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不是垃圾!

电动汽车不是垃圾!
2018年01月11日 12:10 瞭望智库

最近几天,库叔朋友圈中有很多人都在转发《所有的电动车,都是垃圾》(以下简称《都是垃圾》)这样一篇文章。

其实,这样的文章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8月份就有类似文章刷爆过整个汽车圈。

当时,一些汽车界的专业人士对此不以为然,不屑与其争论。

之后,这种观点在网络上发酵,吸引了众多曾被电动汽车深深伤害过的消费者、电动汽车偏见者以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电动汽车真有这么不堪吗?

库叔对电动汽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识一些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朋友,可以很明确地说:当然不是。

文 | 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都是垃圾!这个论断很坚定,也很决绝。

但库叔仔细梳理了下,发现《都是垃圾》一文中,电动汽车被称为“垃圾”的理由无非是以下三点:

一是电动汽车“质劣价高”。

作者环顾国内整个电动汽车市场,并试驾了几个品牌的电动汽车,认为没有找到一台可以同时满足“勉强能开”和“质量可靠”这两个条件的纯电动汽车,而且价格超出预想。

二是电动汽车产业要靠政府补贴。

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产业不过是靠补贴勉强续命,媒体频频报道的相关企业“骗补”事件,更是让一些人觉得电动汽车产业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是根本不环保。

作者认为,电动汽车耗的电是烧煤得来的,说到底只是污染的搬运工,把黑烟从汽车尾气转移到了郊区发电厂。而且,电动汽车的电池污染也十分严重。

这样看来,电动汽车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是“瞎折腾”和“浪费纳税人的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库叔认为,这些尖锐的责难都来源于较为片面的认知,责难者只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冰山一角,而且还是背阴的一角。

借一两个边缘产品就轻易否定庞大的电动汽车产业,一个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实在是井蛙的眼光,根本不值一驳。不过,这些观点却反映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电动汽车深深的误解。

1

枯竭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燃油车那么好,真有必要发展电动汽车吗?”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汽车行业的霸主仍是传统燃油车。

包括库叔在内的众多驾驶者都认为,目前燃油车的便利性、平稳性等都好于电动汽车。

更重要的是,燃油车并没有摆出一副“坐等淘汰”的架势,仍在马不停蹄地提升着自身的性能。

比如,为了更省油,不断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而且潜力巨大(有数据称,内燃机热效率还有25%的提升空间)。

(图源:视觉中国)

于是,很多人认为,安安稳稳提升内燃机效率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道,为何非要耗时耗力发展结果未知的电动汽车?

除了绿色发展潮流这个因素,在库叔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可以用两个关键字概括:枯竭和洗牌。

枯竭的当然是石油。

石油的重要性毋需多说,单就运输方面来看,全球90%的运输能量都由石油提供。

西方国家也向来把石油资源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而拥有资源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手握石油跟他们较劲,把石油作为与西方进行斗争的砝码。

对于中国来说,石油也相当重要——2015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就已破60%,其中至少75%都要经过极易被掐断的马六甲海峡,想想就背后一股寒气。

然而,如此重要的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甚至有科学家估计,全球的石油资源将在2050年左右枯竭。

日益枯竭的油井,图为加利福尼亚Kern River油田(图源:北京青年报)

如果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届时全球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的交通工具(目前全球单是内燃机汽车的数量就超10亿辆)将全部“趴窝”。

这就需要我们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问题。

否则,难道要在石油资源枯竭后,退回到骑马时代、自行车时代、蒸汽车时代,再“临阵磨枪”地想办法吗?

称“电动汽车是垃圾”的人往往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只强调“电动汽车同样烧煤发电,并不环保”。

诚然,火电仍是我国电力构成的大部头。

核电、光伏、氢能源等涉及的技术、环保难题不解决,火电就没办法退出发电舞台,带来的污染也是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普遍推广了电动汽车,造成环境污染的总量也不会明显下降。

但有一点可以保证:生活居住区的污染问题会得到缓解。

汽车作为每家每户时刻移动的交通工具,其尾气污染遍布人类生存领域,尤其是城市空间。

使用电动汽车,能有效弱化这些分散且无孔不入的污染,远离发电厂的生活区域,空气质量会明显提高。

燃油车是无数个移动的污染源(图源网络)

