简直是对用户的精准出击!

由于卖的是保健品,店员大多谎称自己是学医的,来博取老人的信任。

在他们眼里,老人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金矿”。而如何挖掘这座金矿,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套路”,甚至还有专门的“教材”!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九十岁的老人他们也不放过,而所有老人在他们眼里几乎都是一个自动提款机。

而在宿舍里的员工闲谈这句:“老人都不像顾客了,像是你手下的兵,让干嘛就干嘛”真的把小编给震惊到了!

据卧底记者调查,记者所在的这支团队共12人,清一色都是90后,最小的只有18岁,对于骗老人钱销售保健品,他们认为是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神话。

事实上,在这家“幸福9号”的养老机构,员工自曝的销售冠军就是一夜暴富,一个月就能赚30万!在他们眼里,这30万是财富;但这30万背后,又是多少被骗老人辛苦一辈子攒来的救命钱?

这些来大城市“淘金”的姑娘小伙,面对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留在这里”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人生目标,至于用什么手段让自己留在城市却没有太多人关心。

在整个视频报道中,有一幕画面令人异常深刻。一位上海口音的老人孤独的站在一家“老年养身机构”门口等候开门“上课”,而她甚至是提前了一个小时就来到这里等候,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而这位老人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已经花费近十万元来购买“保健品”的那位……

不知道下面的这幅画面大家看了心里会作何感想?

揭秘“保健品骗局”:老人怎样被一步步掏空钱包

关于保健品骗局,华西都市报曾以超过一百位上当的老人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在华西都市报接到的116个电话投诉当中,打来电话的83%是老年人子女,5%为购买者老伴,仅有2%的老年人是自己发现上当受骗后向本报投诉的。

九成老人花费数万

上当花钱的老人中,90%都花费数万元,其中4名老人因为买保健品成了“月光族”,并继续向子女和朋友要钱买保健品。大多数子女都称,不知道老人到底花了多少,只能大概估算。杜女士的母亲一年花了不止10万元,段女士则估算公公几年时间“花了大概20万”。还有一些老人还欠了债,其中数额最高的达7万元。

公司卖出的常见产品有保健酒、蜂王浆、激光表、高电位。因为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老年人常对卖方宣传的功效感兴趣,卖方宣称的功能中,以“防红外线”、“抗辐射”、“解毒”最常见。因为不懂电脑技术,王大爷称一些重要人物都去过保健品公司,这让女儿哭笑不得,“以现在的电脑PS技术,这很容易办到。”

此外,李女士告诉记者,老人不知道社会环境已经改变,“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招数起底:名医外壳、夸张营销

1、打名医牌:“专家”一看就说有癌

在保健品销售商的“诚邀”下,老年人迈进一个个星级酒店、农家乐,仔细聆听来自“政府领导”、“名医教授”的“爱心养生讲座”。热线中,所有的受访者都称,老人曾参加讲座,领悟“健康理念”,几次之后开始购买保健品。

会场上,何太婆曾遇上“细胞学专家”,对方称看看手纹便可知道她有什么病。“你体内有癌细胞。”她一惊,身上确实有个包,正在观察是否为良性。信任感油然而生,她花1万余元买回一堆药,几天后才发现,药品原来只是增强记忆力的,与癌细胞无关。事后,她想起去会场之前,曾给前来接她的小谭说过自己身上有包。

2、打奖品牌:用小恩小惠吸引参与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讲座在几年前便出现了,然而,近年来的“养生”讲座显得越发的“成熟和高效”。

为鼓励老年人,卖方制作出勤卡,满勤的可奖励小礼品。在购买保健品之前,还会营造出货少人多的气氛,往往还要去另一个地点购买产品,“只有38个名额,要跑着去买!”不少老年人都怕错过了好机会,一时冲动就花钱了。

一些保健品公司还做起了衍生产品,一位周大爷花了5万元购买基金,对方称“保证盈利”。

3、打门槛牌:拒绝年轻人来听讲座

讲座地点总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不少受访者认为此举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讲座设门槛,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打进热线的子女中,都称“没进到过讲座会场”。

为让老年人带够现金,一家公司提前发出信息,将在会场上随机抽取现金编号尾号进行奖励。

还有公司用“变相返还”吸引老年人花钱,一家公司让交9千元,承诺之后会全部退还。结果,退回来的是“一张2000元机票,一个7000元的保健电热毯”。

4、打实验牌:濒死金鱼吃了保健品活了

讲座显得老套,促销手段正在更新升级。打进的热线中,80%称卖方组织聚餐、游玩。泡着温泉,品着美食,感性的一天后,“老年人更容易被劝说”。

飞往外地,卖方不安排游玩景点,拉着老年人四处购物。“还会做实验”,方先生称,一工作人员拿出一只金鱼,称先喂鱼吃了敌敌畏,眼见鱼死掉,然后放入保健品,金鱼又活了过来。他怀疑,之前给金鱼吃的并不是敌敌畏。

5、打订制牌:流露出兴趣就被宣传轰炸

热线中,有4名受访者来自同一设计院家属区,小区里的老年人早年工作体面,退休后也有些积蓄,这是保健品公司“最爱的目标人群”。段女士的公公因为对保健品流露出了兴趣,接着就不断收到外地邮寄来的产品介绍,她请朋友前去邮寄地址查看时,却发现地址是假的。

蒋大爷在敬老院时遇到一名老人,给他看《保元丹3万例服用者调查表》,深信不疑的他买下对方推荐的保健品,后来人却不见了。

受骗原因:渴望健康害怕孤独

在受骗老人中,70岁以下的约30%,70岁以上的老人占70%。他们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我的糖尿病治好了,但这种病有很多后遗症”,“父亲在2009年做了结肠癌手术,现在每年体检也正常,但他每次听完讲座,就觉得自己一身病”。

买保健品另一大原因是孤独。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老人独自居住,于是,卖方开始温情忽悠,提着水果拜访老人,给老人倒洗脚水。不曾想,那些叫着“爸妈”,下着跪的“可爱小伙”让他们掏空了家底。

75岁的杨大爷是简阳人,随子女来成都定居,“没去听讲座前,几乎没有熟人。天天听讲座,生活规律了,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此外,大部分花重金买保健品的老人都很朴实,“心也很宽”。发现被骗,有老人说“有人陪着说说话也好”。一位周大爷还对自己子女说:“辛苦一辈子,老了就想图个健康。花其他的钱我舍不得,但是想着为身体好,我愿意,就算没效果,试试也无妨。”

老年人单纯善良,都市年轻人奔波忙碌,这样的家庭组合让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抓住了商机,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

“一个巴掌拍不响”。

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老人上当受骗,有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家庭或者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关心太少所致。年纪大了就会害怕孤独,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大道理,这些所谓的“老年养生机构”也正是利用这个大道理将一个个上海老人骗的七荤八素。

如果平时我们能给予这些老人多一些真正的关心,让他们觉得不再那么“孤独”,或许,这样的打着“养老服务”的诈骗机构就没有市场了吧!

21财闻汇综合自:每天学点经济学(jingji0935)、华西都市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