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酒店不甘“打工”纷纷解约 “携程”已经变成一座围城?

合作酒店不甘“打工”纷纷解约 “携程”已经变成一座围城?
2016年10月31日 20:33 九个头条网

昨天,国家旅游局在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情况通报会上宣布,携程等9家旅游企业因整改不力被点名批评。其中,携程作为屡禁不止的“惯犯”,更是被点名严厉批评。

旅游业作为发源古老的一项产业,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成本、价格和利益分配都已经寻找到了平衡点。“不合理低价”的背后,是携程转嫁成本,以牺牲合作商户利益为代价的“价格战”策略的回响。

机票业务受阻 酒店沦为携程“备胎”?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这句在互联网界盛行已久的金句,在携程这里却玩出了新的内涵。

今年年初,国内四大航空公司不堪沦为“打工仔”,联手封杀去哪儿网,被业界作为向携程“杀鸡儆猴”的表现。然而,在机票业务严重受挫的携程,一方面忙不迭地对四大航展开了怀柔政策,另一方面却把压力转嫁到了酒旅业务上:据多家合作商户透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携程不仅强行提高佣金比例,还私下要求商户签订所谓的“站队协议”,甚至有销售在和酒店商谈合作时抛出了“反正收多少你们都得签”的雷句。

和航空公司相比,酒店商户的体量较小,行业间又习惯各自为战,进一步削弱了在和携程这样的大平台进行博弈时的底气。而对酒店经营者来说,携程等OTA的高速成长也让酒店陷入两难:一方面酒店需要借助OTA增加销量,另一方面通过OTA增加的每一笔预订都会压缩酒店利润。

今年7月,一篇题为“致携程的一封分手信”的文章在互联网上热传,单篇阅读量最高达到了10万+。文章以携程平台某合作商户经营者的口吻,言辞激烈地抨击了携程“缺乏契约精神”、“擅自调高佣金”等行为,并曝光出携程一系列私自调整房价、超售的情况。在多次抗议遭到强硬拒绝的情况下,这家青年旅舍终于下定决心,与携程正式“分手”。

有知情人士透露,“分手信”里所提到的佣金涨价、签“卖身契”、私改房价等行为,既不是个例,也不只是发生在某些细分行业内,而是携程酒店业务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非标准”住宿典型代表的民宿行业,三年前在携程上的佣金还只是8%左右,后来逐渐升到10%到15%,一些出货量小的商家佣金比例甚至会达到20%。就连一向坚守最高10%的去哪儿,在被携程吞并后,也抵不过来自携程的压力,默默将佣金水平提高到了目前的最高15%。

面对“霸道总裁”携程的紧逼,更多的酒店虽然心有不忿,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众多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界定出了携程的侵权行为,但维权成本过高、得罪大分销商等后果,最终还是让许多人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OTA也是凭借这一点所以才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内忧外患下,“携程”已经变成“围城”

已经习惯了捏“软柿子”的携程或许不会想到,其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大平台”城堡,根基或许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安稳。

今年6月,曾经与去哪儿有过矛盾的如家酒店连锁再一次高调吹响了反“去”的号角,宣布其酒店产品从去哪儿网全部下架。尽管这次长达几个月的“分手”最终以双方和好为结局,但却让人们看到了酒店行业在OTA面前“站起来”的迹象。

事实上,去哪儿的反抗并非个例。继华天、华住、开元酒店等6家酒店集团分别成立酒店联盟体后,去年11月,绿地酒店集团、海航酒店集团、亚朵酒店和中兴泰和四大国内酒店集团也发起成立了“中国未来酒店联盟”来抱团对抗携程系OTA的酒店垄断。

“在目前线上分销渠道强大且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酒店行业做联盟、直销等尝试都是为了实现对渠道多元化和渠道平衡的追求,是分销渠道组合的有益尝试,即使效率比不上OTA、平台渠道的情况下,为了打破渠道一家独大,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表示。

除了携程系方面的压力之外,来自“外界”的支持也是让越来越多酒店下定决心“分手”的重要因素。

有媒体曾报道,携程在并购艺龙、去哪儿之前,在一次没有携程在场的行业会议上,有人开玩笑说:“除了携程以外,我们在座的都是合作伙伴!”这句话虽然是玩笑,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携程在行业内被“围剿”的态势。

10月27日,阿里旗下旅行平台“去啊”正式升级为全新品牌“飞猪”,吹响了向旅行业务进一步推进的号角,紧接着便有酒店商家爆料携程私下联系商户“站队”、“拒猪”的新闻传出。分析人士认为,引发携程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类似“飞猪”等平台来自更高层次的“降维打击”,携程在旅游行业内依仗已久的优势都将荡然无存。

“论流量,携程肯定比不过阿里系,论烧钱,马云对旅行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抛开所有硬实力只谈品牌,阿里巴巴这块招牌在很多消费者心理的分量显然也是高于携程的。”有业内人士认为,向来自诩为“OTA巨头”的携程,其城墙高度在真正的“巨头”面前其实并不牢固。“事实上,面对飞猪和其他巨头级对手的降维打击,携程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式。”

在酒店业抱团反抗的“内忧”和外部巨头垂直打击的“外患”之下,携程“第一大OTA”的宝冠还能戴多久,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来源自公众号财经新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