同时,这也给空气的集中治污提供了可能。

只要未来提高煤炭发电效率,或者严格控制火电废气净化标准,空气污染有望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新型发电难题得以解决,全链条清洁不是没可能。

但如果一直烧油,全链条清洁永不可能。

2

洗牌

再来说整个汽车产业的洗牌。

电动汽车的推广意味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

从政策到技术再到市场;

从基础设施到生产再到运营服务;

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

从技术创新到车型研发再到制造;

新的领域不断拓展,车辆互联和自动驾驶将更多的行业和汽车连上了关系(电动汽车是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首选,从环境感知、外部信号识别到内部电驱动任务执行,比传统汽车响应速度大约快十倍)。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新参与者加入进来。

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新旧参与者(图源网络)

变革之下,无论是德国、日本、美国等昔日传统汽车业的霸主,还是在燃油车时代苦苦追赶的中国、印度等国,几乎同时被推入了同一个崭新的主题。

这就直接带来两点影响——

一是更多国家有机会成为汽车标准制定者。

比如中国,在燃油车时代亦步亦趋沿着国外汽车强国制定的标准追赶,而在电动汽车成为新的发力点之后,将不再单纯地向汽车强国取经,而是有了更多自主成长的空间。

在电动汽车体量尚小、标准不全的今天,中国适时发力,成为标准制定者之一不是梦。

(图源:视觉中国)

二是更多车企借此实现逆袭。

比如,特斯拉这样的“黑马”不是来自“百年老店”奔驰、宝马,而是几年内从无到有,一路逆袭,让人错愕不已。

再比如,2010年汽车业巨头戴姆勒公司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双方各持股一半,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由比亚迪负责汽车的电池和驱动系统,这与以往“市场换技术”式的合作有着根本不同,在燃油车时代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汽车业后来者在电动汽车时代将有跟行业大佬平起平坐的机会。

(图源:视觉中国)

要知道,汽车产业可是“工业中的工业”,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程度。

洗牌之下,一旦抓住了汽车发展的新机遇,制造业自然就跟着振兴起来了。

3

突破

那么,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发展究竟如何?真如《都是垃圾》等文章中说的那么不堪吗?

《都是垃圾》一文的作者试驾了几个品牌的电动汽车,比如知豆、众泰芝麻E30等,认为其制造粗劣,价格高昂,进而环顾整个汽车市场,发现没有找到一台可以同时满足“勉强能开”和“质量可靠”的纯电动汽车,借此否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

这显然是罔顾事实了——

首先,单纯几款边缘车型的优劣并不能代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粗制滥造的产品确实有,但优质产品也不少。

比如宝马i3纯电动汽车,看起来“胖胖的”,但整备质量只有大约1.2吨。

宝马i3纯电动汽车(图源网络)

这是什么概念呢?

汽车业有句话“增加一马力不如减重一公斤”,电动汽车想要通过增加电池来延伸续航路程,那就有必要在车身分量上下功夫减重。

由于电池组巨大,一般电动汽车的整备质量在1.4吨到2.5吨之间,而宝马这款车实现了轻量化,即便在燃油车队伍里,也算轻的,秘诀只有一个——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轻到两个成年人就可以抬起来。

(图源网络)

关键是,这样轻量的设计并不影响性能,它行驶平稳,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只需要7.2秒。

目前,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品牌,也开始在自己的汽车上使用更多的碳纤维设计。

我国电动汽车品牌,虽然还没有能引领整个行业的黑科技,但也做得扎扎实实。

比亚迪、上汽、北汽等国产品牌的电动汽车,在国内市场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有的续航里程甚至达到了300km-400km,快充时间也缩短到了1.5h-2.5h。

几种热门电动汽车产品的续航里程(图源:中国汽车报网)

其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用之前带偏见的眼光看待当下,早已过时。

各种品牌,无论强弱,都在一刻不停地寻求突破。

中国各大主流汽车厂商也不例外——让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体积密度比大大进步,使成本大大降低,其间当然伴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库叔研究电动汽车的朋友说,我国高比能量、高功率的电池估计每年性能会提高30%,成本约下降30%。这样的进步已经很快了,而电机的进步比电池还快。

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各种类型的创新中心也已挂牌成立。

可以说,在几十万辆电动汽车市场的拉动下,中国市场产生的创新丝毫不会亚于其它国家。

(图源网络)

再次,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出现一些品质不高的产品,并不意外。

19世纪末期,当汽车第一次出现时,只有三个轮子,时速最高18公里,最大马力约0.75匹,现在看来简单低端到令人发指。

(图源网络)

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这样的产品能取代马车,甚至对这种自己会“行走”的车充满恐惧,当它行驶在街上时,有时警察都会出面制止。

可后来,经过一代代汽车人上百年的探索,加上石油资源开采力度的增加以及加油站的普及,燃油汽车的发展速度惊人!

目前,全世界约有10亿辆燃油车在道路上行驶,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只需3秒的超级跑车也已出现,通用、福特、奔驰、丰田等一系列汽车巨头在各国和世界经济中都占据举足轻重地位。

(图源网络)

可见,燃油车从诞生到称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电动汽车的发展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电动汽车行业在刚刚发展的初期,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产业政策、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更是不完善。于是泥沙俱下,出现了良莠不齐的产品,甚至出现各种类型的“骗补”现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相关标准逐渐建立,产业发展也会渐趋成熟,粗劣产品也会慢慢被逐出市场,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工信部关于电动汽车的生产准入政策,从开始制定到现在就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并且越来越严格。

最后,电动汽车并不是一些人想当然认为的,把燃油车发动机拆掉,换一个电池就可以,这样造出来的所谓“电动汽车”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续航里程。

区别于逆向开发的拆解、测绘、仿制,再生产制造,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全新的“正向开发”,即一步步的进行设计、制造,直至组装成成品。这里面动力系统跟驱动方式的改变需要全新的方式来替代,研发过程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

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对技术的要求绝不低于传统燃油车——不但要满足传统燃油车的强制性标准,还要满足新型动力系统等一系列新的强制要求。

各国也把电动汽车当成传统燃油车强劲的竞争对手来培育,而不是作为燃油车的附庸,所以过程漫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4

培育

那么,造出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才是我们的目标?

肯定不是很多人说的低劣产品,但也不仅仅是一辆集结了各项顶尖技术的电动汽车,这样的汽车不可能横空出世。

(图源:视觉中国)

一辆好的电动汽车是会带来“正向循环”的新能源汽车:持续的投入带来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进而赢得市场认可,以获得可持续的投入。

当正向循环发生,我们将收获成熟的汽车工业,几家一流车企和若干明星车型,以及一大群汽车人才。 

库叔认为知乎答主@姚昌晟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将各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比作体育竞技,那么这并不是单个竞技项目的比拼,而是一整场奥运会奖牌榜的争夺。

一位奥运金牌得主离不开自身的天赋、专业的训练团队、顶尖科技装备与营养设计。

这还仅仅是一位冠军,要赢得奥运奖牌榜前三需要怎样的投入呢?

很多很多钱、成熟的体育选拔培训机制、成熟的体育科技产业与康复训练产业,还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体育部门和一大批体育人才。

每一项都达标,才能成为体育强国。

总结来看,要开启电动汽车发展的“正向循环”,就是要培育七个方面——

*技术:深化纯电驱动的技术积累,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图源网络)

*产品跟品牌: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使之能够与传统燃油车充分竞争,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品牌,市场达不到一定的量就不会有质,有了市场才有充分竞争,才能不断发展;

*产业链:包括零部件配套体系(电池、电机、上下游零部件体系等)、生产研发体系、销售服务体系、社会配套体系(充电基础设施、报废回收等)等的完善;

(图源网络)

*新型产业结构:电动汽车的产业结构跟传统汽车区别很大,生产工艺、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等需要改变,同时还要与IT及互联网行业联合融入;

*技术与产品标准体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标准体系的完善保证产品安全,进一步追求国际领先,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但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调整。

*市场化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新兴产业不能继续沿着传统产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要遵循市场化管理方式。

我国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也都在往市场化的方向努力,比如“27号文”(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签发的2015年第27号令《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提出允许一些没有资质,但有资金和技术的企业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此外还有电动汽车补贴“退坡机制”、“双积分”政策,以及其他监管惩罚、退出机制等。

要做好这些,至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不能盲求速度。

通过开启电动汽车的“正向循环”来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目标,现在中国恰有机会!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报网、第一电动网、知乎@姚昌晟、新浪汽车、汽车之家等。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